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童年时代,往往因为成长背景相对单纯,所以记忆清晰,纯粹。回望童年,是一次精神上的归乡之旅。
——题记
我们小学时候的语文课本,即便是现在看到仍会倍感亲切。毕竟,那是自己儿时摆脱蒙昧,走向文明世界的起点。
弦歌声里伴书香(二)那时候,每当开学发了新书,闻着那淡淡的墨香,我们都会高高兴兴地拿把书回家,让大人用报纸给新课本包上严严实实的封皮,然后在第一页上,工工整整写上自己的学校,班级,名字,小小的心里,有一种虔诚,庄重和神圣。
高中刚毕业的四叔会包那种翻角沿边的书皮儿,整洁美观,结实耐用,我们都很喜欢。这样,一学期下来,当别人的课本都破旧不堪的时候,我们的课本去掉书皮儿,封面还是灿然如新。
我可喜欢我们小学课本的封面了,尤其是语文课本。现在看看,依然喜欢。画面简洁生动,安静而美好,极富生活气息,而且有着鲜明的季节时令特点——这和当时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生活内容是最为契合的呀。
比如,秋季开学使用的课本,我们就会从画面上感受到浓郁的秋天的色彩。金黄的稻谷,成熟的果实,飘落的梧叶,盛开的菊花,还有那南飞的大雁,辽阔的远空,这样的背景映衬下的小学生们,或读书,或学习,或劳动,或玩耍。整幅画面主题鲜明,色彩和谐,给心智初开的儿童以鲜明的视觉体验和积极向上的引导。
弦歌声里伴书香(二)春季开学用的新书,封面画每每弥漫着生意盎然的春天的气息。桃花灼灼,绿草如茵。紫燕穿柳,风筝丽天。孩子们或远足踏青,或在运动场上挥汗奔跑,或在做科学实验。美丽的大自然,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还有一些封面画,体现了团结友爱、“我们爱劳动”、“我们爱科学”的主题。
2
小学语文课本出现较多的一类课文,是认识自然现象,包括时令、天气、植物、动物、地理等等。这类课文,可以很好地帮助儿童建立对周围世界的初步认知,培养儿童的求知欲和探索世界的浓厚兴趣。比如一年级上册的《秋天》这篇课文,就是让小孩子们了解秋天的几个特征。
第十三课 秋天(一年级上册) 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
重读这样充满童稚和天真的课文,真的令人动容。我们小时候,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玩耍成长在自然的环境中,能做很多事,也熟悉和了解周围的很多事物。上学的路上,结伴而行,奔跑打闹中,我们仍可以敏锐地感受到一年四季里节气的推移,伴随着身边物候的变化。
现在的孩子上学,从小被塞进车里由大人接送,抬眼见的是钢筋水泥,在校园里闻的是塑胶跑道,回家玩的是电子产品,缺少对季节的直观感受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的感受被剥夺了。
第七课 祖国多么广大(一年级下册)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我们有多少年,没有酣畅淋漓地淋过一次大雨了?还记得上一次看到彩虹是什么时候吗?我们小的时候,淋雨是常有的,我们不仅不怕淋雨,还期待淋雨给我们带来的很多的快乐。彩虹也是常见的。听父亲说,彩虹也叫“虹(jiàng,仅单用)”。老辈人还有“东虹(jiàng)云,西虹雨”的说法。
弦歌声里伴书香(二)还记得我们小学时学过这篇《雷雨》吗?这篇课文,把雷雨前后的景象描写得非常生动,插图上还有一个小男孩在雷雨后推开窗户,立在窗前,呼吸新鲜空气,欣赏雨后的美景,天边挂着一道彩虹。
弦歌声里伴书香(二)夏天的暴雨多是受人欢迎的,对庄稼的好处不说,单是雨后空气的清新,鲜洁,凉爽,在溽暑的夏天,就特别令人向往。我小时候对雨的亲近感,和这篇课文清晰地联系在一起。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课文中还有寓言神话,如《乌鸦喝水》《我要的是葫芦》《狐假虎威》《猎人海力布》等;科学知识,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植物妈妈有办法》《看月食》;中外童话,如《小公鸡与小鸭子》《小壁虎借尾巴》《卖火柴的小女孩》;历史人物,如《孔融让梨》《司马光》《李时珍》《数星星的孩子》《将相和》;英雄伟人,如《八角楼上》《黄继光》《音乐家聂耳》《王二小》;成长故事,如《蓝树叶》《我选我》;故园乡土,如《长城》《桂林山水》《我爱故乡的杨梅》《梅雨潭》等等。入选的古诗文更是不胜枚举。
3
正是这些课文,使我触摸到了自己母语最初的温暖,培养了对母语的亲近感与感受能力。虽然我没能使用母语写出感人至深的文字,但对母语的深厚感情一直深藏于心。
有人说,母语的特质是蕴涵并传递一种文化精神。从小学会母语,热爱母语是文化传承的命脉所在。我深以为然。正是母语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品格。
弦歌声里伴书香(二)我们曾一度重视外语甚于母语。殊不知,失了母语,就失了根。现在很多孩子读不了古文,读不了古代经典。这样的话,如何与古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与沟通,如何承继我们的祖先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智慧?文化如果不活在当代人中间,它就会出现断裂,乃至最终湮灭。虽说形式上来看我们是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但事实上由于人为的原因,我们的文化早已经出现断裂。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所幸最近几年开始重视母语教学,中小学课本中逐渐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不是一件小事情。往大了说,母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过往。国灭必先是母语灭,而后文化灭。拯救母语,其实就是拯救国家和民族。
母语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母语所赋予我们的精神生命,都能记住我们的母语曾有的骄傲与荣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