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满碗试新茶

作者: 白头江南 | 来源:发表于2024-01-06 19:25 被阅读0次

现代人喝茶尽量让茶叶和水分离,而唐朝人把茶碾成细细的粉末,放在水里一煮,就成了茶汤。唐代笔记小说集《杜阳杂编》记载:文宗皇帝常常请文士到宫中谈论经文、较量文章,这种时候就命令宫女们上茶汤给他们。王建的《宫词》里记述了这件事情:“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对于碾成粉末般的“尘”状茶叶,唐人仍然觉得不够细,还要经过茶罗来筛。筛过的茶粉被贮存在茶盒里,煮饮时用工具舀出,这木勺状工具叫茶则。筛茶的工具叫白纻,白纻是一种上好的丝绸,纹理细密,用它来筛茶末,就能得到非常细的茶粉,所谓的“青粉”,煮茶的时候用茶舀出半匙来就可以了。

然而最细致讲究的还不是碾茶,而是接下来的煮茶,要将煮茶的水放在鼎中煮沸。唐朝人对水沸腾的温度即所谓的“汤候”要求是很高的,《茶经》里将水的沸腾分为三个过程:“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滕波鼓浪,为三沸。”三沸之后,“水老,不可食也”。白居易诗“汤添勺水煎鱼眼”,就是指煎水的第一沸;皮日休诗“煎作连珠沸”,就是指第二沸。

将水的沸腾分阶段是有目的的,因为一沸时要在水里加入食盐调味,二沸时要留出一瓢汤来备用,并马上用竹夹搅动水使之形成漩涡,再将用茶则舀出的茶粉放入漩涡中心继续搅动。这时水上会产生泡沫,被称为“汤花”,接着把二沸时留出的那勺水倒入,既可缓和水的沸腾,防止水变老,同时能让更多洁白浓密的汤花出现,煎茶的最好境界也就出现了。

于是大功告成,将鼎从火上拿下,开始分茶。只有了解了唐朝人煎茶的过程,才能读懂唐人茶诗里种种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描写:
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
-刘禹锡《送蕲州李郎中赴任》
煎茶水里花千片,候客亭中酒一樽。
-施肩吾《春霁》

这哪里是茶呢,分明是赏不够的风景,未喝之前已先饱眼福,赏心悦目,再饮下一碗,无限雅趣便油然而生了。唐人煎茶讲究到这种程度,不能不令人喟叹。

唐朝人喝茶讲究两点,一是名茶,二是茶水。“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因为善于品茶,有“别茶人”之号,好友李六郎中得到上好的蜀茶,自然一心跟识货的朋友分享。唐诗中最有名的是产于湖州的紫笋茶:“茶香紫笋露,洲回白苹风。”

煎茶的水,比较好的是用泉水,也有用雪水来煎茶,“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可以说,唐朝人为了追求品茶,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而关于喝茶的种种讲究,只能令我们后人叹为观止。

相关文章

  • 试新茶

    油桃树下摘枇杷,彩蝶花丛醉晚霞;久别重逢寻故事,再将新火试新茶。

  • 新雪试新茶

    早晨拉开窗帘之际,楼下草丛里那几片新添的白色让我眼前一亮。想想,雪已经下了两天了,其实也不算雪,只能说是雨...

  • 新火试新茶

    人言,人生如烹茶。茶水未开,茶叶焦干蜷曲,放口中干嚼,苦涩坚硬;等到茶水煮开,清水沸腾,茶叶随之上下浮沉,受高...

  • 无题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无题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2020-03-20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2020-07-18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2018-05-07

    “拈笔闲删旧句,汲泉几试新茶。”

  • 山居

    雨后试新茶, 闲来饱看花。 人间多少事, 散作满天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松花满碗试新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mw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