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人合一内丹术是道教一种重要的修炼方法,指以“人身是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修炼,以人身为鼎炉,修炼“精、气、神”等而达成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延长寿命、乃至成仙、长生不老之目的。
道教的内丹术讲究以丹田为炉鼎修炼内丹;还讲究以天地为炉鼎修炼自己,这时候修炼者本身就是那颗丹药。所谓天地为炉炼我形,丹田为炉炼我神是也。
中国道家的丹术以修炼者本人为尺度,即向内求取,也向外探索。后来这样的观点影响了很多玄幻小说,小说里往往有小宇宙爆发、主宰大宇宙童话式幻想情节。这些情节很是吸引了一批读者。这也说明这样的设定符合很多人的认知。
从身体向内,依次是皮肤、器官、组织、细胞、大分子、小分子、离子,甚至到亚分子结构;
从身体向外,依次是居住生活环境、地球生物圈、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甚至到了平行空间和多宇宙理论。

人类的想象力可以到什么程度无法设限。最放荡不羁的想象力、最发散的思维模式都值得尊重。自封的智者没有理由鄙视其他人思维的漏洞和缺乏精致合理的结构。因为想象力是智能和意识结合后出现的奇妙结果。如果说面对人工智能的强大,人类意识+智能的组合还剩下的尊严是什么?那备选答案也许只有想象力了。
从身体开始,向内
人类的想象力建立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晶体衍射、数学、计算机、算法、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加上对人体自洽与完美程度的信任,更加深刻理解生命微观机制,发明出昂贵的生物医学。
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喜欢质感的年代。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碱基对的层次质感满足了科学家们狂热的好奇心。当科学家以为自己打开上帝的花园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惊喜就发现自己进入了更加复杂神秘的领域:
- 为什么三个碱基对对应一个氨基酸?
- 为什么氨基酸排起来简单的链条具有那么多复杂的高级结构和特性?
- 为什么基因里有那么多没用的信息?真的没用吗?
- 基因是程序代码,蛋白质是程序运行状态,生命活动是程序运行时的交互和用户体验?
- 病毒基因留在了DNA里,是因为只有留下才能具有免疫能力吗?
- 生命的目的真的就是为了传递基因的拷贝吗?
-
生殖利益是第一利益,这个利益的内在就是基因吗?
小宇宙可能只是卡通的想象,其实复杂性与尺度无关。涉及尺度与复杂性,想到**连续统**的难题,就不敢随便论断
这些问题可以无穷无尽地问下去,可惜都没有终极答案。小宇宙不因为尺度小而减少神秘性和复杂度。用流行的观点来说,我们对身体内部的了解也许临近某个“奇点”,进了这扇门,就是一片新天地。生物医学就是打开这扇门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从身体开始,向外

手机俨然成为人类的新的“器官”。智能设备和生物能力延伸无疑会给人类增加更多新的“器官”。皮肤之外的衣服和可穿戴设备、居住生活的社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甚至整个盖亚圈(地球整个生态圈)、再延伸到宇宙空间,人类如同妄想般扩大自己的外延到无限,甚至热心于穿越时空和遨游平行宇宙。
由身体向外的想象层次似乎不比向内更丰富。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都有一个极大极小的极限。可是极限之外才是“奇点”,未来事实也许会让大多数人的想象力显得不那么够用。
生物医学离不开向外发展。因为生物的内部只是精细结构,生物的外部才是生物的环境。向内是生物与自己相处,向外是与环境相处。
大数据、人工智能是生物向外、向大宇宙进军最具意义的开端。大数据揭示人类社会复杂表象之下的简单有趣的规则。人工智能排除人类的认知偏见思考问题,让人类所有洋洋得意的智能领域一再失陷。人工智能与人相比不需要“意识”,因此就确立了优势?大数据对健康生活的意义已经充分展现,人工智能帮我们排除认知偏见能够让我们获得“长生不老、幸福快乐、神性共存”的高级生活吗?

有人把整个地球生态比喻成一个单细胞生物,还把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体集合(细菌群、蜂群、鸟群、珊瑚、社会组织、民族、国家、公司)当成超有机体。人在这样巨大的单细胞和有机体里算什么?细胞质里面的微小核糖体?也许更小。那么我们生存的意义呢?
回到追问意义,就容易误入歧途。因此,我们也许只需要记住:生命认识的“奇点”临近,我们不但要热情参与,还要做好准备,迎接想象力不够用的可能打击。
5 遗传、基因、DNA&RNA、基因图谱、光怪陆离的蛋白质
5.11 从身体开始:向内小宇宙,向外大宇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