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1期“名”专题活动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寄奴出世
公元362年,一户超级贫困的家里,一声响亮的哭声从茅草屋里传来,江面风起,吹落了屋顶的几根茅草,怕是快要下雨了,屋里又得漏水了。
“孩他娘,生了个男娃,还是个女娃。”
“孩他爹,是个男娃,你看他多像你。”
唉,一声长叹。
老汉抱起孩子向屋外走去,刚生产完的妇人伸出一只手,像要拉回孩子一样,但又好似失去了力气,眼眶从眼角红起蔓延到整个脸庞。
“怪只怪,这该死的战争,孩子希望你运气好点,下辈子别来我们家了。”
“姐夫,你抱着孩子去哪里?”
“养不起了,我只能把他扔到河里。”刘老汉不舍地望着孩子。
“别,别,姐夫,好歹是一条生命,你把他交给我,我养一个孩子是养,加他一个不多。”
“当真?”
“当真。”
“孩子,你以后就跟着姨娘吧!”
老汉把孩子小心翼翼地放在了小姨子的怀里。
“孩子,以后你就是姨娘家的人了,你是寄住在姨娘家的人,以后你的小名就叫刘寄奴吧,大名刘裕!”
二、初露锋芒
公元399年,北魏拓跋氏在北方崛起,鲜卑人慕容氏又刚杀过长安,晋朝正是四面受敌之时,扬州城孙恩的天师道又开始叛乱。此时的刘裕正在刘牢之手下当一个小兵,这天他正和兄弟们一起在扬州城郊巡逻。
“准备作战!”只听到队长一声大喊。抬眼望去,眼前一大队举着天师道战旗的人马,正虎视眈眈看着他们,放眼望去足有上千人。
二十人的小分队,遇上一千多人的大部队,不得像蚂蚁一样被辗死。
刘裕大喊:“兄弟们,杀,拼死一个不赔,拼死一双赚一个。”
他举起大刀向敌人冲去,只见战场上一个个头颅向上飞起,鲜血像水柱般喷了出来,刘裕一身战袍瞬间被血染透,土地也染成了暗紫。
“杀!”他咆哮着不断挥刀,但身边的战友一个个都倒了下去,他目眦欲裂,刀挥得越快了。
“来,搭弓,杀死那个用大刀的,赏千金。”
敌人像狼一样冲向了他们,把他们都挤进了沟里,他的战友一个个倒下,队长也牺牲了,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奋战。
嗖,一声,一支箭贴着他的腰插到了后面的泥土里,他一躲避,腰上就被敌人砍了一刀,肠子都流了出来。
此时的刘裕,心里只剩下了一个信念,砍断这些人的脖子。
他通红的双眸,混着血像地狱来的杀神一样,全身散发出嗜血的光来。
敌人开始害怕,没有人敢靠近他的大刀,只要一接近,一刀必然带着一条性命。
“咚咚咚”远处传来呐喊声,救援部队来了,敌人开始四散逃逸,但刘裕的刀没有停下来,他像死神般收割性命的姿态被刻在了所有人的灵魂中。
三、凶名吓退三军
刘裕的勇猛,让他被晋安帝司马德宗封为四品建武将军,下邳郡太守,奉命镇压叛乱的天师道。打来打去,天师道都打不过刘裕,因为刘裕他永远都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也永远是最勇敢的那个人,并且他仗义疏财,得到的战利品都会拿出来分给所有士兵,士兵在他的带领下,士气空间团结。
打不过怎么办,绕着走啊,我打不过你,只要是刘裕的地盘我就绕开。
天师道绕去京口,准备攻打京口,就是古诗里说的那个“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那个京口。
刘裕一听,打京口,那还得了,妻儿老小都在京口,那绝对不行。
刘裕赶紧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要阻止天师道攻打京口。
“将军,不可,追不上了,天师道他们是乘楼船去了京口,我们没有船,无法追上,况且敌人上万人,我们才一千多人,追上也无法取胜。”
“没有船我们就走旱路。”
“来人传我命令,所有将士,轻装行军,支援京口。”
等到天师道日夜兼程到达京口的城门下,抬头一看,刘裕就站在城楼上,周围站满了士兵,吓得天师道的教众四下逃窜,踩死了不少人,连主帅孙恩也掉进了水里淹死了。
此役,刘裕光凭凶名就吓退了三军,解了京口之危。
四、刘裕称帝,千古留名
“大哥,你我皆出身寒微,最多就只能做个普通的中兵参军,要不我们反了吧!”刘裕的弟弟刘道规说。
“大哥,反正现在的桓玄也是造反得来的帝位。”何无忌说。
“大哥,反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反。”
“大哥,我们在建康、京口、广陵、历阳四个地方同时起义。”
“好,兄弟们,干了,二月二十八,我们兄弟同时起义。”
桓玄听说他们起义了,吓破了胆,勇将起义,不得了,连夜下旨,召了很多很多的巫师进宫,“给寡人狠狠诅咒刘裕他们,让他们不得好死。”
桓玄的宫殿里面,巫师们没日没夜在诅咒刘裕,但刘裕还是活得好好的,他一路杀到建康,桓玄一看,不得了,刘裕来了,赶紧跑吧。
大将胡藩一看赶紧拉住了他说:“大王,战还没有开始打呢,别跑啊,我们还有两万兵力,还可以一战,某愿往迎敌。”
桓玄扯出自己的衣袖说:“太吓人了,你去打,先保护我回荆州。”
说完就带着人跑到城外坐船跑了。
大将胡藩一看王都跑了,那我也投降吧!
这样,刘裕就带着一两千人占领了建康,还收获了一名大将。
刘裕一路作战,直到公元420年,在建康称帝建立宋,宋王朝延续了69年,刘裕于公元420年病逝。
刘裕一生未曾有过一败,战功赫赫,最后称帝,成就千古美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