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底层|目录
上一章 【人生百态】底层(55)万老板
与刺骨寒风亲密接触了十二天,第一批需要的几千根轨枕和一部分钢轨都卸到了目的地,值得庆幸的是两个人除了手指和手掌被不安分的钢丝扎划出小针眼和血槽之外,没有受到大的伤害。对于多次黑夜中从事本身就是危险工作的两个人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可是一个为了养家糊口,一个为了偿还债务,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是咬牙坚持下去。
李国前卸完轨枕后的两三天,寒风暂时停止了呼喊,冬日的阳光开始把可怜的温暖毫不吝啬的抛给大地,天气出现了一点点好转,在好力河居住久的人都知道 这些都是暂时的,好力河冬季的寒冻天数在北疆那是比较出名。
不过有这几天的晴好,对于这里的人们也比较知足,很多人离开了室内,到外面逛逛街,散散步,享受着久违的舒适,虽然是好天,但这也是相对而言,出门的人们,还是把自己包裹得像狗熊一样。
这么好的天气,李国前也不再一觉睡到中午,在早晨八点也告别了温暖的被窝,洗漱完毕,吃过泡面后,穿上厚棉衣,出门来到信息部,劳务一条街,寻找着能干活的机会。
首先来到李中李信息部,可今天李中李信息部没有开门,估计张姨有其它的事情,没有事的时候 张姨每天八点准时来到信息部,点火生炉子,打扫卫生,然后静待找活者和雇人的老板上门。
看到张姨没有看门,李国前向东穿过十字路口,来到大家信息部的门口,经营大家信息部的是一对中年夫妇,老家也是东木,来好力河的时间也比较早,成为好力河的早期居民,因为定居在好力河,所以每年除了过春节的十多天之外,其它时间都是来这里营业。
李国前拉开铁皮门走进屋内,屋内炉火正旺,超级的暖和,火炉连接的火墙上,坐着几个也是因为天气好,在家里无聊出来碰运气的打工者,相互之间闲聊着。打工的时间一久,大部分的打工者,以及开信息部的老板都变成了熟人,大家和李国前相互打着招呼,因为有空着的地方,李国前也坐在了火墙上。
冬季里本身的活计就不多,大家信息部每天都开门,除了是当地人在家无聊之外,另外就是给冬日好力河的工厂找替班和短期工。
好力河的国企比较多,民营企业和私企数量有限。私企只是一些彩钢、门窗行业,这些找的都是长期工人,一般的打工者是不喜欢做长期工。
还有一个就是大方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冶炼厂,因为夏季从事金属冶炼的高温,再加上炎热的天气,所以工人流失比较严重,后来冶炼厂的领导改变了生产的淡旺季,改成冬季招聘短期工,大规模的生产,囤积产品,夏季只留下少数的工人,少量的生产,和设备锅炉的检修。
这就迎合了大部分打工人的心理和喜好,好力河进入晚秋后,天寒地冻,外面的施工完全停止,没有了活可干的打工者就会选择去工厂打短工,一直干到来年好力河的春暖花开,外面的工地开工,在工厂打短工的就会离开工厂,继续做自由散漫的一天一开支的打工者。
大方冶炼厂的招工人员,最早来劳务市场找工人时,首先进入的就是大家信息部,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后来大方冶炼厂找冬季短期工,都由大家信息部的王姨来找,每年冬季根据需要都会给大方冶炼厂送去两百人左右,每个工人收取一百元的信息介绍费,这一项就收入两万元左右,当然大方冶炼厂冬季所有的短期工也不全是大家信息部送去,也有朋友托朋友进入冶炼厂做冬季短期工。
李平去年的冬季,在朋友的介绍下,去大方冶炼厂做冬季短期工,冶炼厂冬季短期工的工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上料工,另一种是炉前工,上料工是在四面透风的厂房内,把成堆的金属矿石,以及冶炼矿石所用的焦炭,用手推车推到冶炼炉边,再由炉前工把金属矿石和焦炭,分别用大板锹投入熔炼炉和焚烧炉之内,两个工种劳累的程度差不多,不同之处是一个要忍受寒冷,另一个要忍受高温。
李平在进入厂子的时候,曾经力邀李国前也去那里做冬季短期工,李国前在单位上了一些年的班之后,也厌倦了那种靠点上下班的工作 所以就没有同李平一起去。
李平去大方冶炼厂之后,被分到炉前的位置,三班倒,上下班有通勤车在固定的站点接送工人。李平做了炉前工,在上了十多个班之后,就不去上班了,这个冶炼厂是按月开支,没有做够一个月,十多个班的工钱也就随之泡汤了。
李国前问起李平不继续上班的原因时,李平的解释是:活很累,但对于打工者来说,累倒是小事,最主要的是高温自己无法忍受,虽然是在寒冷的冬季,四处透风的厂房,可冶炼炉前的温度仍然很高,因为不断的往炉内扔矿石和焦炭,脸上和身上经常流汗,可脸上的汗还没等流到眉毛,马上就被炉前的高温所蒸发,流汗,蒸发如此循环,身体严重脱水,自己实在受不了高温的炙烤,所以只能半途而废。
大方冶炼厂总是有坚持不下去,半途而废的人员,所以整个冬季总是在招人中。
大家信息部的两口子,女的姓王,男的姓李,两个人都在信息部,在给另外几个打工者讲述着来到好力河的陈年往事。
他们有一个姑娘一个儿子,姑娘大学毕业后在青岛工作,嫁给了一个淮安的小伙子,两个人婚后一直在青岛拼搏着。
儿子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两个人不顾儿子留在大连的意愿,让儿子毕业后回到好力河,陪在父母的身边,并在电厂通过找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招聘,儿子在电厂有了一份工作。可是儿子比较另类,大学毕业后,就在头发的顶端扎了一个小辫子,每天开着王姨给他买的越野车,也许是年轻人的个性,感觉特别拉风。上班之后,领导也找他谈过,希望解开小辫子,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后来领导也不再说什么,睁只眼闭只眼装作看不见。
大家信息部的两口子因为家里农村的贫穷,把家中的土地交给兄弟耕种,两个人带着几个可怜的金钱来到了好力河,来到好力河之后,首先在土村,堆出一间小泥房子,有一个暂时的落脚之地。两个人先打了一段时间的工,后来在邻居的引导下,买了一个二手的三轮车开始了捡煤的生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