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农村最热闹,最繁荣,最有活力,也最有希望的年代。所幸,我们曾与这个时代一同成长,我们的学生时代,正好经历和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新鲜与美好,绚丽与蓬勃。
八十年代初,整个国家百废待兴,开始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那时候虽然是在乡村,但我们接受了正规而完整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十几个班,大部分老师来自城里。
弦歌声里伴书香(一)我们的老校长,也是城里人,他的家就在我们学校里,他的儿子、儿媳也都是老师。老校长是全校的灵魂人物。他一生风骨凛然,而又气度雍容。老人家办了一辈子教育,做事情从来都是一板一眼,毫不马虎。受他的影响,我们的老师教学上也都非常认真,从不敷衍。所以,我们虽身处乡村,但我们所受的教育,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
2
我们的学校就是一片净土,是读书学习的地方,是生命成长的地方。从小学课本上,我们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小小的心里,对远方和未来有了最初的憧憬。我们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音体美劳课程都有,书法、演讲、讲故事、跳绳、拔河、篮球赛以及运动会等各种比赛,也吸引了各年级孩子踊跃参加,校长还亲自带领高年级同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每天下午放学后,要进行全校卫生大检查,我们把教室和校园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教室门口贴着一张红纸条,上面用毛笔端端正正写着三个字:“最清洁”,这对期望表扬的小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和肯定。
一所乡村小学,也与这个时代声息相通。虽然只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小小的神经末梢,它也时刻感受着这个国家跳动的脉搏,感受着时代变革吹来的清新之风。张海迪事迹,女排夺冠,在校园里争相传颂,“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激动人心。“五讲四美三热爱”,学习英雄模范人物,表彰好人好事,评选三好学生,红花少年,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弦歌声里伴书香(一)《论语 · 阳货》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武城是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孔子的学生子游为武城宰。子游治理了一段时间之后,孔子想去看看。到了以后,见子游以礼乐化育百姓,夫子笑言,治小城何须用大道。意思是武城这样的地方哪里用得着礼乐之教啊。
子游对曰,乐以和人。夫子向来主张以礼乐治天下,武城虽小,亦必教以礼乐。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说,后生小子们,子游说的对呀。我刚才和他开玩笑呢。
若是孔夫子周游列国经过我们这里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所乡村小学校,弦歌不辍,秩序井然,夫子会不会莞尔而笑呢?礼乐教化的施行,文明薪火的传递,靠的不就是这样的小小的乡校吗?
3
民国年间,湖北崇阳有儒医熊伯伊酷爱读书,博学多才。他不仅能妙手回春,而且能诗善文。熊伯伊曾作《四季读书歌》一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歌曰: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乡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十载寒窗一举扬。
这首《四季读书歌》,意在劝导儿童少年,珍惜时光,努力向学。此《读书歌》文质兼美,流传甚广。古人常利用“三余”读书(“三余"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这在古代农业社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看书,是我逃离总也干不完的农活的一种方式。小学生也开始有自己的精神生活了。看书不仅是一种休息,某种程度上也抵消了繁重的农活所带来的滞重感。书中展现的不一样的世界,使人忘却当下的苦痛,心灵变得轻盈起来。难怪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一个人变小,可以说在芦苇管里尽情读书,蜷足,舒肢,过日子,不管外面风声。 上学的日子就像是缩在一管芦苇里学习。” ——冯杰《让芦苇去抒尽了情》
是啊,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无比柔弱,却又无比强大。极其脆弱的人类,正是靠着思想,才君临万物,独步天下。而这些思想和生存智慧,是通过教育,一代代记载积累并不断传承的。
弦歌声里伴书香(一)台湾有一则图书广告说,喜欢读书的孩子,一般不学坏。读书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爱阅读是儿童的天性,它会唤醒儿童心中真善美的种子,使其生根发芽。
我曾看到一个报道,说在以色列,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采取关押服刑的方式,而是以阅读作为刑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规定的书目,并有相关人员就阅读内容与服刑者进行深度的沟通与交流。
这真的是一种“雅戒”呀。体现了极具智慧的犹太民族,非同一般的想象力。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惩戒本不是目的,而是促使其发生转变。最有难度也最有巩固性效果的转变,莫过于转变其思想观念。一旦书籍在他面前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就不容易再去犯罪。“浇花浇根,交人交心”。利用人类久远的智慧,来重新塑造人的思想,使青少年从阅读中获得新生,这也许是转变一个人的根本之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