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武侯把山河之险看成国宝,认为有天险作屏障可以高枕无忧了。吴起不赞成他的观点,他说:“国宝应当是德政。如果国君不修德政,莫说山河之险不足凭恃,连同舟共济的人也随时能变成敌人。”孟子在吴起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具体化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样一个著名论点。
(2)
西晋的王衍,官做得很大,名声也很响。本来少年得志的他,应该有一番作为才对,不料竟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因为他崇尚虚无,压根就不想干事。结果死在了石勒之手。临死时他说:“如果昔日不崇尚虚无,尽心尽力地做些匡正时弊的事情,也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
不作为者丧身误国呀!
(3)
三国时代有三个亡国之君,只有曹奐可以不负亡国责任。刘禅昏愚,孙皓残暴,都应当承担亡国责任。刘禅几乎岁岁行赦,孙皓几乎天天杀人,两种腐败孕育着同一种结局:自己绑缚自己,叫人抬着棺材向征伐者投降。可见在皇帝这个位置上,愚味无能不行,丧心病狂也不行。
(4)
《隆中对》之前,刘备如同无头苍蝇似的乱窜了大半生,下半生将如何?他心中根本没底。因为他的全部资本就是汉室宗亲的身份。这点资本在曹操和孙权那里都没用。所以,真要去“光复汉室”那就叫不识时务。但是,这个旗号虽然对曹操孙权没用,用来对付中西部的刘表、刘璋还是有用的。这就是诸葛亮的谋略。
(5)
当年苏秦游说山东六国,做了纵约长,佩戴六国相印。六国联合起来的力量远大于秦,倘若六国精诚团结,怎会让秦快意?然而六国合纵好景不长,最后让秦军风卷残云般地逐一消灭。不怪张仪欺诈,不怨范睢狠毒,只能怪六国内政腐败,民不堪命,士无斗志。无法与秦国改革取得的成果相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