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越王赵佗在广州扯起“南越武皇帝”的旗帜时,汉文帝刘恒还没有执政,但他认为这都是吕雉逼的。刘恒继位后,文武大臣都要求讨伐赵佗,但刘恒却采取了相反的政策:整修赵佗家的祖坟,征招赵家人为官,并派贾谊出使南越。
出使的结果带回了赵佗的回信:“君以仁德待臣,臣以仁德报国。”
(2)毛玠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给曹操定下的国策有两条:“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可以说这两个计策起了很大作用。
最先看到汉献帝价值的人是赵昱,他劝徐州刺使陶谦:“求诸侯莫如勤王,”但陶谦听不进去。真正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诅授,他是给袁绍献得计策,被曹操采纳了。
(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秘密召开的。后因会议的讨论被租界巡警发觉,而转移到了南湖船上继续开会的。这次会议没有保存下任何记录。但从会后的发展可以断定:毛泽东是第一个认识到:“只有在群众行动中产生的群众的政治力量才能实现革命性变革。”
(4)
公元667年,唐朝与高丽交兵,郭待封率海军舰队直插平壤,主帅李勣命冯师本运粮草接应。不料船只海上遇难,军中乏粮,郭向主帅告急。因担心书信落入高丽人之手,所以写了封“离合诗”。
李勣接信后大怒,幸亏行军管记通事舍人看出了用意,李勣这才恍然大悟:“乃更遗粮仗赴之”。
(5)
汉朝有位古板的老头,曾做过官。告老还乡后,一言一行必遵从儒术,儿孙要见他,他必要穿上官服接待。这时,正赶上国家发布新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落实新政需要在民间树立榜样,这个老头因作的出奇而被树为了尊儒典型。从此家道官运亨通,长子被任命为了宫廷警卫司令,幼子被任命为了长安市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