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了孩子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本篇将重点讲述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逻辑思维是什么”
逻辑思维的核心是“重视因果关系”。通过课程强化,孩子能够将逻辑思维内化成自己的习惯。逻辑思维意味着语句连贯顺畅。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意思清楚地表达给对方。
二、“连接词”:培养“逻辑思维”语感的法宝
1、用了“所以”就是会逻辑思维啦?!
儿童学习逻辑思维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定义,而是形成“肌肉记忆”,更明确一点说是用“耳朵”“感觉”形成一种惯性。
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时,什么情况下跟人沟通更顺畅,什么时候很困难,刻意试几次,慢慢就形成“肌肉记忆”了。
下面是一段连词练习:
一般人都认为,鱼类适合生活在水体清澈、长满珊瑚的海里。(1)事实并不是如人们所想,(2 )水源清澈表面上看来代表水中的垃圾少,同时代表鱼儿们的食物少,(3)也容易被敌人袭击。(4)按照这个理论,不仅是鱼,其他动物挑选更适合生存的环境,一定也费了不少心机。(5)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心机。
答案:(1)但是(2)因为(3)而且/并且/同时(4)所以(5)那么
三、创建话语联系:句子连贯不再难
1、这样调整,可以让句子更连贯
原句:下雨了。所以,我头上起了个大包。
修改句:下雨了。所以,我带了伞出门。
语文课上常见的练习是请用连词天空,并说明选择这个连词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训练,儿童能够彻底理解连词的使用方式。
儿童在演讲、写作文时的一大通病,就是忽然转移话题(前后不搭),这样会显得思路、行文混乱。
2、不要让别人去想“嗯?为什么?”
下雨了。因为我没有带伞,所以想赶快跑回家。谁料地面太滑,我一下子摔倒了,所以头上起了个大包。
上面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句子,经过这样补充就很明白了。别人也不会再想为什么了。
对孩子们来说,学习逻辑思维的好处在于更准确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述给别人,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更容易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做作文和论述题能够得到更高的分数。
为了减少问号,我们应该注意连词使用是否正确,理由、前提是否充足。其实逻辑思维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增加“原来如此”的感觉,减少脑海中的“?”。
四、逻辑思维养成必须懂因果关系
1、五星级词汇:“前提”和“结论”
“前提”:是指事物成立的先决条件。
“结论”:是指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的最终判断,也指判断内容。
可以用举例法帮小学生理解“前提”和“结论”。比如:上面的例句中“下雨了”是“前提”;“带了伞出门”是“结论”。
多个前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比如:
前提1:独角仙是昆虫。
前提2 :昆虫都有6只脚。
结论:独角仙有6只脚。
成年人多半在“结论”上碰壁,而小孩子们往往会在“前提”上较劲。他们不擅长做假设,容易觉得假设的事情明明就没有发生。
巧思索,找出隐藏的前提。
前提一:自身能发光的星星叫恒星
前提二:
结论:太阳是恒星中的一颗。
答案:太阳自身能发光。
连接前提和结论。
前提1:鸟在空中飞。
前提2 :麻雀是鸟的一种。
结论:
答案:麻雀在空中飞。
2、睁大眼睛,分辨“逆命题”不合逻辑之处
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因此,A 这次成绩提高是因为他努力学习了。
上面这句是不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是个好习惯。所谓逻辑思维,出发点都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目的就是消除这种“不对劲”,同时尽量避免让别人脑海中浮现“?”。
上面这个案例不对劲的地方就是逆命题的原因。
再看看下面这个句子:
三年级三班的学生都喜欢吃咖喱,所以喜欢吃咖喱的都是三年级三班的学生。
不对劲的原因跟前一个句子一样。
由A可以得出B,由B不一定能得出A。想由B得出A,只能在A、B完全相同的时候。
如果通过A可以得出B(通常出现在判断政务的文章中),那么“通过B可以得出A”是原命题的“逆”命题,“不通过A就得不出B”是“否”命题,“不通过B就得不出A”是“逆否”命题。如果原命题为真命题(即命题成立),那么逆命题和否命题不一定成立,逆否命题一定成立。
对于小学生来讲,记住“反之并不一定成立”就可以了。
生活中有好多事情属于“并不一定成立的逆命题”,可惜很多人都被误导了。比如:
一到气温飙升的夏天,啤酒类饮料的消费量就大大上升。啤酒屋越开越多,小酒馆里面也有越来越多的顾客点啤酒。所以不难看出,啤酒类饮料消费量显著上升的时候,就是夏天正式到来的时候。
很多人会觉得这个结论符合逻辑。但是,前提是“一到气温飙升的夏天,啤酒类饮料的消费量就大大上升。”其逆命题“啤酒类饮料消费量显著上升的时候,就是夏天正式到来的时候。”反而成了结论,这是完全不符合逻辑的。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学生,都应该有对“逆命题”的敏感,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3、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必备利器:“集合图”
理由,结果,谁涵盖了谁,这种关系如何准确地传递给别人——如果你在思考这些,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初步具备逻辑思维的素质了。
“集合图”是训练逻辑思维的基本工具之一。读文章、听人讲话,如果习惯将接收到的内容先用集合图划分一下再进行思考,那将事半功倍。
例如:
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逻辑力快速提升
1、告别“不会”,勇敢迈入逻辑世界
理由充分,结论才有力。
通过前提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据支持,就会被认为“想当然”,提案没有说服力,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支持。
结论的说服力高不高,全在于支持的理由好不好。有理由的结论叫做“假说”。要清楚自己的想法,结论究竟是“想当然”,还是“假说”,小学时期是练就此本领的大好时机。
相信成年人都有体会,普遍反应难度较高的考试与踏入社会之后遇到的问题,绝大部分都不是直接套用既有知识就能解决的。
这类问题考验了对既有知识的灵活运用,提出假说和直面未知领域课题的综合能力。“知道的东西”“已学到的东西”越多,越能得出贴近事实的假设。
大胆提假说,思索巧验证。
好多学生在简单计算、概念问题填空等考试中往往拿高分,但是一看到貌似生僻的题目,马上就会手足无措,大脑一片空白。这大多是因为他们不会大胆提出“假设”,并结合具体经验来解决问题。
进入社会之后,所有要面对的问题都没有既定答案,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答案,大家不是也一样要勇敢地面对吗?如果一个人在小学时就形成了遇到问题先提出“假说”,然后不断验证的思考习惯,相信他走向社会之后会轻松很多。
经过逻辑思维训练的学生,从不张口就说“不知道”、“没学过”、“不会”。
2、大胆假设,给逻辑力插上小翅膀
不懂不要怕,多假设多思考。
出现不懂问题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调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得到的信息,通过组合大胆进行“这样没准可行的”的设想。
大家想想,如果交白卷,是不是只能得0分?大胆假设,即使错了,起码可以排除一个错误选项,并根据这个进行新一轮的假设。
下面是 、“假设,思考”的解题法巧应用。如图:
遇到未知问题,首先要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假设,然后带着假设去解决问题。要多假设,多积累经验,然后才能更敢于解决问题。
六、分类意识好,逻辑能力易提升
1、让“分类”意识在孩子心里生根
分组游戏,没那么简单。
将事物进行分类,没有固定答案,最重要的是要有“我是这么来分的”这种意识,这也是我们形成逻辑思维的重要基础。
请大家看一下下面的分类。
组1 食物 、书、容器、体育
组2 漫画、面包、绘本、小说、苹果、杯子、棒球、足球、茶杯、网球
这两组一组是大类,一组是可以归到大类中去的小类。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物都可以归到一个大类里面,甚至两个大类可以归到一个更大的类里面。我们在分组时,一定要注意大类的范围。
分类要不重叠,不遗漏。
概念相同的两类东西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分类中。
范围不同的种类也不应同时出现在一个分类中。
2、分类分得好,终极标准是什么?
不重复、不遗漏。
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告诉我小罗最喜欢的东西有几个。
小罗:我喜欢看漫画,也喜欢读绘本,嗯,其他的书也很喜欢,比如读小说、听音乐、看电视等。不管是电视里的足球直播,还是踢足球,都是我最喜欢的。球类我还比较喜欢棒球。我喜欢体育。还喜欢躲避球,脚踢棒球。对了,我还喜欢吃甜品。
把这段话用“金字塔图”表示,如图:
错误答案:13个
正确答案:按大类可以分成5种,按小类可以分成11个。
“金字塔图”传递信息,清晰明了。
我以为是A的理由,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一是B, 二是C,第三点是D。这里说的B,可以分为E和F两个方面。C理由,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G,另一个是H。D理由换一种说法其实就是I 的意思。
用“金字塔图”表示,则如下:
请大家记住这种表达“------大致可以分成------类,第一点是------,第二点是-------,第三点是-------”。
3、学分类?从和孩子一起画金字塔图开始吧
下面是用“金字塔”结构图巧妙分解文章的范例。
如下图:
不论是写文章还是讲话,都可以用线、框架把语句之间相关联的地方找出来,也就是提纲挈领,把文章“提纲化”。
不论文章写得有多长,分了多少段落,无须逐字阅读,只需用金字塔结构分解,很快就会知道文章要表达什么意思了。
读书、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可以尝试用金字塔结构进行分解,从而迅速捕捉对方要传达的信息。
熟练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读书或者听人说话的同时,脑海里会自动展开金字塔结构。等到这个水平时,无论多么难懂的文章,都会变得易如反掌。
分解法简直可以称为将万事万物具体化的整理“神器”。
把文章分解之后,就很容易弄明白作者的意思。
分解文章,其实相当于弄懂文章的每个段落是如何连接起来的。能够弄出框架,文章的意思也就理解得差不多了。
最有创意的人,往往是能够站在全局高度上,通过整理各方面信息得出架构图的人。可见,拥有“独创想法”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关系。
4、“逻辑思维”,让孩子的创意开出花朵
将一个看似宏大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小的事情来逐个击破。这就是平日逻辑思维训练常用的思维方式。
平时遇到“好有创意的想法”、“一般人想不到的方法”时,就应该多想想这样的想法是通过怎样的思维方式产生的。
逻辑思维和有创意并不矛盾。
通过逻辑思维思考问题、整理想法的过程,往往也是发散思维、打开思路、产生更多创意的过程。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创意想法的产生过程,这样一来,会更了解自己孩子的思维方式,也才能更有效地加以引导。
5、分解梦想,增强孩子的执行力
每个人都有很多目标,但是目标如果不去执行,就永远不会有结果。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分解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去执行。
比如,针对“提高学习成绩”这个大目标,第一步并不是做出一个伟大的学习计划,而是分解这个目标,看这件事情是由哪些小事、小目标组成的。弄清楚这些之后,再各个击破,分开对待。相信这样的解决方法一定可以使人达成目标。
如图:
6、把话说明白的秘密在这里
简单罗列内容等于没说。
迅速分解事物的能力与理解力、创造力紧密相连。
弄清分解视角很重要。一般来讲,知晓了分解方法,就等同于明白了事物的构成要素。它就像武器一样,可以助你从高处俯瞰全局。
7、演讲高手都这样描述自己的观点
使用“大致可以分为-------”来做演讲。
“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不仅是一个说话模板,它还影响着小学生的行动方式,可以让大家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合中灵活运用逻辑思维。
孩子们一旦尝到甜头,感觉“这么说真的有效”、“这么做果然更容易”,自然就会倾向于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运用这种方法。
最后,衷心希望上面的逻辑思维训方法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快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