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的吃货汪曾祺曾经写过: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深以为然。
除了出去旅游有机会的话会去逛逛当地的菜市场,平常日子里多数也是选择去菜市场而不是更宽敞干净舒适的超市,因为那里不仅有闻得到的清香、看得到的新鲜,还有唠家常时的人情味,和书里学不到的生活经验。走进菜市场,就仿佛走进了一个浓缩的小小世界。
离我家最近的一个菜市场就在马路对面。那里有一个村子,一个还保留着浓郁的上个世纪建筑风格的村子,菜市场就在村子里面。在这个房价已经跻身全国前五的城市,距离区级政府办公大楼不到一千米的地方能有这样一个存在,是相当难得的,可以说是这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遗珠。
过了柏油大马路,往前走不到两分钟,就到了村庄的入口。这是村子的后面,因为比较近,我们马路对面的邻居都会走这条路。这还是条土路,很窄,每次有车子驶过,就一阵尘土飞扬,尽管这样,也并不妨碍村民在小路两旁有限的空间里种上一些绿叶蔬菜。虽然地方不是很大,但是一畦一畦的码得特别整齐,可见它们的主人不但有种菜的好功夫,也是仔细严谨的人。
走完这条不到一百米的土路,就进了村子,都是独门独栋的人家,房子的间距很小,从高处往这里俯瞰,整个村子就像一座迷宫。第一次来这里的人,十之八九都要花点时间才能走出去。
许多人的家门口都种着龙眼树,一年四季的,你就看着它们长新叶、开花、结果,特别是夏天,一串串的龙眼果子饱满硕大,压得树枝都弯了。如果经过的时候,正好有相熟的老乡拿着长长的竹竿在摘龙眼,那就有口福了,因为他们一定会热情地招呼你一起来吃几颗,那鲜甜,现在回想起来都在流口水。
天气好的时候,总是会看见女主人们拿出被褥晒在家门口,一边晒一边拿衣架拍打着。
有家阿嫲已经很熟了,每次见面都打招呼:早餐吃了没?看到她出来晒被子,就改口说:今天又晒被子呢!阿嫲点点头,回我:今天买什么菜?寥寥几句话,说起来日月经天般自然。周末的时候偶尔会看到她放假的孙子,十来岁,每次都跟我调侃她奶奶:我阿嫲今天又把被子打肿了。
走过大概十来户人家,就到了菜市场。
菜市场最外面是卖海鲜的,海滨城市的人,对于海鲜,嘴都是刁的,所以它们都是个顶个的新鲜,时不时都会看见虾啊鱼的跳出大盆。这时卖家就会一边问你“今天买什么”,一边熟手熟脚地就把它们捞回盆里,这动作就像妈妈们一边跟人专注地聊天,一边却能豪不经意地伸手拉回准备自己走开的小宝宝。
走到惯常买海鲜的那个摊位,老板是一对母子,之前还有儿媳妇,她最近刚生了二宝,现在在家照顾孩子。不过就算她在,也是跟她婆婆交流多:今天虾卖多少钱,她一边笑着、露出一口大白牙,一边用带着闽南腔的普通话说:是卖三十五的,给你三十二就行。说着还不忘捞一把摊在手掌上:你看,绝对的好料,纯海水的。我说:来半斤吧,家里人少,买多了吃不了。然后她就一抓一大把:二十七,加一点,三十。我笑笑:每次买虾都要吃两餐,下次我就要二两。
往前是卖鱼的,有鲜活的,也有冰冻的。很多外地的人都有个误解,以为冰冻的鱼都是不新鲜的,其实不全然,只是有些鱼性急,一离开海水就活不了,所以一打捞上船就会把它们“活冻”,让它们保持最好的鲜度——这就是菜市场的渔民教我的生活经验之一。
买冰冻的鱼习惯找一对父子。儿子健谈,都是他跟人交流,父亲就在旁边负责杀鱼、装袋,然后收钱。如果买家是年轻人或者外地人,末了他还会小心翼翼地用普通话说一句:您慢走。每次看到他都会有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因为他让我想起跟舅舅住在乡下的外公,外公也总是这样对人和和气气的。总说“人不可貌相”,可是如果这种“貌相”能让双方都得到满足,又何乐而不为呢?
往前走,是肉摊子,来早的话能到最前面的“农家肉”摊位那,买到第一手的农家养的土猪肉。贵个块儿八毛的,一般人都能接受,因为这里的肉实在太鲜嫩了,那排骨熬出来的汤都是奶白奶白的。
肉摊的老板,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丈夫负责称斤、剁骨头,妻子负责装袋、收钱,两人配合得滴水不漏。这是熟能生巧,更是经年累月攒下的默契。两人之间不需要任何言语,甚至不需要一个眼神,就能把整个过程十二分流畅地完成。
(图片来自网络)买完肉走到蔬菜摊子,时间久了,也是有了相熟的卖家,是一个本地的阿姨。她家的青菜都是自家种的,她说她的丈夫跟几个已经退休的阿公在山上开了几块地,种一些时令蔬菜,她就负责卖。就是在这里,我学会了分辨真正的“时令蔬菜”,真是相识恨晚。
她家的大蒜芹菜稍微一凑近就能闻到香味;青菜绿得冒油,去的早话甚至能看到菜叶里晨打的露水;还有胡萝卜,一看就是从地里刚拔出来的,还带着些许沙土,沙地里的胡萝卜最甜了!买回家,不用等到吃,在洗净下刀切的时候,就能听到“咔嚓”的声音,就像大熊猫吃着刚从土里拔出来的鲜竹笋那般爽脆。
买完菜,转个弯,就到了水果摊,整个市场里水果最齐全的摊子。这里的水果不但新鲜,而且价格特别实在;不但价格实在,老板的人更实在。她不仅会说:今天的橘子非常甜,她也会说:今天的草莓带点酸。有人打趣老板:告诉大家酸,不怕卖不出去啊?她说:实话实说,有人就是喜欢酸啊,酸也“好呷”。
而且老板的口算能力惊人,这里水果品种多,很多人都是每种买一点,然后买很多种。老板呢,一边称一边算总价,在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她就可以告诉你总价是多少,顺带还抹了零头。真的是高手在民间。
再往前呢,就走到市场的另外一头,这里有一家包子馒头铺,一家四口经营的,父母亲和俩兄弟。母亲是个聋哑人,专门炸油条;兄弟俩在里间做包子馒头;父亲负责卖,偶尔有的时候人多,兄弟俩也出来帮忙。弟弟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可惜也是个聋哑人,想来是遗传母亲的。每次来这里,都很期待看到弟弟,因为他会一边打手势告诉你多少钱,一边裂开嘴向你笑,带着两个浅浅的酒窝。
继续逛,还会有卖鸡鸭鹅兔的、卖干货的、卖米面粮油的、还有修鞋修伞的,应有尽有。看着好像杂乱无章,其实又是自成体系、整齐有序的。
各色人等熙来攘往,买卖着、交谈着、微笑着,热热闹闹,寻寻常常,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却又平实富足地过着。
网友评论
缺点:前面几节,好像标点符号少了,句子好长啊,还有:重复用词多。
哈哈 蛙老师的评论 蛙老师退群了 所以这段很珍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