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在家庭群里,晒出母亲做的菜盒子,是用苋菜做的。看了忍不住馋涎欲滴,心早飞过去了。菜盒子和烙馍都是苏北的一种生活面食做法,比较常见,和好的面摊成薄饼,在鏊子上熥熟可以卷菜吃,还可以在烙馍里面加上菜,对半折成菜盒子,烙馍和菜盒子是相伴相依的,从小我就爱吃菜盒子。
去年在县城一个菜市场拆迁,见大棚下面,一位大姐在烙馍卖,她一个人烙,一个人翻,忙得不亦乐乎。同行的美女伙伴,想买烙馍带回家,烙馍没有剩余的,我们就在那里等。后来看摊主大姐一个人很忙,一时性起,自告奋勇对大姐说:“你来烙,我帮你翻”。虽然几十年没做过烙馍,翻烙馍了,接过“竹坯子”(方言,就是把竹板削成宝剑样形状,用来翻烙馍的工具) ,自然上手,熟练的翻起馍来。
洛馍放到鏊子上,刚开始起泡,不能翻,要等烙馍不沾鏊子的时候,用竹板子用竹板把烙馍压一下,让烙馍转转圈,受热均匀,等气泡多了,马上用竹板挑起烙馍,轻轻翻过来,时候把握的恰恰好,烙馍上有星星点点的花,品相很好,如果火候把握不好,烙馍很容易糊,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口感。
网络图片翻了几个烙馍后,摊主大姐对我很满意,夸我会翻,翻得好。美女同伴看得心痒,也过来凑热闹,要帮着翻,翻了两个,糊了两个。摊主大姐毫不留情赶她起来:“你别翻了,你翻得不如她翻得好!” 紧接着对我说:“姊妹哎,你帮我多翻几张吧?这有人等着要烙馍呢。”我一看有两个男同志在旁边等买烙馍呢,这会正没事,本来也是闹着玩的,笑着对她说:“好啊,我帮你翻,明天下午没事,我再过来帮你翻烙馍好不好?要不要打工的啊?”
摊主大姐高兴得当了真,说:“好啊,你明天下午再过来吧,下午买馍的人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呢。” 美女伙伴笑得忍不住,说:“老板大姐,你可雇不起她哟!” 我用眼色止住了伙伴,又继续翻烙馍,伙伴在旁边给我录视频,发给我那位看。结果那家伙看后,来了句:“没事还不回家?还在那里烙馍玩?” 我们俩看了哈哈大笑。
帮摊主大姐卖了两份烙馍,我们又每人买了一份。一张烙馍五角钱,价格涨多了,以前一元钱买10张烙馍,后来一元钱买六张,再到现在一元钱买两张,小小的烙馍,价格变迁也体现物价上涨水平啊! 现在卖烙馍 的不多了,基本都是老年人,但烙馍摊子生意都很好,现场烙好卖,供不应求。我给伙伴说,现在不怕退休,以后可以烙馍卖了。
晚上吃烙馍的时候,忍不住想起学烙馍趣事。小时候家里常做烙馍,奶奶常常和一盆面,做烙馍,够全家人吃上两三顿。小学四五年级时,奶奶开始教我怎样和面,怎样加水,怎样揉面团,说面和得好有个“三光”标准:手光、面光、盆光,真正的好手,和面后,手干净,面盆干净,面团溜光。
至今还记得奶奶讲笨媳妇的故事,说以前有个笨媳妇出嫁后,婆婆让她和面做饭。刚开始水和面比例没配好,面和得有点稀,笨媳妇就喊婆婆:“娘!娘!面太稀了咋办?”婆婆在院子里缝被子呢,回答笨媳妇道:“真笨!和稀了就加面,面硬了就加水呗!” 笨媳妇在厨房里面 ,舀瓢面加上,感觉面太硬了,又舀瓢水放盆里,循环往复,面团越来越大,满满一大盆。
笨媳妇害怕了,朝院子里喊:“娘!娘!这面越和越多了,还是和不好咋办?” 只听到院子里传来咆哮声:“你这个笨娘们,我要是能出去,非得拿擀面杖揍死你不可!” 笨媳妇吓坏了,等了会没见婆婆进厨房,感觉奇怪,到院子里一看,席子上一个大圆球滚来滚去,原来,婆婆缝被子,把自己缝到被子里面,出不来了!
网络图片烙馍也是技术活,和擀饺子类似,两手均匀用力,推动擀面杖,烙馍能自动转圈,而且中间略厚四圈稍薄。刚开始学,也不行,经常转着转着就烂了一个洞,奶奶气得扬起擀面杖,佯装要打我,我机灵得很,一下子窜出多远。爸爸替我说话,对奶奶说:“你好好教她就是了,打她干嘛?” 奶奶说:“女孩子如果不会做饭,连烙馍都不会,以后怎么嫁人?” 知道奶奶心疼我,是吓唬我而已,自己也认真学。一个夏天过后,居然洛馍、和面、蒸馒头三个姑娘家必备手艺,都得到奶奶认可,成了奶奶的好帮手。
每次烙馍快结束时,奶奶都会把洗好晾干的韭菜切碎,打上两个鸡蛋,加点盐在盆里搅拌均匀,用最后几个烙馍做成菜盒子,把圆圆的烙馍铺在鏊子上,在烙馍的一半面积上倒上菜,然后对折,就成了一个半圆的菜盒子,味道非常好,大家都爱吃,往往是菜盒子吃完后,才开始吃烙馍。
对我来说,亲切的菜盒子,不仅是美味,是记忆,更是童年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