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合肥四姐妹按排行依次为张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组成,她们因为分别嫁给了名人和名流昆区名小生顾传介、语言学家周有光、名作家沈从文和汉学家傅汉思而变得鼎鼎有名。
合肥四姐妹这一叫法应该是2002年来自于美籍华人金安平撰写的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合肥四姐妹》,在此之前人们很少把张氏四姐妹和合肥联系到一起。
大家更记得的是诗人叶圣陶如是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九如巷是哪里?那是江苏历史悠久的名城苏州,那是她们成长的地方。
合肥只是她们父亲的的原籍,更何况她们的母亲本来就是江苏扬州的一个富户人家的女子,跟合肥根本就不搭噶。
如果照更远里说张爱玲的原籍也是合肥,因为她也是咱合肥人李鸿章的重外孙女,但上海人乃至全国和全世界的人估计都不会认可这点。
四姐妹的祖父张树生是跟李鸿章混的淮军二号头目,曾历任两广总督和直隶总督,清朝晚期李鸿章时代最得力的干将。
他们家族的财富都不能用亩来计算,因为计算不过来。在一九○六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四姐妹的妈妈,即江苏扬州人陆英与她们在合肥的的爸爸张武龄成婚,陆府送嫁妆的行列能从合肥的四牌楼一路连绵到合肥的龙门巷,长达十条街。
在那个财富高度聚集在某些人手里的时代里,她们家是当时全国少有的一个富户,他们爱哪里生活就去哪里生活。
因为当时合肥经济和文化的落后状况,所以在她们出生或还没出生,她们的父母便很快就撤离了合肥,先是取道上海最终在富庶的苏州定居了下来。
更难得的是她们的父亲并不爱从军或热衷于走仕途,而是个爱读书的人,并因此热衷于办学校,以至于让女儿们也能够顺利地读上了书。前提是她们家总是用用不完的钱,且没有摊上张爱玲父亲败家子样的的不良嗜好。
事实上,李鸿章家族和张氏家族时有婚配,互有你我。张氏四姐妹和张爱玲应该也是远房亲戚的关系。
她们的父亲张武龄不仅让女儿们去自己的学堂读书,又另外请了很多的私教教她们学习音乐美术等特长兴趣爱好,从而女儿们能完成现代很多女性都无法实现的精英教育和素质教育。
在那个女性受教育极少的时代里,她们注定会成为璀璨的引人人瞩目的女子,她们对婚姻的选择度比一般女子要宽阔得多。所以,幸运便就是这么养成的。
二
在我的朋友圈里,动不动看到合肥四姐妹的文章在刷屏。
这些文章通常掐头去尾地说这四姐妹传奇的婚姻故事,以显示合肥这座城市在过去多么荣耀和雅致,以及对女性的宽容和平等,却很少提到四姐妹的成长故事。
其实不难想象,合肥在过去四姐妹的那个年代,就是一个封建愚昧落后的内地小县城。它继承的封建思想最全备最浓厚,对女性的压制也颇为严重。
如果说她们跟合肥有什么大的联系,就是她们的父亲用合肥周边大量的土地供养她们在上海和苏州的生活和学习费用。
如果说现在的名作家六六是合肥人还说得过去,结果六六自称新加坡人。这果然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也许她留在合肥就不可能叫六六或者说不可能成为这个六六。
六六从小土生土长在合肥的安徽大学校园里,父母都是安大的大学老师。再加上知识和地域因素,而且安大是文科知识较全备的综合性大学(理科的就算了知识有欠缺哪怕是科大和科学院)。六六作为合肥人从小是生活在合肥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圈里的人。
六六的父母就是典型的凤凰男和孔雀女的组合,父亲来源于安徽偏远地带,母亲则来自于上海。
六六的代表作《王贵与安娜》描述的就是自己父母因为地域文化而造成的各种生活矛盾和冲突。
还有,著名作家闫红自称合肥人,其实她的生长地是安徽北部的阜阳的知识分子家庭。
三
如果说合肥四姐妹和合肥还有什么关系,那就是她们都是被来自合肥的保姆们所带大。
被合肥保姆带大的还有我们的现代文学祖奶奶张爱玲,也就是来自合肥的保姆张干何干们给张爱玲灌输了很多重男轻女的思想:
比如弟弟比她金贵,她们家的财产最后都要归她的弟弟,她迟早嫁人归别人家。并且,带她的张干比带她弟弟的何干自然也更低人一等。她们把这种性别等级秩序从过去的合肥自然地延伸到了过去的大都市上海。
但是接受西式教育的张爱玲自然没有被这些东西洗脑,甚而很是排斥这些个旧礼教。也应此,当她的父亲不给她上学并打她囚禁她之后她能把此事勇敢地捅到了报社,让她的父亲得到了一定的教训。
套用六六的小说《王贵和安娜》,合肥这样一个过去盛产王贵的地方怎么会培养出安娜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