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感情我们不能够像乞丐一样,只会不停地向别人乞讨。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2813/508f98deb5a299ba.jpg)
文||青木
世人是接受爱情的,也是害怕爱情的。感情像是个奇怪的东西,它既能够让人变得残酷,又能够把濒临死亡的人给救活。但是基于伦理美德,我们又要去约束自己的感情,人们很难把握住自己的感情,这来自于原始的冲动,因为我们的天性就是这般追求自由的。
自我约束的东西关乎于个人的声誉和地位,所以人们总是会牢记要去做到自我约束,去把一些欲望隐匿在某个黑匣子里面。黑匣子也并非严严实实,也要有强烈的光会照射进去,那一刹那黑匣子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而所谓的美德也会被抛到脑后,因为人们热爱自由和光。
我初次读三岛纪由夫的《动摇的美德》,简介里介绍三岛纪由夫在他完成《丰饶之海》的第四卷的时候自杀了,我就想起了读《人间失格》的时候了解到太宰治也是个天生的自杀狂。
自然这有悖于常理的事情,但抛开于伦理美德,这就是自由。
关于《动摇的美德》,三岛由纪夫通过刻画出节子这样的一位女性角色。她虽然不是很美丽但是却有着欲望的以为女性。节子的丈夫给了节子性的启蒙,也让她感受到性爱的欢愉,但是他并不对这样的夫妻生活很是感兴趣。区别于生理上的构造不同,人们对于需求也是有差异的。
但是呢,也正如三岛由纪夫在故事的最开始就已经说地很清晰,在这种压抑的生活环境之中,女性的欲望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她们只能够把情感藏匿于黑匣子之中,无处宣泄,当启蒙的光照进来的时候,性质也就变了,此时节子就要去倾诉就要去宣泄去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诗经》中的《氓》一篇有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了,作为男性啊,如果沉溺于欲望之中还是能够脱身的,知道想明白了就能够重新开始去。但是呢女性不同于男性。但是呢如果节子对于土屋的爱没有违背道德的话,那就是美丽的也是幸福的,事与愿违。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2813/31cbc989698d1a58.jpg)
从人性的角度,节子的所作所为就是背叛,起初这种背叛见不得光,后来愈发不可收拾。温柔的背叛也还算是含蓄的表达,背叛是难听的词,无论在哪个时代在哪种背景之下,背叛都会被唾弃。而温柔呢又会让人觉得还有原谅的余地可言,只是有悖于道德,美德,节子所谓的美德。
人世间的诱惑太多,让人失了心智的东西也是数不胜数。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三岛由纪夫的这篇文章一方面揭露了人们对于爱的追求对于性的追求对于欲望的追求,另一方面就是在告诫我们要有所节制,并非什么都能够去尝试,否则人就不会有忍耐这样的词眼了。
我在听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解读《易经》的时候就深深领悟到什么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两面性,不是现在就是以前或者以后。
所以从《易经》的角度我再去看《动摇的美德》我就会知道,节子阳的一面是自己的性欲和爱得到了满足,阴的一面就是节子不应该违背丈夫的意愿,应当受到惩罚。所以不能能够去说节子的越轨行为是对是错,有对有错,既不对也没有错。
我读完整本书之后其实挺羡慕节子对于土屋的爱的,土屋教会了节子什么叫做爱的意义,也让节子体会到爱的温暖。这种爱有些像是《挪威的森林》的青涩,又有着《失乐园》的不伦。但是归结到美德的层面,一切就显得不光彩,节子曾想过去挽回,不惜毁坏自己的身体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但是她不知道“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只要生活在伪善之中,人们对美德这种东西才不会产生精神饥渴。
我之前听过方清平的单口相声,私以为方清平的单口相声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最深受大众喜欢的。方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记的特别清楚,当然也是带着调侃戏谑讽刺的方式来说的:
人类进步的标志就是学会了造假。
造假也有很多种,这种背叛就是造假,伪善的表达存在。那么这种所谓的进步我们是否要去肯定呢?私以为是不能够去肯定但是可以去接受,接受并不代表着肯定,话有些牵强但是能够说明现实问题。
另外附带说明一点,我最近看的日本文学比较多,但涉猎面还是很狭窄,只是读了名家的几本书,也不敢大谈言辞。在读这些场景描写的时候你不会去厌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这就是好的文学的魅力所在,只要是恰到好处的文字就能够让读者接受原本难以接受的东西。
不过呢日本文化里对于人性的真实描写是我所迷恋的,无论是关于性的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爱的主题,文化主题都有很好地作品,这就是原因,也是我进步的标志。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2813/1b95129e01715fa0.jpg)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美德应当是属于道德范畴里的一类。世间分天道地道人道,从人来讲就是道德。很奇怪的是美德这种东西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它没有形,也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就让人捉摸不透。现在回想一下节子背叛了自己的丈夫是一种美德的动摇,那么何为美德呢?仅仅是不去做温柔的背叛吗?
节子是自由人的代表也是追求欲望者的代表,土屋就是诱因,而节子的丈夫是导火索。正如这个世界,我们在面临一个又一个诱惑的时候就要告诫自己有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意愿,像孔夫子这样的人几乎不会再有,于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衡量标尺,关于美德如出一辙。
后来发现三岛纪由夫像是有武士道精神的人,仅仅在于我看他多有半裸着身体拿着刀剑的样子,以后可能还会再看他的其他作品吧?《丰饶之海》或许就是不错的选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