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华杉讲透孟子》,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张居正讲解说:人之常情,都是好荣而恶辱。但荣辱无常,都是自己招来的,关键全在于自己的仁与不仁。如果你修德行善,事事都出于仁心,则身名尊贤,哪怕没想要什么尊荣,也自然就尊荣了。如果你骄奢淫逸,事事都出于不仁,则身危国乱,哪怕不想招辱,最后奇耻大辱也都会找上你。
人人都不想招辱,却常常自处于不仁之地,行不仁之事。这就好像一方面厌恶潮湿,一方面又自处于低洼之地,又怎能免于潮湿?
我们用人总说要德才兼备,孟子在这里给了一个建议:“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贤德者要匡正君王的过失,引导全国的风气。在企业里,贤德者要能批评老板,能引导企业文化。老板不能自恃自己身份尊贵,你用的人是来匡正你自己的,要把自己身份放低,不要像个土、皇、帝。
还有我们总是被危机倒逼改革,在日子好过的时候,都忙着享受,谁也不想改。只有等到不行了,过不下去了,才统一思想,说要改革,到这时候,往往就改不动了,也来不及了。
企业也是一样,一定要在最赚钱的时候开始下一次变革,如果等到经营不行了,再急急忙忙要“转型”,你手里已经没有资源了。任正非说,搞精益、提高效率,就要在盈利最好的时候开始搞。企业经营有一个“第二曲线”理论,就是要在你的增长曲线斜率最高的时候,就布局下一条增长曲线、下一个发展范式。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这一句出自《诗经·鸱鸮》。鸱鸮鸟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我先剥一些桑树皮,把门儿窗儿都修理好,下面的人啊,看谁还能把我欺。”鸟窝修结实了,就不怕下面的顽童弹弓打上来,但修整鸟窝,得在天气好的时候进行,这就是未雨绸缪。等到屋漏偏逢连夜雨,就来不及了。
孔子赞赏说:“能写出这诗的人,真是懂得道理啊!这样的人来治理、国、家,谁敢欺负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