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两件事最难:把别人口袋的钱拿到自己口袋里,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脑袋里。在有意见分歧时,让别人接受我们的意见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有时候,由于工作需要,我们不得不说服别人,这时候该怎么做呢?要想说服别人,有以下3个雷区不能踩:
说服别人的雷区
1、把对方当成竞争对手
很多人在关系之初已经把对方当成了竞争对手。竞争的关系带有侵入性和占有性,所以当对方一旦嗅到了不友善,就会瞬间激起自我保护的外壳,不接受外来的意见,最后谈判就容易陷入僵局。
2、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这一点在销售人员身上最为明显,销售员往往想要把产品马上卖给客户。在交谈的过程中,销售人员经常认为自己的产品很好,客户不买是错的,是客户不识货、没眼光。
在人际关系中,当跟别人意见不合时,人们经常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陷入到对错的评判中,把关系变成了对立的状态。实际上,关系中的双方越对立,越不容易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3、用自认为聪明的方式
有时人们会用自以为聪明的方式,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感觉到自己赢了,体验到了特别强烈的满足感。
其实,这只是更看重自己的情绪感受,不愿意接受挫折的表现,这是把对方当成了满足自己的工具。没人愿意做别人的工具,说服别人最好的态度是合作共赢。
如何说服别人
说服别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用称谓拉近关系、不断满足对方的需要、增加对方的拒绝成本、学会示弱、注意沟通环境。
很多人可能会有被销售骗过的经历,销售一般都有有一个堪称模板的沟通套路。
加入销售向i妈妈推销一款产品,私下里,骗子称他的妈妈为阿姨,首先在称谓上让人感到特别舒服。开始售卖新产品,骗子会跟人有些亲近的行为,比如按摩、说好话等,不断地鼓吹新产品超有用。
如果你的妈妈还是不动心,销售员就打感情牌,增加对方的拒绝成本:“阿姨,如果我再完成不了这个月的业绩就会被公司解雇。帮帮我,买一个吧。”
1. 交往之初,用称谓拉近关系
不要把对方定义为客户、竞争对手、上级、同事等。
比如上文中的骗子,直接称妈妈为阿姨,让人心花怒放,瞬间拉近了心理距离。当妈妈跟骗子的意见不同时,骗子也没有争辩任何的对错,而是先在态度、语言上给予肯定。带给人的感觉是:我们意见可以不合,但关系还是很好的。
骗子很聪明,知道一旦否定了别人的意见,就没什么机会了。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骗子一直说新产品有好处,所以妈妈们通常都会买。
2、不断满足对方的需要
只要在人群中,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掌控感、存在感和价值感。
哈佛的幸福工程式是:掌控感 + 存在感 + 价值感 = 幸福感。如果能够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满足对方这三方面的需要,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掌控感是指人能掌控很多东西。当人们感到某些东西即将失控了,便开始抗拒。所以,要给到对方强烈的掌控感。
比如,在两人意见不同时,可以说:“你的意见非常好,实施下去效果肯定不错,我会参考你的意见。”这样,对方就感到这件事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
存在感很好理解,就是自己被别人关注了,有了存在的体验。
价值感是指自己做的事情对社会有利。很多人会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热衷公益慈善事业,就是因为利他的行为带给了他们很好地价值体验。
3、增加对方的拒绝成本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拒绝对自己笑、对自己好的人,人们会感到羞愧。因此,无形中就增加了对方的拒绝成本。
拒绝成本一增加,人们被拒绝的可能性就减少,接受意见的可能性就增加。当然,必须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东西是对他人、对外界有利的。
骗子被拒绝后,仍然有很多亲近行为,这就是在增加人的拒绝成本。
4、示弱
示弱也是在增加对方拒绝人们的道德成本。
案例:省吃俭用的妈妈为什么花巨额买床垫
生活中,会不会有这种场景出现:妈妈花了2万多块买了一张的床垫,放在家里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怕爸爸的责怪,就把床垫藏了起来。
妈妈平时是一个省吃俭用,连100块的衣服都嫌贵的人。可是她为什么会花不菲的价格去买一张派不上用处的床垫呢?
其实,这可能就是因为销售者的示弱,比如:“阿姨,这个床垫特别适合您。您就买了吧,否则我完不成业绩。我们老板说了,谁业绩不达标就把他解雇。”
在这过程中妈妈就扮演了上帝的角色,是一个可以决定销售者命运的人。当陷入到这个角色中,就很难再拒绝了。
就像越有钱的人越宽容,越不爱计较。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会产生一种身份的眩晕感。身份的眩晕感就像一个人忽然间连升三级,产生了飘飘然的感觉,会让人缺乏理性的思考。
5、注意沟通环境
一对一说服的地点最好选在办公室,而不是会议室,因为在会议室沟通的时候人们会屏蔽掉很多其他信息。
在一对一的对话中,人很容易陷入到类似被催眠的情境里,思考被屏蔽,只剩下外界骗子的声音。这时候如果旁边有人给提个醒,就容易从骗子的暗示中脱离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