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2点20分,我看看手机上的时间,刚刚把5岁的儿子哄睡着,正准备关灯睡觉,突然,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一看,是母亲的电话,心中一惊,这么晚,别是出什么事了吧。
“你看看你弟,太过分了,我下了晚班刚到家,他看到我回来就出门,这么大晚上说是去跟朋友聚餐”,母亲在电话那头几乎是在咆哮,“都半夜了,聚什么餐,分明就是躲着我,我现在就不能回家,这个家就一点都容不得我!”
听到这些,我反而长吁了一口气,没事就好,至于母亲和弟弟这种格格不入的状态,我早已司空见惯。好像一个进入了更年期,另一个则是从青春期就没出来过。
“不是的,他真的是约了同事去海底捞聚餐了”,昨天刚好跟弟弟联系过,他还跟我大力推荐了海底捞夜场的65折,“晚上吃有折扣,便宜些,而且20多岁的大小伙们聚在一起吃个夜宵啥的不是很正常嘛,不是躲你。”我耐心的跟母亲解释。
“那怎么会这么巧,每次只要我一回家他就跟人出去聚餐”,母亲在酒店上班,离家有一段距离,平时也不经常回来,就住在宿舍。
“那……可能就是巧合,之前我不清楚,今晚确实是真的,因为昨天刚好联系过听他说了”,我也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我心里也知道,弟弟未必不是躲着母亲。自从他高三那年,父亲患病去世后,这两个人的沟通从来都不在一个频道上,如今10多年过去了,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因为说不通,弟弟干脆选择不沟通,因为不沟通,母亲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无助,常常为一些小事神经兮兮,情绪不能自控。
“好,就算是这样吧,那他出去为什么就不能跟我解释一下,就说是因为打折所以想跟朋友去尝尝,我也能理解他的”,母亲说着声音有些发涩,我能感受到她的委屈。
“妈,我觉得吧,他可能已经约好了时间着急出去,所以懒得跟你解释太多,另外吧,他上班也都好几年了,晚上要去聚个餐打不打折什么的也不重要吧,即使不打折年轻人聚聚会也很正常啊!”我其实不太理解我妈的脑回路,但我也觉得她管得有些宽了。
“那不是,老这么出去聚餐不浪费钱么,今天人请你,明天你就当得回请人,这不都是钱么,他现在工作又不稳定,媳妇也没找好你爸又不在了,自己再不攒点钱,就靠我这点工资,够什么哟!”母亲说着说着又开始激动起来了。
果然问题又回到这两个根源上来,弟弟是一名私立中学的老师,其实收入还好,但在这边十八线的小城市,大家觉得老师还是考个编制好,他虽然也考了几次,但可能是不够努力,又差点运气,总是几分之差。再加上到了适婚年龄,相了几次亲又没成功,母亲便憋不住了,她笃定的认为相亲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弟弟没有编制,没有考上编制的原因是因为弟弟不够努力,她又说不动她,弟弟因为听多听烦了也不想理她,她就认为自己的教育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父亲去世的早,她孤立无援。所以,无论任何事情最后都会回到这个牛角尖上。
电话那头母亲孩还在喋喋不休,诉说着弟弟的“滔天罪恶”,看着一旁熟睡的儿子,我有些恍惚,若干年后我也会和我儿子如此吗?不由得便深深的叹了口气。
母亲应该是听到我叹气的声音,顿了一下,“你也是嫌我烦,你就什么都惯着你弟,帮他来糊我,你知不知道你是在害他”,母亲很愤怒,但我听出她的情绪已经好了很多。“我困了,不想跟你说了,挂了!”她很干脆的挂了电话,并且一点反应的时间都没给我留。
我再一次哭笑不得,好吧,不管是“更年期”还是“青春期”,都得需要一个人去做他们情绪的垃圾桶,那这个“垃圾桶”舍我其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