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申请季

作者: 西山居客 | 来源:发表于2019-06-10 07:42 被阅读12次

          马上就到最重要的1月15号了。美国中学的申请截止日期各不不同,但很多寄宿学校的截止日在12月15号,很多比较好的走读学校截止日是1月15号。落幕也是序幕。一年申请季的落幕,代表着另一个申请季的开始。相信很多小伙伴现在开始准备或者已经奔走在申请的路上。之前只鳞片爪地介绍过申请的片段,比如选校,比如学校的open house和adimission fair,比如面试,也比如文书,但是从来没有很总括地介绍过申请过程。这个过程对于经历过的人而言,冷暖自知;对于没经过的而言,会觉得颇有神秘缭乱之感。中间间或有朋友提起,索性在这一期来个最初级的概览。这个概览只是一个导图,类似我们进颐和园时手里拿的游览图,可以知道大概的路径和方向,或者某些重点介绍,至于精华,只能是自己对月临风方能有的天地了。

    又是一年申请季

          首先还是谈选校。选校是中学申请的精魂。有的朋友说,孩子还没考出成绩,怎么选校。很多顾问中介也会如是说,这话对也不对。以个人的观点来说,是不赞成这种说法的。就如同我们去逛商场,有多少人是带多少钱买什么价钱的衣裳呢?这就是人的喜好和精神追求起作用的部分。想想是孩子要渡过6年或者4年的地方!喜欢与否还是很重要。如果分数有可能申到什么学校就申什么学校,听起来好像对,没浪费分数么!可是这也正是我们的价值观里非常匪夷所思的部分。这一生难道智商和能力提供的最大可能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吗?人生毕竟是人生,不是拿来做什么功用的,而是体验和创造,本体的感觉还是最重要的事。所以,个人建议,在选校之前,还是要对大概的方向有个了解和思考。比如,最重要的,美国各个州的差别很大,到底在哪里的学校读书呢?现在很多留学或者准备留学的家庭基本都有过出国的经历,建议在出国旅行的时候顺便看一下当地的学校,第一感觉还是很重要。而且,有些家庭家长是孩子出国留学的第一推动力,孩子其实并没有强烈的出国愿望,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家长很热切、孩子本身并不很努力的情况。孩子如果自己看过,dream school就会成为第一推动力,这在整个申请过程中都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始终相信,孩子内心的力量是第一位的。而且,美国的地域差异之大比中国并不逊色,仅仅凭着成绩来选择学校,是非常工匠的做法。最关键的是,成绩本来就是可变动的,有热爱的孩子本身就有动力提高自己的成绩。这一部分有点超标啦,就说这么多,总结一下,第一建议是:先对学校和学校所在的州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能够先选中地域,那么接下来的选校工作会聚焦很多。这个建议确实是经过思考的原创,也是在波士顿生活一段时间后认为是正确的部分。因为孩子不只在学校读书,还会受到城市人文环境的影响。

    又是一年申请季

          接下来要谈的就是大家都经历其中、浸淫很久的培训。家长经常比对哪个机构容易出分,觉得最有效的方式是孩子最好进去时30分,出来时110分。这当然是直指培训目的的。毕竟美国的学校申请分数也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某些牛校,分数是最基本的门槛。即使会十八般武艺,也还是要有过硬的标化分数。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对于英语的兴趣是在培训中被消耗掉的。培训的主导方向是应试,孩子基础能力好,有了应试指导就如虎添翼,出分是顺理成章的事。反之,如果硬生生地将应试培训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杀伤力是很大的。现在低龄留学很多,有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准备语言和标化考试,建议家长还是斟酌利弊。有时,将时间拉长一些,孩子有很好的导入期,语言兴趣和基础有了,再去强化考试,会事半功倍很多。有些家长可能会说:那怎么来得及?其实不存在来不及这件事,留学可早可晚。把语言能力不够好的中学孩子送出国,终究不是个好选择。这里有很大的误区,不一一解释了,最重要的一个误解就是,孩子出国了,语言能力会自动变得好些。这个基本不可能。有人在美国生活很长时间,可是连基本的会话还成问题。以前在国内听朋友说起,觉得不可思议,到了才知是真。所以,建议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家长还是要把提升孩子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以及出分等量齐观。女儿特别得益于她的老师们,集中学英语的时间不到一年,而且并不是国际学校的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我看到那些聪明的、有国际视野的老师们怎样带着她一步一步跨越。昨天看到了女儿本学期的成绩单,第一时间发给了她的老师们,特别感谢。女儿来了之后没有上过一节学校的ESL课程,直接就进入了正常的听课和考试。如果没有之前老师们准确的定位和有效的节奏把握,是不可能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在于,它不仅是敲门砖,还是进入学校后的饭碗。敲门砖用完了可以扔,饭碗可是一直要牢牢端着的。女儿特别依恋她的老师们,回中国第一时间要见,回美国之前也要见。这些聪明的、有爱心的老师给我们全家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没有他们,女儿的英语入门过程是完全不同的。

          有了选校的基本方向,有了语言和标化成绩,基本申请程序就可以开始了。话说这时,您的时间很可能已经到了9月份左右,也就是各个学校的申请季开始的时间。您是否觉得还有大把时间?反正距离最后的截止期还有3-4个月?经历过的才知道,那才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因为这个时间,孩子们通常还是有考试压力的,即便已经有了成绩,也还是想重新刷一下,看能不能刷出新高度。而且,面试的准备也要开始了。由于近年来有些学校竞争日趋激烈,还增加了维立克面试环节。孩子必须先进行维立克面试,校方在收到维立克面试的资料后,才可以面试。国内维立克通常还是要进行培训后才能去面试的,这又是时间。别忘了,这个在申请中的孩子本来就是有学要上,有功课要做,学校有活动还是要参加的。这些申请以外的事,才是TA的主业。来美国后对比中国和美国孩子的申请,觉得本土的孩子工作量确实小很多。首先是语言上的优势,不需要考语言类考试,考标化的难度也小于国际生,毕竟是母语;其次是没有这些五花八门的培训和环节,很多本土的人根本不知啥是维立克;再其次是地域的选择,实在太简单,离哪儿近就选哪儿,那就基本连选校范围也初步圈定了;面试更是简单,电话或者邮件一预约完,到时去就是了。这些动作放在国际生身上,每个都工作量巨大。但就是这样,美国本土的家庭还是会觉得exausted,可想而知我们中国家庭送孩子出国,家里和孩子的压力会是怎样了。

    又是一年申请季

          插播上面这一段,是为了给大家提个醒,如果孩子分数出来了,开始申请具体流程了,千万在时间安排上不可掉以轻心,以为已经过了半程,可以先喘息一下。那个让你喘息不出来的,除了上述的环节,还有最重要的一环——文书。美国学校的文书真的是个妖异。如果申请走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书体系。你以为文书啥的,不就是问问你为啥申请这所学校,你的孩子怎样啥的吗?这基本是标配的问题。就是这样标配的问题,如果深入思考,也会让你累死。很多家长到了这样的环节,基本交给了顾问或者中介,可是学校问你这些,本来就是要了解你的家庭教育和孩子情况中最个性化的部分,你认为这些情况是签约后开始工作的顾问和中介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可以了解的吗?顾问和中介提供的服务,其实基本也是标配,如果你不能够自己做这些个性化的工作,也怨不得顾问和中介。顾问和中介的作用基本在于申请全程的把握,这里也不得不打击相信某些中介可以把孩子送进牛校的家长:您的孩子能申到牛校并顺利读下来,那是您孩子自己的能力,与中介、顾问无关;反之,亦无关。所以,建议文书部分家长和孩子最好不要假手他人。可能有朋友说,本来就是自己写的,否则不成了作假?写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初始的思考角度。写过文书的朋友都明白,一旦立意定了,写完后反复修饰,却怎么也改不了初衷了。文书不是反复改就可以好的。好的文书在于箭在弦上,绝不虚发。瞄准和发力的过程最重要。这个瞄准和发力,可是要耗您大量时间的。怎么瞄准呢?双向。既要了解孩子,也要了解学校。相信您选择这所学校是做过一些功课的,但是不够。最好走访过这所学校,很多学校的open house不只一次,可以听学校的推介,看校园,也可以直接和学校的招生官及老师对话(有些中介很有意思,常常推送他们和招生官的合影啥的,其实学校的招生官本来都很平易,女儿在申请中就颇结交了几个朋友,还很负责地为女儿落实申请中各个细节。这是招生官的工作本身,可千万不要以为是关系云云)如果没有条件在面试前走访,就更要认真看学校的网站。说“更要”,是因为即使去了学校,也要认真看学校的网站。学校网站不仅披露了学校的基本信息,也有学校的独特风格,千万不可错过。美国学校差异性很大,这是我们在往期中介绍过的。到了网站上,这种风格迥异也十分明显。看起来都是那些内容:学校基本情况、课程、体育运动、艺术、社团组织,可是仔细看去,完全不同。很多学校的招生官就是自己学校的毕业生。这些人在学校度过自己的青少年时光,工作后再来到这里,甚至自己的孩子还在这所学校就读。您说,TA对学校的体会是多深呢?您和孩子在文书中体现出的,是怎样才能touch到TA呢?这些才是真的特别费劲思量的事情。写到这儿,就知道那些千人一面的文书为什么不work了吧。文书的工作,建议您有了目标学校就开始,不要再等,而且写文书的过程中,也会重新看一下和孩子的匹配度,确实有些学校在写文书的过程中就可以淘汰掉,因为和我们的理念未必相符。就说这么多了,一言难尽。

          文书之后的重要环节是面试。很多家庭是面试之后再写文书的,还是建议先文书,后面试。文书塑造了一个孩子和家庭的形象,不过是透过文字。面试是影像,两者最好一致。有人会质疑,面试不就是那些吗?热情些,自信些,等等。其实每个孩子、每个家长都不一样,这些面试官见得人多了,无非要见到特质。而这些特质基本是在文书中披露过的,文书和面试是互为表里的,相互辉映又互相补充的。主流一致,一个给另一个做背书。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为了录取而迎合。你可以去判断、推测一个学校的主流价值观,但是没必要为了迎合,把孩子包装成那个样子。“Just be yourself”,这是很重要的。不只学校选你,你也在选学校,不必那么乙方思维模式。面试要注意啥?都问啥问题?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一开始都会令人很惶惑,这很正常,但是真的,做自己就好。中学面试中家长的面试也是重要环节。可能会有顾问或者中介建议你小心准备自己的问题,但是其实真的也没有那么重要。家长如同幕布,孩子呈现出的样子本来就是家庭教育的真实写照,你的孩子是A,这个幕布是B,这是有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的。而且,一个亲子关系融洽的孩子的那种自信和快乐,也是包装不来的。所以,真正要有的,反而是对面试官的尊重、礼仪,对学校的关注和热情,是最重要的。换言之,本心很重要。一个你和孩子都向往的学校放在你面前,那种不伪装的热情,人家本来就看得出。

    又是一年申请季

          选校、考试、文书、面试,都做完了,是否申请已经接近尾声?可以这么说,但是您还是不能以为万事大吉。为什么?学校的成绩单、老师和校长的推荐信,还有有些学校会有optional的项目,你要不要选?这些都是问题。有的学校还要求完成release form,当然,您必须交申请费。这些看起来都是例行公事,但是在申请上,做了99件事和只做1件事效果相同,不是按工作量的百分比算的,是0和1之选。在截止日期前,是必须完成的。要注意的是,这些环节的完成是在别人手里,不在您和孩子手里,所以要特别注意,万一疏忽了,很麻烦。需要不厌其烦地去关注。在美国本土申请会好很多,因为美国的学校和老师都熟悉这些工作,不用再和老师、学校沟通,在国内申请,有些学校和老师是不太愿意配合的,毕竟是额外的工作,又不熟悉,耗时耗力,所以更要家长和孩子多关注。

          用了很多字,来讲这个过程,其实真的还有很多未尽之言,每个展开来,又是很多话题。不过决定收住。在飞机上看《天才捕手》,很是艳羡Tom,有那样的知音,不仅可以懂得欣赏,还可以帮助提升。横溢的才华也需要凝练和收住,何况我这样永不成材的呢申请的话题,太多攻略,最好的策略倒是鲁迅N年前大声疾呼的“拿来主义”,适合的才拿来,不适合的让它去。我们时刻用甲方思维来看待这件事,剩下的真的是技术环节。技术环节可以交给第三方去做,主意是自己的,对孩子的教育、观察和思考是自己的。到此,再次提醒自己,收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是一年申请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qa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