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这一章,孔子讲述了仁与圣的区别,什么是仁,如何行仁,通过孔子与子贡的对话表达出来。起先,子贡问孔子,假如有人能博施恩惠于民,并且能周济大众,这人怎么样?是仁人吗?据此,孔子给出了如下回答。首先,他告诉子贡,你说的何止是仁,简直是圣人啊(何事于仁,即何止于仁)。并说,这样的人,尧舜有时都不可能做到呢。再接着,孔子说了什么是仁人。仁人,就是自己要立身就要使他人立身,自己想要达,就要使人达。最后,孔子说了如何行仁,就是要从己身取例,推己及人,这就是践行仁德的方法了。
通过这一章,我们可以知道,圣是仁的最高境界,圣是至高无上的,极难做到的,圣人,要有德还要有位,这样才有成圣的基础和条件,即使有德有位,也并不一定能完全做到,就连尧舜,已被公认为圣人,也很难完全做到。其次,仁是圣的基础,如果仅有德,成不了圣,但可以做仁人。仁人,该怎么做,就是从自身做起,推己及人,以己心度人心,从身边做起,这才是践行仁德的基础。
从这一章,我们还可以看到,孔子对个人修养品德的看法。人有提高自身修养的理想,是好的,但一下子就将理想定得极高,自身办不到,信心必然受到打击,从而丧失自信。那不如将目标定得实际一点,切实自己的实际,这样,自己就能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做起,一步一步地努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后,方可一步一步迈向更高境界。子贡的问就是如此,子贡一下子将目标定得很高,孔子说,这种境界,连尧舜都不能完全做到,要做到仁,就是要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做起,这才是践行仁德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