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弱女子挺起民族的脊梁
文/燕赵北羽
2017年5月9日晚19:30分,话剧《赵一曼》在成都市锦城艺术宫拉开了帷幕。
赵一曼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可歌可泣的女战士,她已经成为英勇不屈、不畏牺牲的民族女英雄形象。话剧通过艺术表达,生动再现了赵一曼传奇而短暂的一生。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弱女子是如何变为铁骨铮铮英雄的过程。
英雄不是天生的,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更在于他的信仰、承担与忠诚。
少年时代的赵一曼,与邻家的女孩儿也没有太大的不同。经由大姐夫的教导,开始走上了救国之路。此时,她开始由一名女孩子向女战士转化。回归到当时的时代,女子能走入教育、走进军校、走出国门、走向战场又有几人?为什么她能如此坚定的走下去,蹈死不顾,只因为她内心里深爱着这个被列强蹂躏、山河破碎的国家。她有责任却抚平祖国的创伤,这是她内心坚定的信仰。
著名诗人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赵一曼的乡党,开国元勋邓小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赤子之心,面对多难的大地,满目疮痍的家园,一批又一批热爱着这方土地的儿女挺起了民族不屈的脊梁。
老虎凳、辣椒水、灌汽油、电椅……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报之以轻蔑的冷笑。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他们选择了视死如归。他们忠诚于自己的誓言,忠诚于自己的民族,忠诚于自己的国家。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个不屈的灵魂,中华民族才在多难中得以兴邦,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且看赵一曼的诗篇《滨江述怀》:
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巾帼不让须眉,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的精神令人拍案击节、即感且佩。
面对敌寇,他们是神。面对同志,他们与我们相同,是一样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爱情、友情、亲情,比如赵一曼与爱人陈邦达在异国的浪漫,与战友曹维新的热切相拥(赵曹做地下工作时假扮夫妻,曹维新不知赵有丈夫儿子,对其心怀爱意。他掩护赵脱险,自己被捕牺牲。脱险前,曹提出拥抱一次。),最让人心疼的是对儿子宁儿的期盼之心。情势的需要,赵一曼不得不将儿子交给陈邦达的兄长陈岳云抚养。但是,作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却从未断绝。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她写下了遗书:
“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甯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寇,她坚贞不屈;面对自己的儿子,她字字泣血。这是一朵真正的铿镪玫瑰!以一个江南女子的柔弱之躯,谱写了雄浑的民族大义!人活世上不过百年,能给后人留下的精神却永不磨灭、薪火相传。
川人自抗战以来,浴血沙场,伤亡无数。日军轰炸成都,造成累累血案。今日之人民公园,川军的塑像还在那里顶风沐雨。我一直不明白,成都的哈日族为何会出现呢?野夫在他的著作中说:
一个淡仇的人,难免也是一个寡恩的人。同样,一个没有罪感的社会,也必然将是一个没有耻感的社会。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针见血的论断。这么快就忘记了过去,对于前辈的牺牲,未尝不是一种污辱。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中国,是我们的幸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也要想想这恩赐的来径吧!
愿国人清醒。毕竟吃水不要忘记掘井人的啊!
悼念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永垂不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