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原因,感觉身体被掏空,就因为早晨做了一分钟的平板支撑还是啥?由内到外疲倦。很多时候想去追根溯源很多问题,往往刚到河边就往回走了,或者想起来要去爬树也就走掉忘过河,不求甚解、急于求成、立即回馈是现代人的通病,不得结果就狂躁与放弃,易暴易怒,喜形无常,阈值越来越大,观感刺激临界点日益新高,每天沉浸其中,必然有质的飞跃,脱离世界,躲开真实。
这是什么样的时代?有人说是最好的,有人说是最坏的,我只是刚巧路过的。布热津斯基去世了,他的奶头乐理论却永久留世,正好对应现在的我们,二八大分裂的撕扯总要化解找到平衡点,扔奶头(发泄性娱乐与满足性游戏)用于暂时忘却式安慰,人们沉浸其中也便忘了不公与愤怒反抗或者就以此方式默然接受不平处境,对应现在的娱乐至死、活在当下、暴力当道、刺激为上不禁想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发展的轨迹也不外乎大差不差,时间总是给予你最合理与合适的解释。
大战略家思考的是如何大众去思考化,我们想的是怎么能够不用耗费一丝一毫脑细胞,停止思考是本能性倾向,因为太耗能太辛苦,没有人生来就爱好披荆斩棘、自虐不已,即便所谓的自律自好,没有及时性也就禁不住轻而易举的终止脑活动,实现轻松无负担,就像快思考与慢思考,傻瓜式快思考肯定是大众首选,但往往想要的结果却来自于慢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有方式与世界相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认知理解,有反抗有愤怒有不满也有热爱,或激烈直白或温和婉约,能否与他人或者时空共鸣共振,那要看理解程度与代表性质,很多时候我们都自以为是的认为我们无所不知,哪怕不知也感之,一己之观去解读能够抓住的一切,洋洋洒洒的急迫又空洞,在溪流里丈量大海的尺度,这不是个人性行为,具有相当的当代普世性。
矛盾总有之,现代特别多,多种价值观、文化现象纷至沓来,既显得热闹多姿,又有些轰鸣喧嚣。你应该融入洪潮奋斗拼搏,也应该修炼内心不以物喜悲,对传统一边嗤之以鼻一边高呼复原,到底什么是传统,就像时不时居然能出来“女人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这种作为引导大肆宣讲传输的意识观念,不解又无奈,价值标线确实一度混乱,相对主义本身客观存在,但是利用偏颇总会有大跌眼镜的结果。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不能局限,思考辐射范围需要扩大全面,终身学习、赋能组织、未来科技等积极前沿内容也在不断传播普及化,这需要时间与过程,阳光身后总有阴影,平衡很重要,不管是精神的还是身体的,不管是思想的还是行为的,每个时代都有醒着的人,你是愿意不舒服的醒着还是失去感知的睡着,从始至终都是孤独症患者,那就坚持下去,思考艰难,放弃更难,喜欢坚守的态度。
每日一言: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