“老邓,不好意思,让你周末也出来陪我聊天。我最近有些心事,感到挺烦。 想听听你的建议。” 小明不好意思地对老邓说道。
小明是一个大专学生,今年读大三,这两年一路混过来,眼看快要实习和毕业了,心理实在有些迷茫。之前老邓在他学校上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课,于是认识了这位亦师亦友的老邓,虽然叫老邓,但也就比他大个6,7岁,两人或许脾气有些相投,便有着普通朋友般的交往路径。
老邓笑了笑,漫不经心的拿起手中的咖啡喝了一口,说道:”你才20岁,迷茫是很正常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挺迷茫。说说看,你最近都在迷茫啥?“
小明:“哎, 之前不觉得,升了三年级后,发现周围的同学们都是紧张兮兮的,每天忙来忙去,不是要去实习, 就是整天往图书馆跑, 舍友除了早上和晚上,都见不到人。搞得我都开始焦虑了。然后也学着他们去买了几本书准备考事业编,然后也想准备实习,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使不上劲,越是焦急吧,就越是三天晒鱼,两天打网,玩游戏追剧都没那么有滋味了。”
老邓: ”呵呵,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你看很久没读书了吧。 那你觉得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
小明: ”我呢,感觉就是对未来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 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不瞒你说,前两年在学校我基本都是混过来的,感觉学不到东西,也不想学,觉得没什么用。 但现在有些后悔了, 马上要出社会了,不知道怎么面对?”
老邓:”我想分享一个故事给你,你应该也听说过。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以一批在校学生为样本的为期30年的研究,在这30年中,他们对所有的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一个这样的结果:
占调查总人数27%的第一种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没有人生目标,30年后几乎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在贫困失败的阴影中挣扎;
占调查总人数60%的第二种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有目标,但很模糊,30年后基本生活在社会中下层,整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
占调查总人数10%的第三种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有短期目标,目标比较清晰,大多成了金领阶层,生活在社会中上层;
占调查总人数3%的第四种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有长期目标,而且目标非常清晰,而且能够坚持、奋斗,不断进取,最终成为富翁、行业领袖、精英人物。
你知道我想要说什么吗?”老邓一脸微笑的对小明说。
小明露出一副似懂非懂的表情,“你是说,我现在就是缺乏目标?”
老邓:”没错,你迷茫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清晰明确的目标。 你看到别人考编,你也想考,你看到别人去求职找工作,你也想跟着做。 你很少认真思考你的未来究竟要做什么。所以,人云亦云,心浮气躁,自然会迷茫了。”
小明眼前一亮,“老邓,说实话,我之前也都有想过这些,也有经常打鸡血,做过一些计划,但总是不着调,没过几天又恢复那种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我看你现在混得也不差,你肯定是有套路吧,说说看你是怎么找到目标,摆脱迷茫的?”
老邓其实很欣赏小明这种脸皮厚如墙,打蛇随棍上的性格,这是混社会很有用的法宝。 看着他,就像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于是决定耐下心来, 给这个愣头青一些有用的建议。
”其实吧,说穿了很简单,我问你,在学校,有没有老师像教语数英那样教你们如何科学地设计人生和生活目标呢?生活就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目标去决定和实现的,如果没了目标,就好像一朵浮云一样,飘到哪算到哪。你认为呢?”
小明想了想,的确如此,他现在已经认同了目标的重要性,但好像从来没有认真思考怎么设计和去实现目标,老师更加没教过,都以为每个人都天生就懂,天生就会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设计。于是,在从小经过常年累月的折腾后,有的同学通过摸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时间管理方法,成长的越来越快,读了重点大学,有了更好的前途,而他却一直在试错,一直在绕弯路,慢慢的就没了斗志和自信,于是就变成了现在这种对未来对社会充满迷茫焦虑的状态。
“那老邓,你说,我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我想改变这种状态。“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