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优秀散文精选艺术之家散文
行走郑州,读懂《营造法式》

行走郑州,读懂《营造法式》

作者: 水雨而 | 来源:发表于2023-02-04 10:44 被阅读0次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河南郑州自古以来就涌现出许多影响深远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多年前,缘于对古建筑《营造法式》一书的兴趣,寻觅郑州市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走访管城区商都遗址博物馆东北角李诫故里,前往新郑州梅山探寻建筑宗师李诫的踪迹,也去郑州文庙、城隍庙、开元寺塔遗址、樱桃沟的瞻园,对郑州的古建筑有了一点了解。

    如果提到古建筑,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必定是想到郑州古建筑大师李诫了。李诫,字明仲,河南新郑人,北宋著名建筑学家。他主持修建了开封府廨、太庙及钦慈太后佛寺一系列著名建筑。北宋建国后,社会稳定繁荣,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庙宇、园林建造。为规范建筑的布局设计和单体建筑及构建的比例、尺寸的确定,以及用工计划、工程造价,编制各种工种之间的先后顺序、相互关系和质量标准,便诞生了《营造法式》这部建筑法规。可以看出宋代对于治理国家、社会管理和法规法度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当时社会的文明程度高度发达。宋代建筑大师、管城人士李诫也凭一部“中国古代建筑学集大成者”《营造法式》名垂千古。

    公元1103年,李诫在总结前人经验、多次践行的基础上撰成了《营造法式》,成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建筑法典,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基本规制,该书是建筑史上划时代著作,书中列举了各种工程的制度,包括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等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标准以及基本操作要领。突出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水平。《营造法式》的编修,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对研究中国古代土木建筑工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营造法式》产生的深远影响,李诫也被尊为中国古建筑界的祖师爷。

    历史学家陈寅恪评价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个时代孕育了许多大师,郑州人李诫一部《营造法式》影响后世千年。《营造法式》全书357篇、3555条,共分34卷,包括对古代文献中建筑术语的同物不同名称作了考证定名;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转作、窑作、石作、壕寨等13个工种的加工造作制度;按各种制度,规定各工种构件产品的劳动定额与计算方法;规定各种制作的用料定额和有关产品质量标准……实现了古人在建筑史上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少林寺初祖庵大殿,是按照《营造法式》规制的建筑实物,殿身石檐柱表面浅浮雕精美的卷草、莲荷、人物、飞禽、伎乐等,殿墙佛龛柱上鼓浮雕的武士、游龙、游凤、飞天等,殿墙石护角雕刻的人物、卷草、麒麟、狮子等,成为北宋时期木结构建筑中的精品。规模庞大的北周、北宋皇陵,成为宋代建筑遗物在丰富地区,由七帝八陵及千座王公大臣墓组成的北宋皇陵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三大陵墓群之一,规制严整的陵园布局、构筑讲究的仿木构砖石地下大殿、大气洗炼的石刻神道群像构成北宋建筑完美写照。

    郑州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天文台,在世界上也属现存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中国著名的历法《授时历》即是以此为中心测量制定,此观星台至今仍然能验证天文现象,是中国卓越天文学成就纪念碑式的建筑。明清以后,官制建筑式微,民间建筑形成高峰。郑州地区中岳庙是五岳之中现在规模最大明清官制建筑群之一。少林寺、嵩阳书院、康百万庄园,集中反映地区居民建筑的杰出成就。

    当古老的建筑历经岁月沉淀,在时代大潮更迭里,伴随一座城市成长。郑州城隍庙、登封城隍庙、郑州文庙、郑州北大寺、刘镇华庄园、巩义“文魁坊”等古建,都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在中原古代建筑群中占有一席之地。郑州文庙是郑州历史最久、占地最多、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郑州城隍庙这个存在几百年孤独老庙院,红砖绿瓦、画梁雕栋,是郑州绝无仅有的明清建筑精品;郑州人民公园胡公祠,承载郑州市历史风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如今,在郑州樱桃沟瞻园,有一座典型清代的徽派建筑群,是以座新晋网红打卡的传统文化体验馆。如果你从市中心碧沙岗公园出发,沿着嵩山路向南约20公里,到达樱桃沟景区长安古寨大门,你会看到一片建筑群,有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也北方民居四合院,这里藏着郑州最年轻的古建筑群落。绿树掩映的园内,青砖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亭台楼阁,静逸幽深厅堂内,陈设典雅,古乐低回,进入其中仿佛穿越时代,重回大宋的繁华。

    建筑艺术是文化思想的结晶,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而饱经风霜的古建筑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则是承载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信息的宝贵历史财富。在古都郑州,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饱经历史风霜侵扰,历史上战乱、洪水、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把这座城市古建筑清洗过一次又一次,或许今天留下来的历史遗存少之又少。从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和遗迹,可以发现在这里曾经有中国最古老的村落、最早的城池、最早的王都……,中国先民一万多年文化发展史,文明发展历史一直在持续。中国的建筑史世界上具有独立体系、独具特点的伟大创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建筑创造出许多类别和许多匠心营造和沧桑悠远建筑。

    古建筑蕴含着极为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如果失去了古建筑,就等于失去了其文脉,是断了其“根”和“魂”。如果探寻中国古建筑史,一定不会绕过郑州。郑州人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了天才的智慧,创造并保留下许多不朽的建筑经典。从8000年前唐户半地穴式居所到5000年前大河村“木骨整塑”房屋,从5300年前西山古国城池到4100年前王城岗王都城池,从5300年前双槐树初创“前殿后寝”宫殿格局到3600年前商代宫城建筑的成熟,从4300年前古城寨廊庑式宫室建筑到3400年前小双桥商代高台宫殿,从2000年前礼制建筑汉三阙到1500百年前宗教建筑嵩岳寺塔,从700年前科技建筑观星台到400年前教育建筑嵩阳书院,从官式建筑中岳庙到民间府邸康百万庄园,从宫殿、府衙、民居、坛庙、寺观、园林、陵墓、城市、设施等建筑类别,到殿、堂、亭、台、楼、榭、轩、阁、廊、坊、桥、塔等建筑形式。郑州地区长达8000年历史建筑遗存,构成了一部实例中国建筑史。

    历史更迭,战争频发,许多文化精粹隐入尘烟,直到1925年,时任北洋政府时期的交通部总长朱启妗,出资修复《营造法式》。重新面世《营造法式》在当时历史学界、文学界引起巨大轰动。“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一生只做两事:编写《中国建筑史》、研究李诫的《营造法式》。他和建筑学同仁们,走遍大半个中国,实地考察各地古代建筑,并着手整理和注释营造法式。2001年,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全书出版,从李诫的《营造法式》到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全书出版,时间过去了898年。

    如今,行走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当你在图书馆或新华书店,读到《营造法式》一书,或在管城区李诫故里碑亭,或是新郑梅山李诫墓地,或许偶遇存世的那些古建筑,重温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感受郑州历史文化的厚重,惊喜于跨越千年的相遇,惊叹于历史与现实的心意相通,《营造法式》让人充满无限遐想与感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郑州,读懂《营造法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jo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