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僚制度简史(五)

作者: linwood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00:19 被阅读11次

隋唐地方官僚体系

州、郡、县

是按区域大小、人口多少和税赋贡献的多少,分为上上至下下九等,如上上为第一等,上为第二等,上中为第三等如此类推。而且各层级都有两套职官,一套由中央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员,如州这一层级的刺史、长史、司马、录事、军事、功曹、户曹参军事等;另外一套由刺史直接任命和管理的官员,如典签、州都、郡正、主簿、西曹书佐、祭酒从事、部郡从事、仓督、市令等。

郡这一层级也是如此,如太守、郡丞、郡尉由中央吏部直接任命。其他的办事人员如光初光曹、光初主簿、县正、功曹、主簿、西曹、金、户、兵、法、士诸曹,由太守任命。

县,除主官由吏部任命外,其僚佐也由县令自行招聘。所以古代很多官员是自己带家人仆人师爷等去上任的,并不是这些官老爷要享受,而是官老爷的工作人员,国家允许的。如果穷人子弟,没有人手,到任后可能被当地官员欺压,无法开展工作。

在隋朝,这套三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已经十分庞大,入上上州额定官员323人;上中州311人;就是下下州也有156人。上上郡额定官员为146人,上中郡为141人,下下郡也有97人。上上县额定官员99人,上中县95人,下下县也有47人。当然,这个数量级和现代社会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但在古代,这已经是自周天子以来最庞大的官僚队伍了。因为按照隋朝初期的行政区域划分法,是按州郡县三级管理架构,单州就两百多个,县一千多个。随便一算就是上十万的官员。

除了人数众多,还可以在《隋书》志二十六到志二十八的内容可以看到,隋朝的整个官僚系统已经是非常先进了。其中明细的规定和安排,可以媲美现代人事管理的“三定表”。隋朝的官僚体系,已经明确规定官职、品级、俸禄、名称、人数和职责。当我们在平时看电视的时候,看到皇帝好像随意就给一个人封官,封将军、校尉之类的。其实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发生这种口头上就给人封官的事情,因为整个官职复杂无比,涉及的一个人的待遇、品级、俸禄、尊卑,甚至是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都是固定的。在敕封之前,是需要专业的官员核对清楚后,才能下达封赏昭令的。否者,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分分钟将人一个人官职封小而闹笑话。

如1、县为国曰相,大县为令,小县为长,置丞、尉。郡县置吏,亦各准州法,以大小而制员。郡县吏有书僮,有武吏,有医,有迎新、送故等员。亦各因其大小而置焉。摘自《隋书》原文

如2:中书令,侍中,散骑常侍,领、护军,中领、护军,吏部尚书,列曹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已上并中二千石。)左右卫将军,御史中丞,(已上二千石。)太后卫尉、太仆、少府三卿,太常、宗正、太府、卫尉、司农、少府、廷尉、光禄、大匠、太仆、鸿胪、太舟等卿,太子詹事,国子祭酒,(已上中二千石。)扬州刺史,(凡单车刺史,加督进一品,都督进二品。不论持节假节,扬州、徐州加督,进二品右光禄已下。加都督,第一品尚书令下。)南徐、东扬州刺史,皇弟皇子封国王世子,品并第三。摘自《隋书》原文

可能也正是在如此精密、庞大、有序的官僚系统 支持下,隋朝才可以在中国纷乱几百年后再度统一。这已经是很长时间内,无数英雄豪杰都没能做到的事情了。以前一直想不通的事情,为什么隋朝统一没才几十年,就爆发出强大的实力,第一代杨坚时期就可以北击匈奴,南统南朝;到了杨广为帝后,更加可征发庞大的兵力,征讨吐谷浑、三征高丽,还可以迁都、建大运河等等。其实,隋朝建立的精密的官僚系统功不可没。如果没有这么一套系统,不但庞大的中国无法管理,可能连税收都无法征收。没有税收,就不可能有军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国力。

但偏偏这个系统还是太过精密,州郡县三级管理太过复杂,官僚众多,王朝负担太重。更重要的是,州郡县分的太细,数量太多,单州就两百多个,中央六部根本无法管理。而且人多事少、是非多、庸官多。面对这样的情况,一般的有为之君都会看不过眼,都会动手改革。杨坚正是这样做的,隋朝一开始是按北周以前的官僚体系,地方设置三级管理机构,后来人多问题多,负担也重,因此建国三年后,杨坚就三级制为两级的州县制,撤除了天下几百个郡。

二十三年后,隋炀帝杨广再次进行改革,他首先收回官员任命的权力,地方主官无权任命地方的部门官员,全部有中央吏部任命。其次是撤州改郡,重回秦朝的郡县二级制。一个有190多个郡,1200多个县。无数官员由朝廷吏部直管,包括三年一次的考核、任命、调整、晋升等。在没有电脑和互联网的时代,这种庞大的人员如何管理,确实是个难题。虽然这种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改革是必须的,但改革 方式就需要讲究了,因为这样一改,就会触动大量官员的利益,导致大量文人失业,这是要惹大麻烦的。

但无论如何,隋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就这样开始生根发芽,开始不断影响中国的政治、社会、皇权、官僚士绅等方方面面的发展。一直到今天,这种设置政府机构的思路才开始慢慢改变。因为以欧美为首的国家,实验出了一种更加先进,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结构。

唐朝官僚体系

唐朝仍然以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为主要架构,但经过长期的发展,三省的主官基本成为了宰相,甚至有几个皇帝在位期间是恢复了宰相或丞相的名称的。只有在中后期,皇帝身边的文人顾问团队翰林院的学士们开始慢慢崛起,不断蚕食宰相的权力,最后实权基本落入到翰林院学士的手中。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宋朝,包括明清后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反正权力的逻辑是,谁接近权力核心,谁就拥有更多的权力。

唐朝在地方官僚体系上也做了一个改变,那就恢复了三级管理结构,中后期定型为道、州、县三级,但划分比较合理,没有像隋朝那样,搞出一百多个一级机构来。

在军事还增加了大都督府、都护府等类似于大军区制的机构,设立节度使等军政大臣,不但控制军队,还管理民政和财政。特别是在边疆或者是经常发生战争的地区,唐朝后期,这些掌握军政大权的人就很容易割据一方,成为军阀。

相关文章

  • 古代官僚制度简史(五)

    隋唐地方官僚体系 州、郡、县 是按区域大小、人口多少和税赋贡献的多少,分为上上至下下九等,如上上为第一等,上为第二...

  • 古代官僚制度简史(一)

    中国在生产力落后的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长达两千年的处于世界前列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而且还能延续...

  • 古代官僚制度简史(二)

    秦帝国时期: 先回到秦汉时期,特别是秦朝,在郡县制开始实验和推行的时候. 当战国时期开始,战争变得频繁、规模变大、...

  • 古代官僚制度简史(三)

    汉帝国时期 汉朝时期,历史上公认的是汉承秦制,所以,汉朝的官僚体系也和秦朝的官僚体系没有太大的区别。作为平民出身的...

  • 古代官僚制度简史(四)

    隋唐官制 经过魏晋南北朝几百年乱世的实验和磨合,更加先进的官僚制度和体系被整理、总结了出来。之所以用整理和总结这两...

  • 古代官僚制度简史(八)

    明朝: 明朝的管制主要完善和修改于朱元璋时期,其后的大部分皇帝都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祖宗之法不能改,也是我们的传统...

  • 古代官僚制度简史(六)

    宋朝: 宋朝官僚体系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主要是当时整个南北宋时期国内外的环境比较复杂,官僚体系调整,也有适应形势...

  • 古代官僚制度简史(七)

    元朝: 元朝是汉人知识分子不受重视,无所事事的一个朝代。在这一百年间,大部分知识分子与官场和政治无关。与戏剧、诗画...

  • 古代官僚制度简史(九)

    清朝中央官制: 清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突然取得天下的,从皇太极到努尔哈赤,基本没有那种统治整个中国的想象力。他们...

  • 古代官僚制度简史(十)

    清朝地方官僚系统: 清朝因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社会体系已经非常复杂,各行各业、各种人群、宗教、城市等都已经很发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官僚制度简史(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mg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