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要舍得与孩子分离

作者: 怒放的叶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1-24 01:19 被阅读138次
    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和朋友聊天,谈到家庭教育的问题,达成一个共识:要想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走向独立,妈妈需要主动和孩子分离。

    在中国,很多爸爸忙于工作,疏于家庭,夫妻感情日益单薄,于是妈妈将情感寄托到孩子身上,与孩子形成紧密的共生关系。即便孩子已经成年,妈妈仍舍不得与他分离,结果孩子始终无法独立,变成了啃老一族。

    这时爸爸想管,却发现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完全无能为力了。就算想强行把孩子赶出家门,逼他独立,恐怕妈妈也舍不得让孩子出去受苦。

    于是,孩子何时能够独立便成了未知数。只要妈妈不收回对孩子的照料,继续给他钱,给他做饭,洗衣服,孩子就没有动力去改变,并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起责任。

    记得前几年曾经出过一个新闻,有一位年轻人,在父母去世之后,竟然把自己活活饿死。当时觉得这太匪夷所思了,完全违背人的求生本能。现在却隐约能够理解,比起填饱肚子,承担责任所需要付出的心力要大得多,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被引导承担责任,长大后很难自动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社会人。

    ​人性原本就是懒惰的,需要我们用成长与之对抗。过于勤快,包办替代的妈妈,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孩子与懒惰对抗的机会。从孩子的长期发展来看,妈妈只有不断地推着孩子离开自己,才能让孩子走进更广阔的天地。

    回顾儿子的成长,印象最深,意义最为重大的的一次分离便是断奶。当时儿子一岁零一个月,因为恋奶,影响到吃饭,所以决定给他断奶。断奶当然要有预谋,提前做好各项安排,以便循序渐进,然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妈妈要足够坚定,不能轻易动摇,否则就前功尽弃,又要重新来过。

    记得当时,儿子半夜醒来,哭着要奶吃,我背着他,在卧室里走来走去,去窗前看月亮,我一遍遍地告诉他:妈妈爱你,但是宝宝长大了,不需要吃奶了。这样哄着哄着,儿子又睡着了。到第二天,他就不怎么哭了,捧着奶瓶,一口气喝完,然后掉头就睡着了。

    倒是我,心里狠狠地难受了一下,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跟儿子间某种珍贵的连接被永远地切断了,从此再也回不到拥他入怀,给他哺乳的日子。

    断奶后的儿子,一下子懂事、长大了很多,变得很独立,自己捧着奶瓶一气喝完,吃饭时非要自己用勺子,也不再老缠着妈妈了。

    孩子终归要长大,不断地离开父母的怀抱,即使再舍不得,也要撒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走向独立。

    第二次重要的分离是上幼儿园。在选择幼儿园时,我曾经特别焦虑,生怕儿子离开家到了陌生的环境会受到伤害。甚至有一晚,梦见儿子在幼儿园的角落里,哭着找妈妈,醒来后,我发现自己泪流满巾。后来,慢慢放松下来,给儿子选定了合适的幼儿园。

    第一天送他过去,我把自己亲手做的一个布娃娃给他带上。转身离开时,还是听到儿子撕心裂肺地哭着喊妈妈,狠了狠心,没有回头。下午再去接,老师说,哭了几声就不哭了,很乖的。第二天以后,儿子适应良好,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融入社会的转变。

    这些年,儿子不断地走向独立,第一次上学,第一次自己坐公交,第一次自己坐飞机,第一次离家参加夏令营,在有意无意的锻炼中,他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也越来越能为自己负责。

    成长的过程,真的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父母子女不过是短短几十年的缘,父母要做的,就是不断放手,允许他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不舍得跟孩子分离,始终把他锁在身边,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其结果恐怕绝非父母所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翩然一剑:学着让自己放手,也是痛苦的过程啊。毕竟有太多的牵挂,孩子是一手带大的,弱弱的样子很难忍心拒绝。为了他,也是必须,还是要让他独立起来。
      • 拿木雅:走心的分享~~努力设的~从断奶开始孩子便逐渐走向自我的。现在很多宝宝都母乳到三岁是否也是延迟成熟的原因咧~~

      本文标题:好妈妈要舍得与孩子分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ie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