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患者,一定是帮助“医患同盟”实现最终目标的人。
今天讲两个例子,一位是聪明的患者家属,另一位是看起来聪明的患者家属。
1.聪明的患者家属
罗胖曾经分享他的一个经历。
当时罗胖家人进医院看病,面临重要抉择,在了解了基本信息后,罗胖深情地问医生:“医生,您说的我明白了,那如果是您的家人面临这种选择,您会怎么做?”
罗胖聪明就聪明在既做到了“知情”,又在“选择”和“寻求支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与医生的同盟关系。医生遇到这种患者,说是无比欣慰也不为过吧。
2.看似聪明的患者家属
一位医生在网上分享的真实看诊经历:
一个男人带着他七岁的女儿来看病,孩子是过敏性鼻炎,鼻塞特别严重,晚上都不能睡好觉。
然后主任给他开了鼻用激素,氯雷他定糖浆。这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线用药方案,也是非常安全的用药方案。然后和患者沟通了注意事项,让患者去一楼拿药。
过了一会患者拿着就诊卡上来了,和我说开的第一个药是激素吧。
我说是的,是鼻用激素。很多人对激素认识有误区,谈激素色变,这个我是知道的。
还没等我向他解释鼻用激素的特点和安全性,他说:“那把开的药都退了!”
那副“想坑我,别以为我不懂”的表情,真让我又好气又觉得好笑。一般这种情况主任都会让我和患者解释一下,我很想向他解释一下,但是他的表情告诉我,我说什么都是在为我们用激素狡辩。
最后主任和我说那就给他退吧。退了,然后我忍不住问他小孩现在在吃什么药吗,答中成药,再一问,鼻炎通窍颗粒。不是黑这个药,就治疗过敏性鼻炎而言,这个药配角都谈不上。遇到这样武断不讲道理的家长,我当时心里真的心疼那位小孩。
这位看似聪明的家长,自己在百度上认识几个字,就自以为是。激素有它的副作用,百度上写了很多,但是,激素的作用和用法用量,绝对不是百度可以说明白。专家与刚上临床的医生的差别并不是用什么药,而是在于疾病的第一诊断和对于药物的剂量把握上。
你应该和医生交流的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做这个检查、治疗或手术吗?
第二问题:有什么风险或者不足之处?
第三个问题:可能会有什么副作用?
第四个问题:还有其他更简单、更安全的选择吗?
第五个问题: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怎么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