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志·光影世界简书电影院电影《芳华》
私房观感 | 85后谈《芳华》:自保和格局

私房观感 | 85后谈《芳华》:自保和格局

作者: 海伦学姐 | 来源:发表于2018-01-20 23:01 被阅读206次

从小与父母看电影,最喜欢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大人就会说,“没有绝对的好坏。”因为人性的复杂无法单纯定义,行善作恶各有因。看完《芳华》,我重新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发现“自保”是一个分水岭,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格局。

电影《芳华》官方海报

萧穗子:一个懂得自保,却不局限于自保的人

故事的叙述者是存在感不算太高的萧穗子。

在集体中,她旁观众女生欺负农村姑娘何小萍,不挑事、不出头。有人会诟病她不去帮何小萍吗?不一定。至少不参与霸凌也是一种善良。而这种善良更像是“自保”,毕竟热血的人少,合群的人多。在感情上,战友兼闺蜜横刀夺爱,没有背景的萧穗子太明白有背景的人嘴里的“门当户对”,就是自己的“配不上”。没有上演闺蜜互撕戏码,在那个时代,可以撕的大概只有偷偷写下的情书。

这样的经历比比皆是,不算太凄凉也不算太幸运,电影人物萧穗子正是一个群体的代表,这个群体叫做“善良的大多数”。

虽然我们看到她身上带有“自保”的属性,但谁没有呢。不过她是可爱的,因为她身上的人性闪光点早已超越了本能的自保--部队的宣传骨干,尽心尽力抄写板报;临危受命,欣然接受战地记者任务;情系文工团,甘愿做最后一个离开的守护人。这样的担当和情义让她可以成为格局更大的人。

电影《芳华》官方海报

林丁丁:一个懂得自保,也囿于自保的人

她是不少男兵的“女神”,本该是真善美的化身,但是值得商榷的行为,让她几乎成为本片的众矢之的。

林丁丁有没有编造谎言陷害刘峰?我愿意相信她是善良的,因为没有必要去害人。但事实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她完全不接受刘峰的爱,用“恶心”来形容被“活雷锋”爱着的感受,同时,从时代背景来看,她对此事件作出说明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全身而退,所以她会在审查的时候用一切可能的说辞把自己摘干净,甚至不惜夸张事实。一个非两情相悦的拥抱总要有人来背锅,不是她的作风问题,就是刘峰的作风问题,而那个人,一定不可以是她自己。母亲告诉我说,那个年代人人神经紧绷,如惊弓之鸟,生怕牵连自己。因此,林丁丁的行为,我们暂且善意地理解为“自保”。

那么“自保”和“害人”的界限在哪里呢?为什么在这里看上去区别不大?

林丁丁也代表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还让我想到了“江歌案”中的刘鑫。这些人只不过用纯粹的自私保护自己、成就自己。对与他们来说,别人的伤痛并不会在自己的身体疼痛太久,甚至完全不会疼。我们远远地得知林丁丁看起来过得不错,而她是否会在午夜梦回时惊出一身冷汗,就不得而知了。

电影《芳华》官方海报

刘峰:“好人”标签

他一生从一个标签到另一个标签,“活雷锋”、“战斗英雄”、“残疾人”。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只知道心无旁骛地奉献自己。风光的时候众星捧月,但早已埋下嫉妒的种子;落魄的时候无人问津,只有何小萍仗义执言。好人做久了,他所做的一切成了理所应当;好人落魄了,他所做的一切成了不值一提。时过今迁,他对飘忽的人性没有太多愤怒了。像何小萍和刘峰这样的人,即使被误解和诋毁,心中对人性的信任不会被浇灭,这就是他们回馈生活的方式,这就是他们保持善良的原因。

喜欢这样一句话,“智慧从来不能避免痛苦,智慧是承受痛苦”。刘峰与何小萍,渴望过、反抗过、绝望过,最后归于平静,他们不再痛苦了吗?不是的。是他们学会了不再向外求,学会了承受。这听上去很苦涩,不过获得智慧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苦涩的,尤其是关于人生的大智慧。

但是如果有下一辈子,我真的希望他活得更自我一点,更爱自己一点。

电影《芳华》官方海报

何小萍:她可能是最不懂得自保的人

有些电影,会让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经历磨难终成大赢家。另一些电影,也会让小人物摸爬滚打,但结局并不一定是世俗意义上的人生赢家。而这些电影,虽然让人唏嘘,却能回味更久。

何小萍作为故事的主角,经历了小人物可能经历的大多数不幸,家庭、战友、战争,给她一次次的打击,直至精神崩溃。作为在本片中善良纯度很高的个体,她得到的善待太少了。这个姑娘的字典里,可能没有“自保”这个词,虽然表面上她是问题最多的人--在刘峰好意帮助下,掩盖父亲背景;“借”走战友的军装拍照,却谎称没有拿过;刘峰事件后,因为不愿演出,假装发烧。但这些映衬出的恰恰不是她为人的瑕疵,而是容不得瑕疵。

如果说,生活给她最好的是什么,那应该是长期经历不幸而习得的超脱。《人类简史》里面说,“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从前的她渴望被善待,至少是平等对待,却一次次落空。她带着创伤,不再追求良好的内心感受了。《人类简史》里面还说,“或许,究竟期望是否得到满足、感受是否快活都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问题在于人类是否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疗愈自己后,没有被善待的何小萍继续保持善良。

因为她可能是最清楚并始终践行这件事的人:这个世界不是靠自保的人支撑的,而是依靠善良的人推动的。所谓格局大的人,大概就是如此。

电影《芳华》官方海报

电影《芳华》

和平年代出生的我,在观影后感受到深深的“时代洪流感”。第一次觉得“洪流”不是一个大词儿,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他们的人生;是与要不要“自保”紧密相连的,是只能用“裹挟”来形容的父辈的人生。

写这篇观感,从2017年底写到2018年头,一次次回忆着每个人物的在时代洪流中的命和运。在此过程中,自己的认知也经历了重建,不再简单定义一个行为,不再一味追求良好的内心感受。笃定地告诉自己,保护好内心的善良和纯粹,更重要的是,继续自善惠人,无论外界如何一次次颠覆我对善恶的定义。

电影《芳华》官方海报

一个喜欢叫自己小仙女的怪阿姨

关注个人成长和戏剧

擅长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相关文章

  • 私房观感 | 85后谈《芳华》:自保和格局

    从小与父母看电影,最喜欢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大人就会说,“没有绝对的好坏。”因为人性的复杂无法单纯定义,行...

  • 浮尘

    *原创* ——《芳华》观感 ...

  • 2019-11-11

    弱者的善良没有自保能力,有了自保能力再来谈善良和宽宏大量,否则,那只能叫懦弱。

  • 芳华-观感

    农民子弟出身的刘峰质朴善良,乐于助人,他无私地帮助身边很多人。他默默地喜欢林着丁丁,甚至为了放弃了进入大学进修的机...

  • 《芳华》观感

    从影院出来,B先生一再问《芳华》观后有何感想? 这两天微信群里都在晒18岁的照片,用的最多的词汇就是“芳华...

  • 《芳华》观感

    看完《芳华》最深的感受就是茫然,不明白导演想要说的是什么。通常2小时以上的电影都不会很差,起码说明导演是想表达...

  • 【电影芳华】刹那芳华 你可曾感到温暖

    没看过严歌苓的《芳华》原著小说,只看了电影,所以只谈电影带给我的直观感受。 好人会有好报吗? 好人,...

  • 85后谈《知青革命》

    《知青革命》是杨启孝老师的一部长篇小说,杨老师是毕节文艺届、教育届的前辈,他1965年参加上山下乡,久经磨难,始终...

  • 芳华观感

    前几天去观看了电影《芳华》。因为迟到了,进影院时已经放映到何小萍进入文工团的镜头,虽然看的不完整,但整体看来下感觉...

  • 芳华-电影观感

    隆冬的周末,等来冯小刚执导的《芳华》,一部改编自严歌岑的同名小说的电影。 本来是国庆的档期,因为推到现在,便让我有...

网友评论

  • 宝黛顽玉:这个角度写的好,至少我没想到,读来有收获
    海伦学姐:@宝黛顽玉 哈哈谢谢
  • 吴荣常:我也写了一篇对《芳华》的观后感。笔者对人物剖析清晰,对每个人都都有特定的描写,最后的总结其实也是自己人生处事方法的总结。给您一个大大的赞👍🏻
    吴荣常:微信公众号(常话)里面哦
    海伦学姐:@吴荣常 谢谢鼓励,我也去拜读一下你的影评
  • 05caf05463d3:写的角度太可爱,如果那么多脸谱问我会像哪个?应该是何小萍吧
    05caf05463d3:@海伦怪阿姨 你的理解这么狭隘,胸一定也是如此
    海伦学姐:@春眠_fd02 你对可爱的定义大概超出了我的理解…就当作是表扬吧

本文标题:私房观感 | 85后谈《芳华》:自保和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tx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