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书向行知致敬
人生哲学——《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三)

人生哲学——《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三)

作者: 星晴_ff4a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15:22 被阅读27次

          今天读的是十五章。   

    人生哲学——《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三)

            公元3 世纪、4世纪的新道家把《易》当做思辨哲学的三部主要经典之一,另外两部是《老子》、《庄子》,合称“三玄”。              《易传》中最重要的形上学观念是“道”的观念,道家也如此。可是,《易传》的道与道家的道,完全不同。《易传》的道是多样的,是宇宙万物各类分别遵循的原理。转化、改变是指宇宙的各个事物;简单和不变是指事物的道,或遵循的原理。事物变,而道不变。事物是复杂的,而道是容易和简单的。除了各类事物的道,还有万物作为整体的“道”。换句话说,除了特殊的多样的道,还有一般的统一的万物生成变化所遵循的“道”。                                                           

    人生哲学——《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三)

      “一阴一阳之谓‘道’。”每个事物在一个意义上是阳,在另一个意义上又是阴,这要根据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而定。例如,一个男人对于其妻是阳,对于其父又是阴。可是,生万物的形上学的阳只能是阳,生出每物的形上学的阴只能是阴。所以在“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讲形上学的话里,所讲的阴、阳都只有绝对意义。                                                        另外,《易传》中讲的话有两套:一套是讲宇宙及其中的具体事物,另一套是讲《易》自身的抽象的象数系统。                              事物若要臻于完善,若要保住完善状态,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这是“正”、“中”。“中”的意义是既不太过,又不不及。人的自然倾向是太过。“中”的观念在《中庸》里充分发展。“中”的真正含义是既不太过,又不不及。用“恰到好处”来解释就再好不过了。 

    人生哲学——《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三)

            在个人行为和社会关系中,作为满足欲望和表现情感的恰当的限度。一个人,一切欲望和情感都满足和表达到恰当的限度,他的内部就达到和谐,在精神上很健康。一个社会也同样,其中各式各样的人的一切欲望和情感,都满足和表现到恰当的限度,这个社会的内部就达到和谐,安定而有秩序。然而当今社会发展就常常过度了,导致不安定。人也是如此,人的欲望过多,使得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出现问题,可见古人的智慧……          “普通而平常”的重要性的思想,这是《中庸》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庸”字,意思是普通或平常。每个人都知道天天要吃要喝。所以吃喝是人类普通而平常的活动。它们普通而平常,正由于它们重要,没有人能够没有它。人伦和道德也是如此。                        在《中庸》里,诚和明是连在一起的。《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就是说,一个人若是明白了日常生活中普通而平常的活动的一切意义,诸如饮食人伦的意义,他就已经是圣人。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也是圣人。如果做不到,也就不可能完全明白其意义。如果不完全明白其意义,也就不可能完全做到。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中庸》又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二章)

    人生哲学——《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三)

        成己的同时,一定要看到还要成人。不管成人,也就不能成己。这是因为,只有通过人伦,即在社会领域内,才能尽其性。这就回到孔子、孟子的传统了,就是为了成己,必须行忠、恕,即行仁,这就包含着助人。成己,就是尽其性,即尽其受之于天者;助人,就是赞天地之化育。完全明白了这些意义,就可以与天地参。完全明白了意义,就是《中庸》所说的明;如此与天地参,就是它所说的诚。

          为了达到与天地参,仅只需要做普通而平常的事,做得恰到好处,而且明白其全部意义。这样做,就可以达到合内外,这不仅是人与天地参,而且是人与天地合一。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出世,而同时仍然入世。后来的新儒家发展了这个思想,并且就是用这个思想攻击佛教的出世哲学。

            这就是儒家的方法,这种方法把人的精神提高到同天的境界。它与道家的方法不同,道家的方法是通过否定知识,把人的精神提高到超脱人世间的“彼”“此”分别。儒家的方法不是这样,它是通过推广仁爱,把人的精神提高到超脱寻常的人我和物我分别。            我想:“诚”应是为人的最高境界,成人、成己,方能和谐!

    人生哲学——《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哲学——《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vr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