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菩提树下人物古代文化
佛教牛人录42 承前启后的巨匠(三)|出世入世

佛教牛人录42 承前启后的巨匠(三)|出世入世

作者: 宇文微之 | 来源:发表于2018-03-02 11:32 被阅读0次

第十二章 承前启后的巨匠


三、出世入世

三十岁出头,破山海明就得到了密云圆悟禅师的认可,有了“曹溪正脉”的身份,不久,他就在浙江东塔广福寺授徒传法,开始独当一面了。

海明在广福寺主持了三年,他凌厉的禅风让当时的僧俗都十分惊叹,很快便声名远播。他的名气传到家乡巴蜀地区时,当时信奉佛教的名士们很是激动,迫不及待地组织起来,将海明给迎请回去了。

此后,海明在巴蜀各地传道三十余年,前后在十多座寺庙中做过主持,最终则落脚于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区)的双桂堂。

海明与他的前辈明代“四大高僧”在佛法理念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推崇禅净双修,认为“参禅念佛本是一个道理,念佛念此心也,参禅参此心也(《破山明禅师语录》,下同)”。他也指出:“况今教、禅、律人,各执一边,互相矛盾,鲜窥大全,岂知无上妙道,出于口为教,运于心为禅,轨乎身为律,三法本一人行,今乃分疆自画,去佛法远矣” ,于是毕生致力于将“教”、“禅”、“律”各家思想理论进行圆融统一

海明所开的“万峰法派”、“双桂法派”在思想上不仅包罗各家、涉及极广,继承了前人“心性平等”、“无念法门”等禅学宗旨,而且在修行方式上不拘一格,不执着也不排斥打坐、住山或是行脚,只要能达到“契悟本性”、“解脱生死”的目标。因此,海明的法派很受后来学佛者的欢迎,他的法嗣很快就遍及四方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明也是一位“入世”和尚,他不仅常与世俗的居士、文人有书信往来,在诗作、书法上都造诣很高,而且还曾斡旋于各方政治势力之中

海明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明清之交,当时天下已经乱做了一团,明、清、农民起义军、地方武装势力在巴蜀地区相互角逐,战火不断,使得民不聊生。由于海明在佛教界颇具声威,而佛教在民众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各方势力为了能掌控时局,或者真心实意,或者表面拉拢,都对海明有过或多或少的礼敬和尊崇。明朝末期的著名巾帼英雄秦良玉、名义上归属于南明政权的“夔东十三家”的诸多将领、梁山县的地方武装首领姚玉麟、清政府任命的川陕总督李国英等都曾礼海明为师,形成了阵容强大的“护法居士”团。

明末清初的“夔东十三家”

在各方势力之间,海明当然不能以一己之力左右政局,他能做到的,就是以佛教人物的身份,向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将军或首领们推崇佛教慈悲救生的思想,希望能够减轻普通百姓们的疾苦。

这里不得不提海明禅师破戒吃肉的公案。

海明曾经破戒吃过肉的事情在僧俗民间都很有“名气”,他也因此被称为“逆行和尚”。和尚破戒吃肉,本身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但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学高僧居然吃肉,而且吃完肉还不影响他的高僧大德之名,这事听起来就不免让人有些惊疑和好奇了。

原来,海明的吃肉是为了“止杀”。

“夔东十三家”的阵营里有个叫李占春的将领,他原先是明末川东大将曾英的部将,由于在对阵张献忠时大败,不得已而流落到民间,与当时盘踞一方的被称作“摇黄十三家”的土贼发生了长期的冲突,双方你来我往杀伐不断,当地百姓是饱受其害、苦不堪言。

据《双桂堂破山明禅师年谱》中海明自己的回忆,有一段时间他曾被李占春请到营中,海明“见杀业太甚,力为感化”,劝说李占春不要造太多的杀戮,李占春开始不吃这一套,认为打仗哪有不杀人的,就对海明说:“和尚吃肉,我即不杀人”。他明知道酒肉之戒对僧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说无非是想把海明的话给怼回去。

海明这时候却不拘泥,夹起旁边碗里的肉便吃了起来,果断利落,一如他的一贯禅风。只要将军不杀人,和尚我吃肉又何妨?

这段故事后来也被讹传成是海明规劝张献忠(就连南怀瑾老师也曾这样讲过),毕竟张献忠有过屠川的暴虐之举,是个名副其实的“杀人魔王”。然而事实上,海明却是一生未曾与张献忠谋面的。

我们可以再看看海明的学生刘道开居士所作的《破山明禅师塔铭》,其中记载说:

“甲申以来,刀兵横起,杀人如麻。有李鹞子(李占春的称号)者,残忍好杀,师寓营中,和光同尘,委曲开导。李一日劝师食肉,师曰:‘公不杀人,我便食肉。’李笑而从命,于是暴怒之下,多所全活。”

可见,海明当年劝说的的确是名气不大的李占春。但劝人不杀的事情总归是一件有功德之事,只要能劝有所改就是值得的。当然,实际的事情并不像刘道开说得那么容易,并不是海明简单地吃了两口肉,李占春直接就叹服了的。

李占春和他的部下的“觉悟”其实并没有那么高,他们看到海明轻易打破了佛教极为重视的戒律,觉得他也与世俗那些“酒肉和尚”一般无二,徒有“高僧”的虚名,第一反应是厌恶、甚至鄙夷的。

海明当时看出了李占春的态度,对他说道:

“要得和尚不吃肉,除是将军不杀人。将军不杀人,以德忠君父;和尚不吃肉,以戒报佛祖。老僧才吃数片肉,尚惹众将军生厌。众将军终日杀人,上天岂无厌耶?(《双桂堂破山明禅师年谱》)”

作为和尚要不吃酒肉,这是持守戒律;作为将军则要克止杀伐,这是尊崇德业,两者的道理是相似的。和尚吃了肉就会惹人生厌,那么将军杀人无数,上天与众生怎会不唾弃呢?

李占春总算是听懂了这段话,“即出令,不许误杀一人”,从此军中“皆以不杀为至德”了。

顺便说一句,南明那段历史读来让人十分愤懑,这可以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个退守的朝廷,本身军事实力就不强,内部还冲突矛盾不断,联合“流寇”抗清的战略也没有有效的实施,反倒使将领之中鱼龙混杂,为私利者多,为大事者少了。李占春从政府军到地方武装,跟随宗室朱容藩抗清,曾大败清将卢光祖,军事实力还是很了得的,但事业刚有了起色,朱容藩就搞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无奈之下,李占春领军诛讨朱容藩,后来又与投靠南明的张献忠的余部刘文秀、孙可望发生冲突,完全陷入内部战争了。

客观来说,在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完全止杀是不可能的,我们不知道李占春部队的“以不杀为至德”究竟实施的怎么样、保持了多久,但海明当年的良苦用心却是毋庸置疑的。

破山海明画像

话说回来,一直严守戒律的海明自己破戒吃了肉之后,内心岂能没有一丝介怀?晚年的海明曾教导弟子说:“尔等后来建立,在人不可效老僧行径!”可见对于当年的不得已,禅师还是铭记于心、引以为鉴的。海明圆寂之前吩咐弟子们要按儒家的礼节、一切从简地安葬自己,应该说也与他的破戒心结有关吧。

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同样有破戒心结的鸠摩罗什大师,罗什大师当年也是耿耿于怀、孤寂伴生。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些破戒的事情并不影响这些大师们的人格魅力,但戒律在大师们的心里,却毕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破山海明的一生,在佛学上承前启后、融通各家又能不失自身风格,出世为佛门巨匠,入世能劝善止杀,其破戒吃肉之事,又何尝不是大师人生的精彩所在呢?

上一篇 第十二章 承前启后的巨匠(二)|论道禅林

下一篇 第十三章 佛光返照(一)|百年虚云

目录 佛教牛人录 缘起: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正在更新,感谢关注!

相关文章

  • 佛教牛人录42 承前启后的巨匠(三)|出世入世

    第十二章 承前启后的巨匠 三、出世入世 三十岁出头,破山海明就得到了密云圆悟禅师的认可,有了“曹溪正脉”的身份,不...

  • 佛教牛人录40 承前启后的巨匠(一)|死生之际

    第十二章承前启后的巨匠 一、死生之际 在重庆市梁平区的万竹山有一座名为双桂堂的寺庙,这座寺庙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公...

  • 佛教牛人录41 承前启后的巨匠(二)|论道禅林

    第十二章 承前启后的巨匠 二、论道禅林 “禅悟”是一个带有“玄妙”气息的话题,千百年来,“禅”的概念在诸多禅宗大师...

  • 《传习录》学习心得二十七

    今日继续学习《黄省曾录》。 治理天下是儒家的目标,儒家是入世的;而佛教既是入世的,更是出世的,佛教的...

  •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678,出世入世,无情多情,随缘进取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六七八,本课导师从三个方面来开示 一.出世入世,出世还是入世是探讨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佛教徒对...

  • “晚上出世,白天入世”

    “晚上出世,白天入世”是我偶尔看到的一篇涉及佛教文章的标题。 看了标题,就不禁问:出世要分白昼与黑夜?入世还看日出...

  • 关于佛教

    关于佛教 我们可以看到,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佛教更像是一种教育,它是入世的社会教育。佛教提倡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

  • 三问

    一问师兄,您领我入门,教我拜师,是出世还是入世? 答:当然要出世!有出离心才是佛教徒。有能力亦可以度生入世。 二问...

  •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即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

  • 2023-01-01 出世与入世

    出世,指人的出生。超脱人世束缚。佛教用语,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牛人录42 承前启后的巨匠(三)|出世入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zo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