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故乡故园集理事会点赞汇总
一棵龙眼树,培养一个大学生

一棵龙眼树,培养一个大学生

作者: 影山_ | 来源:发表于2022-09-27 07:42 被阅读0次

01

又到了金秋九月龙眼成熟的季节。

在我所生活的厦门同安,龙眼是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特产。同安龙眼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爽口。甜度非常高,我每次吃都怕吃多,但是又停不下来。 据说过去曾是贡品,我相信这是真的。皇帝们身居北方或者中原,都不产龙眼。龙眼虽然不如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么出名,也算是难得的南方风物,跟荔枝一起送进宫去,相信皇帝也会惜如珍宝吧。

有关龙眼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汉乃遣单于使,令谒者将送……橙桔、龙眼、荔枝。”东汉时期便已成为赏赐匈奴的贡品,可见传言不虚。

古人常常将龙眼与荔枝合为一谈。“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轼,对荔枝的喜爱众人皆知。其实苏轼对龙眼也同样赞善。在其《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中就有“龙眼与荔支,异出同父祖”的诗句。“质味殊绝”可说是对龙眼的至高评价了。

古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同安两边都能靠的着。南面靠海区域,以打鱼为生。北面多山地无三尺平,不利于种植粮食作物。由于地处亚热带气候,倒是很利于龙眼的生长,从而成为本地重要的经济作物。

“一棵龙眼树培养一个大学生”、“种龙眼防老”,这些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传于本地的说法。可见在那个物质还不发达的年代,龙眼对于本地人的生活有多重要。每年收获的龙眼,可能就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收入。

如今,很多村庄都还有自己的龙眼林,很多家庭也还有自己的龙眼树。但是龙眼的经济地位早已不如当年,有的人家仍然自己种植管理,有的干脆承包给规模较大的种植户。采摘龙眼是很辛苦的,龙眼林成熟时间集中,鲜龙眼离树后,新鲜期只有几天,很难保存。所以龙眼很难像苹果、梨一般,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销售。农户们需要把新鲜的龙眼制成龙眼干,以便长期保存。

02

媳妇家就是土生土长的同安人。岳父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城市的郊区,虽然距离市中心只有十分钟路程,但他不爱进城,城里太闹太乱,没有家中悠然自得。村北山头有自家的一片龙眼林,面积不大,总共只有十几棵。照看这片龙眼林就是他最大的乐事了。

采摘龙眼是一件辛苦的事儿。龙眼树能长到六七米高,成熟的龙眼果成串儿层层叠叠的挂在茂密的枝叶中。低的伸手就能够着,高处的只能爬上木制大梯子,把大果串折下轻放到地上。刚摘下的龙眼连枝带叶装在竹筐里,色泽藤黄,圆润饱满。地上散落着的颗颗果实也要拾起,或丢入框中,或随手剥食。我每次前去帮忙都是边摘边吃,边吃边摘。

成熟的龙眼颗粒饱满,形圆匀称,肉厚色白,整颗果粒感觉柔软而有弹性。常吃龙眼就吃出了经验,没熟透的龙眼,个小肉薄。而如果过熟了,肉厚但是缺少水份,肉质变柴,也不好吃。

新鲜摘下的龙眼,要迅速制作成龙眼干,以便长期保存,还能卖出好价钱。

龙眼干的制作有特定的流程。首先是选料,须选用充分成熟、果粒完整的果实。把果粒从果穗上剪下,注意留着一二毫米的果梗,这样才不会破坏果壳。剪好的果粒平铺在竹篱里,层层叠放入大型电烘烤箱中,需要烘烤12小时左右,就能制成龙眼干了。

老时候没有电烘烤箱,是用传统的焙灶烘培。焙灶用砖头或土坯砌成,有点类似北方的土炕,灶面铺上龙眼果粒,灶下烧火。燃料有用木炭或干树枝,也有烧煤的。规模大的焙灶,每次可焙龙眼数百公斤。

焙干的龙眼干还需经过复焙、剪蒂、过筛,按大小分级后包装封箱储存,即可销往各地。

03

龙眼干自古以来被视为滋补强壮良品。明代李时珍说:“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它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

我们日常,直接拿龙眼干当零食吃。特别是追剧的时候,龙眼干甜润耐嚼,一颗接一颗停不下来。还有一种常见的吃法就是炖汤,剥壳的龙眼干带核加入汤中,炖出的汤汁特别甘爽清甜。

前些年媳妇产后体虚,身子总是疲乏。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幅中医食疗古方,名曰“玉灵膏”。玉灵膏源自清中医名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是补血补气的臻品。书中说:“玉灵膏一名代参膏。自剥好龙眼,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入西洋参片,如糖之数。碗口幂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

大致方法就是龙眼肉十份,西洋参一份,两者搅拌均匀,放到一个碗里。古人放在饭锅里蒸百次,如今都是电饭煲,咱就用蒸锅隔水蒸,蒸满约四十个小时。蒸好后放冰箱存放,每天一调羹,开水冲泡服用。

我们照着方子做了做了一罐,媳妇食用后果然面色逐渐红润,精力愈加充沛,夜晚也更容易安睡了。但制作玉灵膏实在耗时耗力,剥龙眼肉就是一件大难事。烘干后的龙眼干,薄薄黏黏的一层肉紧贴在果核上,并没有趁手的工具,只能纯手工剥。我们在家足足剥了一周,大伙给想想法子,看有没有剥龙眼肉的小妙招。

04

常有人问桂圆和龙眼有何区别?其实桂圆即是龙眼。龙眼的成熟期在农历八月,由于古时称八月为“桂”,加上龙眼果实呈圆形,所以又称龙眼为桂圆。

关于桂圆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英勇感人的传说。

据说,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带,有条恶龙,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兴风作浪,毁坏庄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计其数。周围的百姓只好逃离家园,在石洞里躲起来。

当地有一个武艺高强的少年,名叫桂圆。他看到恶龙兴风作浪,决心为民除害,与恶龙搏斗一番。到了八月,大潮来了,他就准备好酒、猪羊肉,把它们合在一起。恶龙上岸以后,看到猪羊肉馋得口水直往下淌,几口就把猪羊肉吃光了。因为猪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过的,所以没等恶龙走多远,就醉倒在地上不动了。这时桂圆举起钢刀,朝龙的左眼刺去,龙眼被刺了出来,恶龙痛得来回翻滚,正要逃跑时,桂圆揪住龙角,骑在龙身上,当恶龙极力想摆脱桂圆时,桂圆用钢刀刺向恶龙的右眼,恶龙的双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经过一阵搏斗,恶龙流血过多死去。桂圆由于在搏斗中负伤过重,也死了。

不久,在这个地方长出了一种果品,人们为了纪念桂圆,故称之为“桂圆”,也叫“龙眼”。

传说当然不可信,却真切的道出了当地人的性格,刚强而坚毅,重义又精明。同安地处闽南,这片土地面朝大海,靠海的地方总令人充满无限遐想,海本身就是神秘的、未知的、危险的。所以每逢大潮有恶龙出,正映射着先人对大海的敬畏。几百年来,闽南人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片帆渡海,筚路蓝缕。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扎根当地,开创事业,这不正是战恶龙传说的现实写照!

透过一颗龙眼树,我们了解了这片土地的历史,了解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好在有质朴良善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种出了“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这是一片温良的土地,如今已不需要靠龙眼树来培养大学生了,但龙眼的故事,还将永远延续。

相关文章

  • 一棵龙眼树,培养一个大学生

    01 又到了金秋九月龙眼成熟的季节。 在我所生活的厦门同安,龙眼是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特产。同安龙眼粒大、皮薄、肉厚、...

  • 龙眼树上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 一棵是龙眼树 另一棵是我想住到那儿去的 一棵龙眼树 树是不能住人的 除非外卖天天往上送 树是不能...

  • 吃龙眼

    我家门前有一棵很大的龙眼树,今年的龙眼树结了很多龙眼 ,把树枝都压弯了。 听说,今天下午爸爸拿着竹竿叔叔...

  • 书评:《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课:有素材,写出好作文》能写会说是对

    齐帆齐微课|当代著名作家林清玄出生农村,小的时候,他们家有个粪坑,边上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龙眼树。 龙眼树结的果子很...

  • 龙眼树的叶子

    龙眼树的叶子 爸爸在家里大门口右边路边的土地边上种了一棵龙眼树,有四年多了,树杆长得都有碗口那么粗,树枝都十分...

  • 快乐平民区

    我家窗边有棵树。一棵是龙眼树,另外一棵...噢,没有另外一棵了。 管子里的水咕噜噜直冒泡,我伸手去接,掬一捧夏日滚...

  • 我们家的龙眼

    大姨家有两棵龙眼树,一棵母树,一棵是从母树折枝栽培过来的子树。母树因为没有打理,长的很高,树干直冲云天;小...

  • 果树,和“家”一起成长

    第一次来海南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家的庭院都有至少一棵果树,龙眼树呀,释迦果树啊,番石榴藤啊……还有...

  • 爬树

    我家在农村,院子前方是一个大大的池塘,池塘的周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龙眼树。那是父亲年轻时种下的,时至今日也有...

  • 我家的最后一棵龙眼树没了

    2017年11月05日 天气 多云 南疆 我家最后一棵龙眼树,今天被砍了。 刚刚和爸爸通电话,爸爸说,家门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棵龙眼树,培养一个大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bo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