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云,作家、导演、制片人。
《西藏一年》可以认为是书云的一部游记,因为它和她的其他两部作品《万里无云》、《长征》被同称为三部游记。但它,又不仅止于游记。因为不同于主流游记,它的主题并不着重于记录西藏的自然风景、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对当地人民的文化、信仰、民风民情及自然生活场景的真实记录。
更为不同的,《西藏一年》同时也是一部五集人文记录片。2006年,书云第六次进藏,在江孜同八位普通的藏族人朝夕相处一年,记录拍摄了他们真实平凡又起伏跌宕的四季生活。
在导演书云执导《西藏一年》记录片期间,她将片中八位人物的故事和命运记录下来,是为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部书《西藏一年》。
书中的八位人物中有法师、农民、僧人、干部、医生、老板、三轮车夫、包工头,他们立足于西藏各个行业,几乎代表了整个藏族人。
全书分十二个章节,细致入微地展现出了今天的藏族人的生活,他们的祈盼、他们的虔诚、他们的困惑,还有他们的酸甜苦辣。书中的故事虽然陌生,甚至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但通过书云我们知道,百分之九十的藏族人确是这样生活的。读着他们的故事,心生无限感慨。
忙碌的次旦法师
神灵,在藏族人生活中处于主宰地位。他们认为,树木、花草、庄稼、动物、房屋、水井、河流、山川、土地等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人更离不开各类神灵的保护。
而次旦法师,就有和神灵沟通的本领。无论是秋收时节的祭祀仪式、夏季化解频频造访的冰雹,还是平常时期人、畜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次旦法师。
藏族人对神灵的敬畏和信仰,使得次旦法师的地位非同一般,他每天都忙忙碌碌。祭祀仪式上,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角色,承载着整个乡邻的殷切希望。早年间,他有破除雹灾的本领,保证方圆百里的庄稼一个好的收成。除此之外,乡里乡亲婚丧嫁娶、大病小灾都离不开他。甚至,家里孩子是否考得上大学,都得提前请他卜一卦。
而当次旦法师在给人看病时,也不仅限于施法,他会根据病人的家庭状况,如果他的生活比较宽裕,便会介绍他去诊所买些便宜的药物来服用。而大多数乡民病了的时候不去看医生,而是找法师做法,除了心中的信仰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付不起医药费。
所以,当书云在村里组织了一次义诊时,来看病的乡亲络绎不绝。
不过,总体说来,次旦法师从中还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他的法术给病人一定的精神支撑,当他们的病并不十分严重时,心理上的放松,还是有着奇特的疗效的。而如果,他的病情真的很严重,那他将会迟迟得不到康复。每当这时,可贵的是,他们不会怨天尤人。
无论是病情得不到康复,还是当年没有好的收成,他们都不去怪罪哪一个神灵,只想着悲悯地接受,无怨的付出。
或许,我们不深入他们的生活,不体悟他们的文化,就不能理解他们的这种行为。常年来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民族,大自然的随心所欲,恣意妄为,风、雪、冰雹、高原气候等等无规律可言的自然现象,使他们敬畏、膜拜自然界的一切,似乎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出路。
天葬——轮回之路
藏族人死后,要举行天葬。而他们的天葬仪式,似乎一直都很神秘,其中的来龙去脉,局外人很难知晓。
次旦法师的母亲过世了,但除了邻居和亲戚,其他人等都被拒之门外。因为,在西藏的文化里,三天内,灵魂必须安宁地寻找转世,家里人不愿意外人去打扰。三天后,死者的亡灵就进入中阴,是死亡和转世之间的一段时间,一般为四十九天。在这个时候,灵魂若受到惊扰,死者可能无法转世,就将永远滞留中阴。
而对于外人而言,像谜团一样的天葬,同样是为着这个理由。藏族人忌讳陌生人谈论、观看、甚至拍摄天葬的过程,不是遗体处理的方式有何独到之处,而是关系到灵魂的最终归宿。
不过,书云还是在天葬师的帮助下,征得了一个死者家属的同意,在远离天葬台的高处,她通过望远镜默默地观看了天葬的全过程。
天色刚发亮时,两个男人抬着遗体运往天葬场,后面还跟着两个。他们点燃柏枝和糌粑,以此来吸引专以腐肉为食的秃鹫。随后,天葬师用工具将死者尸体分成小块,由旁边的人放于天葬台上,再用锤子一一捣碎。期间,他们唱响嘹亮的歌声,像是劳动号子,唱得兴高采烈。
停手后,天葬师大声呼唤:来——来——来——
所有人都仰望天空,秃鹫闻到气味听到呼唤将会赶来。
书云看到,先是一只绕着天葬场盘旋几圈,伸腿落了下来,不多久,二三十只秃鹫突然从天而降。它们的身长超过一米,双翼展开达两三米之阔。几分钟后,就把骨肉一扫而光。
天葬师说,如果秃鹫很快把尸体吃得一干二净,亡灵的转世也会很迅速。
死亡不足为惧,而且是一种善举。天葬师告诉书云,施舍是藏族人的天性,无论生死。秃鹫只吃死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尸体埋葬或者火葬,秃鹫就会饿肚子,那就太残忍了。
书云说,今天,无论世人用什么态度看待天葬,无论我们是否相信灵魂由此得到更好的归宿,天葬,的确是一种自然而生态的回归。
共妻——西藏的一妻多夫制
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一妻多夫制,真的很令人惊讶。况且,妻子的几个丈夫是一个大家庭当中的几个亲兄弟,更是让人不好接受。但,这种现象在西藏确确实实地存在着。
在西藏,孩子们的婚事都由父母做主,就如同我们的祖辈一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兄弟共有一个妻子却是西藏的风俗。并且,婚前女子是不允许得知自己将要嫁人的。直到结婚前一天,新娘才会被通知:明天你要嫁人了!惊世骇俗。
之前,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要交给次旦法师卜卦,次旦法师还会询问两个家庭的所有成员的情况——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姐夫嫂子、侄儿侄女,无一遗漏。这一卦要算一两个钟头之久。
新娘一般会嫁给家中的大哥,婚礼仪式特别的隆重。而等到弟弟慢慢成人,再嫁一次。一般就没有仪式,也不会领结婚证。这样也就逃脱了《婚姻法》的管制。
这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的思想和风俗,藏族人有这样的说法:一个好家庭里一妻多夫,一个好妻子能团结所有兄弟。
这或许就是他们会选择一妻多夫的最原始的初衷吧,因为,在我们的周围也确有其事能证明一妻多夫的优越所在。比如,眼下比比皆是的,叔嫂妯娌因着家产或者父母的养老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但,这毕竟是一种落后的迂腐的社会制度,是不被法律允许,同时也是不人道、不公道的。对于共有一个妻子的兄弟们而言不公道,而对于一妻侍多夫的女人而言不人道。因为,西藏毕竟也是男权社会,一个女人要做好联结兄弟的纽带,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不过,毕竟有一点是令人欣慰的,那便是,在西藏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不仅在中国的史书有记载,许多近现代到西藏的外国探险家也感到惊讶。他们说:谈及男女平等,藏族妇女的地位之高可能超出了西方女权运动的理想。然而,我还是真心地希望他们不再将这种传统延续下去。
书云其人其书
很喜欢书云。
和许许多多身居海外的华人一样,她是一个热爱祖国人民和文化的人。他们当中有太多的人虽然远离祖国,但仍心系祖国。很让人感动。而选择弘扬祖国文化传统的人则更加令人敬佩。
《西藏一年》是一本很好的书,书云在书中记录了种种以前我们并不知晓的东西,读后心中充满感动。如上所述,是我从本书所体悟到的,而书中还有很多触动到我的点滴,因着多种原因再此我就不一一赘述。
相信我们身为不同的读者,能从中体悟到对自我而言各有价值的东西。我希望有机会能观赏一下本书的同名纪录片,相比较读书而言,想必那将会是十分不同的体验。
至于她的其他作品,特别是《万里无云》和《长征》会很快列入我的书单,这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书,有一本,收一本,多多益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