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1 便签实践2/4By冁然 #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建立收集箱
阅读原文
收集箱:你的第二个大脑
韩国SBS电视剧《听见你的声音》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男主角因为一次车祸而短暂失忆,他的脑海里有零零散散的记忆片段能够被回忆起来。而他从小有写日记的习惯,当他看到自己的日记本,看着自己写下来的过去的点滴,脑袋里也会不时的闪过一些记忆碎片,但是完整的记忆,却怎么也没有。女主角对他说:如果想不起来,就把能想起来的先写下来,然后拼凑在一起试试。于是,他拿起便利贴,把自己脑袋里闪过的那些片段都写在变便利贴中,然后贴在门上。不一会儿,便利贴贴满了整个门。
短短两分钟,男主角把原来无序的思维梳理清晰。男主角用到的工具是便利贴和门,便利贴代表自己可以回忆起来的事情,而这扇门充当了收集箱,收集大脑中的这些记忆碎片。建立思维的秩序,用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你需要建立一个收集箱,将头脑里的事情赶出大脑
电视剧中的男主角选择了便利贴记录每一个闪过的记忆碎片,而把门当作了收集箱。只要是脑子里想到的记忆片段,都写在便利贴上。这样,那扇门就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大脑,脑子里零碎的记忆就变成了便利贴,被贴在了门上。
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明确收集箱和收集工具,就可以很快将各种记忆碎片赶出大脑,无论是想做的事情,或是需要做的事情,还是那些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灵感,都可以写在便利贴或者便签上。通过便利贴,我们将大脑中想做的事情和灵感“视觉化”了,这些想法好像散落的珍珠,从大脑里被拿了出来。
把便利贴贴在本子上,或者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最为简单的收集工具。
第二步,被动收集,记录零散的记忆
男主角站在门的前面,闭上眼睛。眼前浮现了自己撞车的画面、和人打架的画面、和律师在水族馆的场面等,他就把这些浮现在眼前的零散记忆全都写在了便利贴中,然后贴在了门上。
对于我们来说,将那些飘过自己眼前的画面写在便利贴上,一个记忆碎片写一件事情,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慢慢的,我们就收集了这些零散的想法。这些记忆碎片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想,就自然而然地被我们想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灵光乍现。既然是这样,就要瞬间抓住,否则,很快就会忘掉。这种收集方式,对于零散的事情和记忆非常有用。
对于每一个正常人,都需要一个将大脑记忆碎片“视觉化”的过程,我们脑子里的碎片非常多。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像缠在一起的毛线,我们很难看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而当我们把这些事情赶出大脑,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例如便利贴)时,我们的思路就变得清晰起来。我们的大脑,也因为这一举动动,而瞬间释放了压力。
你可以使用纸笔来收集自己的零散想法、不建议使用纸或本直接记录,而建议使用便利贴或者便签纸,每一个事情写在一张便利贴上,这样方便我们后期进行加工组织,我们需要将“万物各归其位”,而不是简单的罗列。
第三步:主动回忆,记下想做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
脑子里灵光一现的镜头播放完了,但是还觉得缺少点什么。这时候就需要主动回忆。画面里男主角在把能想到的事情回想完毕之后,开始翻看自己的日记本,看看能不能从自己的日记本再回想起什么。这就是主动回忆的层次,这个层面我们要主动去想,主动去清空大脑,将我们想做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只要你能想到的,就全部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会比较长,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清空大脑,所以先不用考虑写下来这些事情如何实现,只是先写下来。
其实我们的记忆片段存在大脑里,有时候闪现出来,有时候又被我们遗忘,那种无序的状态是我们无法把控的,当我们的大脑中有这些无序的信息时,他们就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干扰我们的思绪,让我们没有办法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但是当我们把大脑中的记忆碎片拿出来,进行整理之后,就多了一种掌控感,脑子就像也被梳理了一样。
I
what:
这是一个关于失忆男通过便利贴收集记忆碎片,建立了思维秩序的故事。
关键词:收集记忆碎片,建立思维秩序
虽然在这个故事背景里,男主角收集记忆是有明确动机,因为他失忆了,但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收集大脑中凌乱的想法、灵感、杂事等有没有意义和价值呢?答案是肯定的。
why:
为什么我们要收集记忆碎片?
第一,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有记忆和思考两项功能,但不用我太费力解释,相信你也会同意,相对记忆而言,大脑的思考功能功效更有价值,否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就不会那样普遍的被归功于思考见长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们了。
第二,大脑的功能的启动顺序是有原则的。不知道你是否有感觉,当我们被杂事记挂在心,就没有办法专注思考。这是因为大脑这台机器更容易执行记忆功能而不是思考功能,且两种功能不能同时发生。因此,如果我们想启用思考功能时,我们得先把大脑清空,让记忆功能没有原材料了,大脑才会如我们所愿来启动思考功能。
第三,当我们长期依赖于记忆而不思考,我们可能会陷入低水平勤奋,而成为低效劳动者。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看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一生,听了很多课,越听越迷茫。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会有很多原,但是这里面少不了的一个原因是,你的学习没有思考。仅仅通过记忆是无法应对现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的。
收集了记忆碎片是否等于建立了思维秩序?建立思维秩序和思考能力本身有什么关联?
我们回到故事,失忆的男主角通过便利贴,将记忆碎片都记录下来,并且贴在门上。然后作者继续描述:当他这样把干扰思绪的记忆碎片从大脑中拿出来,再进行整理了后,就多了一种掌控感,脑子就像被梳理清楚了一样。
也就是说建立思维秩序,不仅需要收集碎片的动作,还需要的条件有:1.把碎片“贴”出来。就是大脑记忆碎片“视觉化”过程。2.调整和整理,因为我们需要将“万物各归其位”,而不是简单的罗列。
也就是说建立思维秩序,是思考功能开启的前提,是为接下来的思考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环境基础。
how:
如果大脑思考的功能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收集记忆碎片来建立思维秩序呢?
第一,清空大脑,将大脑已经存在的信息、想法全部记录下来。
第二,被动收集,随时出现在大脑的灵感。
第三,主动收集,暂时还未出现在大脑中,但是未来我们想做和要做的事。
这三步的收集过程犹如铁达尼号的打捞过程。
第一层,漂浮在水面上的记忆残骸等待我们的打捞。
第二层,虽然大部分时间已经没入了水中,但会时不时上潜到水面。它们的出现并不固定,我们能做的是等待它们出现,然后在水面打捞。
第三层,就是已经没入水中,需要我们主动派遣打捞船将他们进行捕捞。
![](https://img.haomeiwen.com/i7380845/a5d40961ca48e357.jpg)
A1
经过精时力的学习和实践后,我已经自诩比很多人都更有意识去清空大脑,但通过今天看了本书,我依然发现自己有很多要提升的地方。
关于浮于水面的信息,我已经做到了全面收集。
关于时不时出现的灵感,我可以做到部分的收集。关键是还没有养成习惯,造成多数的灵感依然是通过会议来记录,无法做到随时记录。
关于水底的信息,我一直知道应该这样做,但是今天再一次认识到他的重要性,坚定了要深入做,定期做的决心。
反思:
由于大脑的清空工作做的不彻底,所以,我依然还是在浪费自己的大脑的优等功能,也造成自己的进步速度一直无法提升,还在低水平的勤奋,感动自己而已。
A2
我想启动自己大脑更高级别的思考功能,让自己进步速度快一点。
第一,海平面以上的信息打捞习惯,继续保持。
第二,时不时冒出的灵感,建立随手记录的习惯。电子方式:下载锤子便签,进入速度更快,更迅速记录灵感。纸质方式:小包里随时带两支笔和一本便签,方便自己手写。家里和办公桌固定地方也放上纸和笔用于记录。
第三,建立定期主动打捞想做和要做的事。每天晨间日记记录三只青蛙,是我要做的事。每周复盘时,专门抽出半小时的时间用于思考下周及将来想做和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排程好。做到更好的清空大脑,建立思维秩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