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1 便签实践3/4By冁然 #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责任和关注点#打捞深水区待办事项
阅读原文
个人角色设计.png梳理当前任务后你会发现有时候将所有的事情都列出来并不容易,写着写着,就没了思路,甚至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事情,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系统梳理,而通过自己的责任范围和关注点,就很容易梳理清楚。
1.列出自己的角色
每个人担任的角色不同,根据这些角色,你会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按照角色找出这些事情,把他们从自己的大脑中转移出来,会更有目的性,并且不至于凌乱。
2.建立自身的关注点
列出角色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每一个角色列出自己需要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例如图2是我的角色设计。
除了自身的责任角色外,还有一些以个人为中心建立的关注点,就是那些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衡的关注点,例如个人健康、自我发展、财富管理,兴趣爱好,休闲娱乐,人脉关系、精神生活等。将这些关注点列下来,然后根据你的每一个关注点,有目的的清空大脑,将各种引起你注意的事情从大脑中转移出来。
I重述原文
what
之前我们说过清空大脑有三个层次,如果用冰山理论来比喻的话,分别是海平面上的干扰注意力的杂事直接打捞,浅水区的一旦漂浮上来的灵感及时打捞,而对于潜藏在深水区的待办事项的打捞却是要花一点功夫。事实证明,这个功夫花费的非常值得。并且,用责任和关注点的方式进行系统梳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主动打捞深水区待办事项
why
第一,深水区的待办事项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它是藏在水下就会自动消失。
第二,总有一天,这些待办事项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上潜到浅水区,然后变成海面上不得不解决的事项。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如果你不提前做重要不紧急,慢慢的,它就会变成重要紧急事项让你来救火,救火的感受和质量都是不好的。
第三,既然将来也是要做的,晚做不如早做,况且,提前做好那些待办事项收益莫大。
好处,比如说,
1.“防火”:避免处于紧急“救火”状态。“救火”是做与不做,“防火”是做的好和更好。
2.积累:准备过程即积累过程。
3.减少损耗:准备之后,可以分步减少可预见的损失。
4.提高应对水平:充足准备就可以提高应对水平。
5.古话有云:不打无准备之战。通过各种准备之后,就犹如一个常胜将军,在生活中处处一马平川,那这样的人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功人士了吗?
HOW
那既然这样做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应该如何打捞深水区那些我们平时很难注意到的待办事项呢?
关于责任角色的步骤是:
1.列出角色(比如,你的社会角色、工作角色、家庭成员角色,自我定位角色:作者,演讲家,政治家,拆书家等等)
2.设置关注点(基于这个角色的责任,列出你认为应该做的和想做的事项)
关于个人中心的步骤是:
1.确定你人生中的关注点(比如个人、自我发展,财富管理、兴趣爱好、休闲娱乐、人脉关系、精神生活等等)
2.设置自己的待办事项(根据你对这些关注点的期待,列出你想做的事项。)
预防异议
在以责任和关注点清空大脑时,你可以能会有这样的困扰:
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有些事你可能都还没想好何时开始第一步,甚至没有想好要如何去做。
但是没有关系,只要它存在于你的大脑中,你就可以先把它写下来,这并不冲突,其实这是我们站在未来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你可以只写下你的期待,或者订上一个长期目标:比如以一年为期限。相信我,仅仅是写下来这个期待,已经是发现和收集这些待办事项很好的第一步了。
举个例子
定义一个我个人的责任角色是三级拆书家,我有这些期待:
1.阅读转化高效:能拆为己用。→待办:阅读,写便签,分享便签。
2.促进学习者高效:拆书水平高。→待办:去总部定级,做线上线下拆书分享,获得反馈。
3.知识整合高效:能搭建知识体系→待办:整合知识体系,做主题拆书课,写文章分享,获得反馈。
以个人角色设计的关注点举例,我关注个人健康,细分为以下方面:
1.睡眠、休息
2.饮食、饮水
3.运动
4.身体指数
我需要主动收集这些数据,分析,调整,进而产生相应的具体待办事项。
A1
过去,我一直知道应该主动挖掘深水区的未来待办事项,但是我总是偷懒不做,或者做了也不能坚持。这是因为我理解不到位,将未来的待办事项就是理解为未来一周会需要做什么具体事项,这个级别就很低,陷入在具体事项中,没有高纬度的延伸发展意义,因此做下来,我总是因为效果不是很佳而难以坚持。
比如,上周周日,我做周总结的时候,就只思考了本周,周一到周五工作日会有什么工作安排,我应该做一些什么材料准备、讲话准备等等,但对于未来,比如更升一级别的思考就没有了。
A2
我希望改变这种低纬度思考和工作的方式,转而向更长远的目标积极准备。
今天刚好是8月的第1天,我想用一周到周末的时间来逐步拆分梳理自己的各项角色,包括社会角色、工作角色,家庭角色,社群角色,自我角色,并做进一步的拆解找到自己的待办事项。
我相信这样也是七个习惯的“以终为始”的落地实践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