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装修,懈怠好久了,汗………
王师傅是给我装修的瓦工,安徽人,五十多岁的年纪,瓷砖铺得很漂亮,就是普通话差点,他给我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王师傅大概四五岁,当时农村的孩子才叫野蛮生长,父母去地里做农活,爷爷出去放牛,他自己和小伙伴们满天满地折腾。
院子里有一棵大树,忘了是哪天开始,树上爬下来一个小白人,大概有成人的小腿高,没毛没衣服,能发出声音不会说话,也可能是会说话但不是人话,所以小王师傅听不懂。小孩子啥也不惧,跟小白人相处甚欢。没过几天小白人又带来一个同类,这两小人好像很喜欢听戏,模仿戏班的人敲锣拉弦,声音哦啊呀呦很难听,但是动作惟妙惟肖很滑稽,逗得小王师傅开心不已。
这天晚饭的时候,爷爷突然问了一句:“我今天放牛的时候看见三亮他们了,他们说你有几天没和他们一起玩了。”小王师傅一边往嘴里呼噜饭一边回答:“嗯,我和小白人玩了,没出去……”
爷爷听完顿了一下,也没说什么,一家几口继续吃饭。
这天两个小白人又下来了,一个拿两个小树枝敲鼓,一个拿小树枝拉弦,最先认识的那个小人边拉边唱,小王师傅蹲在地上傻乐……就在这个时候,外出放牛的爷爷突然回来了,怒骂一声冲过来,飞起一脚就踢向唱戏的小人,只听“嘎巴”一声骨头响,小白人就不动了,另一个见情况不妙,扔下小树枝就蹿树上去了。小王师傅从来没见过爷爷这个样子,吓得不哭不动。爷爷找来一把铁锨,将倒地死去的小白人搓起来出门了,小王师傅一直没敢问爷爷把它丢哪里了。
后来听大人们说这叫“祟物”,他自己也不是很明白,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这两个小人只是来找他玩,绝对没有伤害的意思。可是他人微言轻,对大人的判断不敢质疑。
最后我问师傅,以他现在的判断,那两个小白人应该是什么?他想了想回答:我觉得应该是某种动物,不常见,但是很聪明。
记得以前在天涯上看过一些真实经历的帖子,也有人说自己小时候看见过小人,大多是手指大小,在砖墙上排队走,有的还推着独轮车,还有更小的家禽家畜,完全就是微观版的生活常态……
摘抄两段……
记得那是我6岁时的一个夏天,正午,大人们都在午睡吧,四周静悄悄的,我一人来到屋后的小河边,蹲在那戏耍。忽然看到对面的水边一片黄树叶上有个金黄色小人,坐在树叶上,约10厘米高,年纪较大,体型削瘦,高鼻深目,神色不善,径直对着我划水而来。起先他慢悠悠地划着,我好奇地看着这神奇而又诡异的一幕,突然他加快了速度,当划到河中心时,我莫名地感到一阵恐惧,猛地站起来转身就走,没走几步就遇到几个年纪较大的小伙伴,连忙喊他们一起来看。再次回到岸边时,那个小人已经不见了,只见那片黄树叶仍飘在离我不远的水面上。
三十年过去了,这一幕至今历历在目,当时的恐惧也记忆犹新。
我也遇到过相似的 不过不是水里的,小时候家里是土房 晚上看完电视,那种放在高高木柜上的黑白电视 ,妈妈准备去关电视的时候 。刚起身,忽然一个小人从电视机后面窜出来,然后从木柜上跳了下来 跳了一道弧线落地就不见了。当时感觉好神奇 简直惊呆了,也没和妈妈说。我妈肯定也没看见 或许看不见,当时还幻想着这个小人以后会不会和我玩,我们会不会成为朋友。当时7岁 现在20年过去了,感觉还记忆犹新,不大的小人签字笔那么高,瘦瘦的,但是那次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小人了。
……………………
古书中也有许多关于小人儿的记载,大家可以看看。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一段活灵活现的旧事,翻译成白话:
四川有位蕃司,叫张宝南,是我祖母的族弟。张宝南的母亲,特别喜欢吃鳖,家里餐桌天天不断。
有一日,他家厨子在菜市买到了一只巨鳖,在厨房宰杀,刚斩断鳖头,突然怪事出现了:一个四五寸长的小人,从鳖颈中爬出,绕着鳖跑。厨子大惊失色,瘫倒在地。
众人将他救醒后,再找小人已不知去向。等到把鳖剖开,见到小人还在鳖腹中,不过已死了。这小人模样像《职贡图》中的回人,戴黄帽,穿蓝褶子衣服,束着红腰带,脚穿黑靴,纹理活像画出的一样。面目手足,和人一模一样。
东晋道教学者、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仙药篇》里赫然记载:“行山中见小人乘车马,长七八寸,捉取服之,即仙矣。”
七八寸小人,还乘着车马,吃了可以成仙,这事听上去太神奇了。
清代博学家李汝珍的奇书《镜花缘》就有一段绘声绘色的描述,真有一个书生唐敖有幸吃到了这个小仙人。
“忽见远远有一小人,骑著一匹小马,约长七八寸,在那里走跳。唐敖一见,那敢怠慢,慌忙追赶,那个小人也朝前 奔走。赶有半里之遥,这 才赶上,随即捉住,吃入腹内……
……唐敖道:“这个小人小马,名叫‘肉芝’。当日 小弟原不晓得。今年从都中回来。无志功名,时常看看古人养气服食等法,内有一条言: “行山中如见小人乘著车马,长五七寸的,名叫“肉芝”,有人吃了,延年益寿、并可得道成仙。’此话虽不知真假,谅不致有害,因此把他捉住,有偏二兄吃了。”
…………………
古人胆子真大,什么都敢放嘴里,也不说先洗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