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根据你对它们的运用而改变。因此,通过清醒的.刻意的练习,以我们期望的方式来塑造大脑是可行的。
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但是也不能一下子用力过猛,使自己远远离开舒适区,这样反而容易让自己受伤。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大脑中的变化也越大,仍在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如果能够触发大脑结构的变化,那么这种学习比起只是继续学习,以学会的某种技能时的学习要高效得多,在过长的时间内过分的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
让自己处于舒适区外又距离甜蜜区不远是比较理想的,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容易被困难所吓到。
我们的大脑可塑性是很强的,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而我们平时更多在做的练习也仅仅是让我们把一项技能熟悉或是入门。要真正的想要在某个领域成为高手就需要更多的刻意练习,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之前所遇到的问题,找到更多的方式不断突破。学习中遇到瓶颈就继续前面这个步骤,不断的克服障碍的过程就是快速成长的道路。有目的的学习而非盲目或者分散性的学习,刻意练习需要更加专注于一件事情。
有目的-有反馈-持续专注
挑战体内平衡,如果能够做到走出舒适区,并且迫使大脑和身体适应,学习就不再只是执行某些遗传命运的方式,它会成为一种控制自己命运的方式,也是一种按照你选择的方法,构筑潜力的方式。
研究中也有一项关于不用年龄的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发现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呈下降趋势。可以用"折弯幼枝效应"来理解。
即使是通过刻意练习让我们的身体适应了某种状态,如果长期不去使用也会逐渐消失。这个有点像运动,当不运动后肌肉逐步消失。
心理表征
通过对于国际象棋大师的研究发现其和新手在于面对同一个棋盘时的心理表征有明显不同。
一方面,心理表征使大师着眼于全局来观察,看到一片森林,这是新手无法做到的;另一方面,心理表征还使大师可以在必要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招法上,观察一棵树。
这个过程让我想到了在上的美术课程,老师观察东西会看到大的形体概括,而我们在没有学之前看到的是细节,这个也是大师和新人的心理表征不同的体现。
心理表征有点像认知。
磨砺了技能,可以改善心理表征。而改变心理表征,也有助于磨砺技能。
这类似于一边攀爬楼梯,一边搭建新的阶梯,爬的每一步阶梯,都让你来到了需要搭建新阶梯的地方,然后你搭建了新的阶梯,爬上去之后,你又得准备搭建下一步解题了,如此循环往复,你现有的心理表征在引导你的表现和绩效,并使你既能监测,又能判断自己的表现和绩效到底是优还是劣,随着你迫使自己去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比如去培养一项新技能,或者磨砺一项已有的技能,那么你也在拓展和优化自己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得到了扩展和优化,你便能够出色做好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了。
拿美术建模来说,当我的审美提高了以后,我就可以发现自己制作模型的问题,当我进行了改进以后逐渐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审美一直在提高,我的能力也一直提高,也就是心里表征发生了改变。这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如果不花费无数小时的时间进行刻苦练习,没有人能够培养杰出的能力。
刻意练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找一个杰出的导师进行指导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没有导师时可以自己找到行业内杰出的人去分析他之所以杰出的原因,可以模仿他的方法去练习。
一万小时定律不是一定的,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人都不一样。但是确定的是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想要做出一番成绩,都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决绝的努力。
在绝大多数需要人类付出努力的行业和领域中,只要以正确的方法训练,人们提高自身绩效或是表现能力是巨大无比的。如果练习某件事几百个小时,肯定是可以看到巨大进步的。
错误观念:
1.心态问题,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或者没有天赋等等。
2.并不是长时间做某件事就会更擅长。
3.想要提高,只需要努力。
刻意练习提供的方法是: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
一旦理解这一点,重要的就是找到"正确的方式"
在学习中刻意练习可以快速提升技能。
刻意练习时找个杰出的导师会更有帮助,因为杰出的导师会教授更多他的经验和按照他的心里表征来指导。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换不同段位的导师。刻意练习需要有目的的训练,并且保持专注和投入,要不然就没有效果。宁愿练习时间短一些用100%的努力,也不要长时间用70%的努力,因为前者的效果会更好。另外需要保持足够的睡眠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集中精力练习。
在艺术界,长期以来,有抱负的艺术家,通过复制大师们的绘画和雕像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技能。通过研究大师的作品,努力从记忆中复制塔,然后将复制品和原始作品进行对比,以发现其中的差别,并予以纠正。
找到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设计一种练习方法,专门来改进那个特定的弱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