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关注“今日约读”栏目,每天阅读一点点,小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7年8月21号,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过目不忘读书法》。
自从开始每天阅读一本书之后,总有朋友问:“你读那么快,记得住吗?”、“你读那么多,用得上吗?”。今天我给大家分享让我读书记得住、用得上的方法。
本书精神科医生兼作家的桦泽紫苑,结合精神学分析,整理出让人过目不忘的阅读的三步:首先,设定时间,在规定时间内看完书,刺激快速记忆;其次,一本书一周内反复输出3-4次;最后,读书要深读书。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过目不忘的3个关键点:定时定量阅读、一周三次输出、深读书法。
『定时定量阅读』动画片里的奥特曼每次只能在地球上战斗3分钟,所以奥特曼必须3分钟里爆发出最强的战斗力。
人类的精力有限、注意力有限;但信息量却爆炸式的增长;而人们每天除了面临工作的压力,还得应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所以,如果想要阅读,我们必须定时定量的阅读。
当然,现代人确实很少有整块的,大片的时间用来阅读。相对于利用一个小时看一本书,作者更提倡利用碎片化的时候,比如1个小时分成4个15分钟来阅读。所以,如果地铁上下班的路上,你有15分钟,就强制看30页书,也许你会不小心读40页。
同声传译行业有一个“15分钟极限”的说话,从大脑科学来看,15分钟是人能够高度集中精力的时间单位。
普通人能维持高度集中精力的时间单位是15分钟,极限是45分钟;所以学校课程设置就是45分钟,而如果稍加休息,时间可以延长到90分钟,这就是“15-45-90法则”。
在精力最集听时间段内阅读或做事,会比精力不集中时,效果更好,收获更多。
我阅读商业类书籍也是由最初的3、4个小时阅读一本书,渐渐有意识的向1小时1本书靠近,这是刻意练习,也是定时定量练习的结果,所以我可以1天1本书,再针对当天看过的书拆成1篇文章分享出来。
如果有大片时间阅读,作者建议利用睡前时间阅读,一方面阅读能促进睡眠,另一方面睡前学习,睡时脑子会自动思考睡前所看的书的内容,早起时,大脑会浮现书本的知识点,记下来,会记得更牢靠。
『一周三次输出』大量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会吸收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储存在一个叫“海马体”地方,而“海马体”暂时存储信息的周期是1-2周,如果在这1-2周里一个知识点被反复提取,这个信息就会被贴上“重要”标签,从而被转移到大脑的金库-颞叶部位,而被大脑长期保存。
所以,在7-10天内,阅读过的书籍反复被输出3-4次,你对本书重点知识点就忘不了。
怎么输出呢?具体的有如下4种操作:
1.一边读书一边记笔记,在书中重要的知识点下面画线;
2.给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或向别人推荐你看过的书;
3.将读书的感想、发现和名言名句写到微信公众号或者简书上,与别人分享;
4.在豆瓣或其他自媒体平台写书评或摘要。
目前,以上4种方法均是我采用的方法,看过的书大都会彩色荧光笔标注关注的点;给朋友推荐看过的书;开始拆书的重点,分享到公众号“今日约读”和简书上,目的一方面是期待对别人有用,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记得更清楚,对自己更有用。
所以,你知道我爱分享的原因了,也知道我开始在“今日约读”公众号上每天6:30准时分享一本书的初衷了,期待你的关注,期待大家一起成长。
『深读书法』目前,世面上多推崇“速读”和“精读”,作者觉得此两种读书方法都指对于时间的把握,比如30分钟读一本书算是速读,5小时读一本书算是精读。
作者同时指出他的观点为是深读,简单来说就是读书,要理解书里的内容,学得知识和心得,并做到“能够进行讨论”的水平。
想要做到深读,就必须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并且进行“输出”,通过阅读的不断“输入”和写作分享的不断“输出”的反复循环,从而达到深读的水平。
在我理解,写书评就是一种深读的范畴,书评不同于书摘和简单的分享,你首先需要多读作者的不同的书,多读类似主题的不同的书,多读同样主题的不同观点的书,把作者的观点与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观点正确与否?理由充分与否?数据真实与否?综合起来才能成为一篇有水平的书评。
总结本书作者的观点就是阅读一本书,要设定目标和时间,7-10天里还要进行至少3次的分享,哪怕只是提一提书中的观点或你理解的认知都可以,同时要反复的深读,不仅做到理解,还要做到可以与人讨论并写书评的地步,这样,此书你想忘都难了。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点赞鼓励哦。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里回复你的阅读方式,借我参考,共同进步,谢谢。
参与书目:《过目不忘读书法》桦泽紫苑(日)
往期好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