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助创造卓越十万个问神兔每天写1000字
不聊一月成名,来聊聊如何做个写作者(之三)

不聊一月成名,来聊聊如何做个写作者(之三)

作者: 陶瓷兔子 | 来源:发表于2016-06-16 11:11 被阅读749次

    实战篇

    1. 什么才是好文章

    我参加第一次千字文挑战的时候,问起夜一君这个问题,她的回答如下:

    抛却时代背景或是特定读者群体的需求等变量因素不看,好文章大致的标准是立意第一,结构第二,语言第三。

    举这段时间很热的两部剧《太阳的后裔》和《欢乐颂》极其衍生出的一系列各种人物剖析的文章为例。有人只看到俊男美女,有人却看到势均力敌,有人只看到五美谋生,有人却能写出情商智商之争。

    这就是文章质量的第一处差别,你选择的立意是别出心裁还是陈词滥调,它直接决定了你文章的起点和格调,而体现你立意的题目,更直接决定了一篇文章是否能够激起读者打开的欲望。

    那么打开之后看什么,就是文章结构,一篇立意再好的文章,如果通篇大长段,叙事不清晰,情节混乱,错别字频出,也很难让人产生阅读的兴趣,充其量只能到打开,匆匆看上几眼之后关上,脑子里什么都没留下。

    让我们假设两篇文章的立意相似,结构差不多,都足够清晰,这时语言的重要性则至关重要了。

    所有人都在写“最好的爱情是势均力敌”时,你要凭借什么让自己的文章从很多的同类主题中脱颖而出?这时候考验的,便是作者的语言功底。别人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你要讲很长的一段来铺垫,别人笔下很轻巧的一个故事,到你手中变成一个拖沓的大长篇,别人的文中妙语频出像是调配好的鸡尾酒引人入胜,而你的文章却如同白开水一样的寡淡。

    文章的立意,决定“有没有人看”,文章的结构,决定“看不看得下去”,而文章的语言,则影响到你的文章被看过之后,是被转头就忘,还是能被二次传播下去。

    看过《奇葩说》的人鲜有不喜欢第一季的马薇薇,当然,她逻辑很好,讲话也很清晰,声音还算好听,但更重要的,却是她脱口而出的金句。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是稀缺的,我们的注意力不允许我们像小孩子背课文一样事无巨细的全部记下来,能够快速留下的,只有一个大致的模糊印象,以及在某个时刻,某一句打动TA的金句。

    它看似不重要,它排在立意,结构的后面。但语言永远都是比结构更能产生认同感的东西,而你的笔力也直接决定了你能否驾驭好自己选择的主题,能否将自己的千头万绪理清,并顺畅的表达出来。甚至在面对某些情绪化的主题的时候,语言的煽动力比立意更加重要。

    2. 如何写出好文章

    清楚一篇好文章的大概标准之后,让我们一起开始寻找各个击破的方法。

    首先是立意。

    如何训练自己在同样的素材中,跟别人看出不同的东西。方法无他,只有多读书。

    多读是为了扩展自己的认知领域,你永远也无法想出你根本不知道的事情,只有通过大量的,跨学科跨领域的阅读,才能让自己的眼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开阔。

    李笑来老师曾经在他的公号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总结:

    某篇文章的价值度=文章作者的积淀(知识面/书影音&经历/人地事)×写这篇文章所花的时间(包括内容的推敲、结构的编排、叙事方式的生动)×文章所写内容的可触发度(即能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触发读者的思考与行动)

    想要施展招数,你首先得有内功,而你的阅读量,知识面就是直接决定你能成为萧峰还是成为段天德的首要因素。

    一个建立在阅读量之上的,练习立意的方法就是跟自己辩论,通过换维思考来探究之前可能疏漏的,没有想到的内容。

    依然举“真爱就是势均力敌”的素材为例,这一论点的反面角度是,“爱情也可以是不登对的”,那么不登对的爱情背后的几种可能:陪伴比激情更重要;优秀的一方从较弱的那一方获取的成就感和优越感;灵魂的般配比外表的登对更重要等等等等,可以往心理学以及哲学领域延伸的无数话题。

    爬山不难,但前提是,你至少要知道山在哪里。

    其次是结构。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提到了以下几个观点:

    综述型的文章,铺陈单个事件的篇幅尽量不要超过文章内容的三分之一;一篇文章之中最好不要出现超过三个素材。

    故事类的文章,出场人物不要太多,要靠主人公自己的想法,做法来推动文章情节的推进,叙事结构和人称不能混乱。

    每一个自然段的长度不要超过五行,尽量用长短句混合的方式来写作。

    将长文分为1.2.3.4等小板块可以让文章读起来更加清晰简单。

    拓展型(将重磅炮弹留在文末)的结尾比前后呼应型(不断强调主题)的结尾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惊喜。

    下面的例子,就是同样主题下结尾方式的不同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体验:

    “你只该庆幸,你仅仅是一个弱者,而不是死者。”

    “别再仗着是弱者就以为自己有理了,没有谁应该让着你。”

    最后则是语言。

    语言风格最基本的要求,是具体,清晰和连贯,叙述符合逻辑,并且切合文章主题的定位。

    考验作者笔力的技巧在于,如何平衡文章中叙述,描写和议论的篇幅,如何在叙述和描写中增加事件/人物的动态感,使文章更需有趣味性。以及如何在议论中让读者产生“好像说的就是我”或者“我也是这样想的”交互感。

    语言的必杀技,则是其符号意义背后的认同感。

    一味追求辞藻的华美是没有意义的,写作者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语言的优美,还有语言风格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它才是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的首要因素。正如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提到的一样:

    问题不在于你故事里的语言是庄严圣洁还是污秽亵渎;唯一的问题是这些话写出来是不是生动,听起来对劲不对劲。如果你期望它们生动真实,那么你一定得自己怎么说就怎么写。更重要的是,你必须得闭上嘴听别人怎么说。

    笔力的养成始于模仿,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家,总结他的语言风格并加以模仿,改编。但模仿只是起步,并不应该成为写作者“借来的法宝”,语言的打磨是一件旷日持久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观察,试验,调整。在多种风格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一种,加入自己的特色将其化为己用。

    最后的大招,就是“一直写下去”。

    曾经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爱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

    最有价值的课程,从来都不是别人教你的,而是你自己学会的。

    多读,多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 为什么你应该为自己选择一个写作平台

    无论作品好坏,将自己的文章放到一个公众平台上而不是写在日记本里,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既是鼓励又是惩罚。

    有次跟在起点更文的朋友聊天,他这样告诉我:

    “读者的打赏和鼓励会让你坚持写下去,而他们的催更和意见则是治疗懒癌的良药。”

    写给自己看的东西,是很容易糊弄过去的,毕竟每个人都舍不得对自己才残忍,而将文章放到公共平台上,则是对写作者自身的考验,知道“自己的文章或许会被看到”的事实,会让写作者更加认真一点,给自己设置更高的标准,而不是满足于只给自己看的流水账。

    常见的几个写作平台及其优势特点如下。

    简书:

    Markdown语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排版。写作界面超级简约好用,进入全屏写作模式之后,你基本没有机会因为其他的图标打断或者分心。全站无广告,有大量公号编辑/出版社编辑潜伏寻找人才。读者和写作者都很友好。

    知乎:

    “命题作文”,当你不知道自己能写什么的时候,一个规定好的题目会让你更容易找到灵感。话题更为丰富,专业性也更强一些。

    微信公号:

    闭合性阅读/写作,可以发图文,纯图片,一句话,或是一个链接,形式不限,做原创公号总有一种写专栏的快感,投票功能和菜单功能让作者跟读者的互动更加方便。

    豆瓣:

    最老牌的文艺青年聚集地,书影音方面的优势无人可破。但是它的写作界面,真的是太太太太不友善了。对于一个新注册的人来说,你至少需要好几分钟才能找到那个小小小小的“写日记”入口,需要手动排版,图片的插入真心麻烦。

    微博头条文章:

    微博是一个以碎片化阅读起家的地方(140字以下),文章的受众范围远不如一百四十字的转播率要高,需手动排版,读者群中喷子的比重比其他平台稍高。

    出于篇幅原因,其他诸如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片刻,网易云阅读等等写作平台,请自行百度...

    最后,找到一个平台,永远都不意味着成功,平台只是你的拐杖,并不是你的脚。不管某个平台有多大有多好,写作的世界,永远只靠作品说话。

    漫漫写作路,你我皆学徒。


    系列完

    本篇参考书目: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美】 威廉·E.布隆代尔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美】吉姆·西诺雷利

    《故事工程 : 掌握成功写作的六大核心技能》【美】拉里•布鲁克斯

    《写作这回事》【美】斯蒂芬·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聊一月成名,来聊聊如何做个写作者(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zs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