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笑集道学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二十八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二十八

作者: andy言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07:08 被阅读14次

其二十七

原文: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

有言:恒常,自然。

夫治者,理而顺之之意也。中国古人以水居务农之故,必依河水而居,故常有水患,治者以解水患而使万民善生者也,救危解困者也。故所谓治者,人群举其首领以代天地之职,然后使万民得以生养教化也,此则人类之生生不息之功也。然则,其治之法,有高下之辨,善不善之论。其治之果,亦有长短之别,泰否之分也。于是,观其所法,则知其道,察其成果,则知其德,道德具亦。

故能以道治者,阴阳和合,刚柔并济而守无,人人皆淳朴天真而有自然之德,法自然者也。能法自然者,与自然恒久也。

能法天地之道而治者,致其和也,刚柔并济而守柔,人人含德而得其所宜,久之,可化归自然也,法天地者也。能法天地者,与天地同常。

能守天地之职而治者,致其规矩,刚柔并济而持刚,使人人知止、知足而有礼守节,圣人出则能教化之而可返道德也,法四时者也。能法四时者,与四时节度。

不能守天地之职,而能以法制治者,致其刑德之法,刚柔并济而用猛,使人人趋利而避害,是以私心利欲不可遏止也,虽安而不可久长者也。能用法制者,在于刑德之当。

三皇治民同意而异化者,以道为化。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万民虽必然通晓自然之理,能够辨析事物的发展进化,但是依乎自然之德,合乎道理,故道之所向,民之所向。

五帝治民同理而异教者,以德为教。以德教民者,民亦以德归之。故尚德让。万民虽不必然通达自然之理以辨析其发展变化,但因教之故,以道德为己任,尚德而无争,久之民可自化也。故德之所在,民之所处。

三王(夏商周)同形而异劝者,必劝之以功利。以功利劝民者,民亦以功利归之。故尚政。政者正也,模范榜样也。万民效法榜样之行为,导之以礼法,威之以刑罚,民勉之矣,而亦时时贼之。是以礼法者,其如堤坝之规范水道。故功利之所在,民趋之若鹜。因其民无自守之本,是以易于流动也,变化亦趋于剧烈而频繁也。

其余则内不能守天地之职,外不能法霸王之道,或随时因势,或机缘巧合,皆过客者也,虽能逞一时之豪雄,亦不过徒留其名于史籍以使后来者鉴之而已。

相关文章

  •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二十八

    其二十七 原文: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

  •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五

    其五 原文: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有言:执一。...

  •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七

    其七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窘。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亏],躁胜寒,靓(凉)胜炅(热),...

  •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十八

    其十八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仞贤(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

  •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十三

    其十三 原文: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

  •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十六

    其十六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已愈...

  •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三十一

    其三十 原文: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

  •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三十二

    其三十一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鸡。恒(德)不鸡,复归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

  • 老子道家思想阐述三十三

    其三十二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炅或...

  • 2020-07-26

    世人总是谈论道家思想…却往往疏忽了道家思想的文字语言表达…毕竟…可以说…道家老子在阐述其思想时…也是通过文字语言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道家思想阐述二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so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