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253:养心莫善于寡欲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07:51 被阅读24次
    《孟子》感言集之253:养心莫善于寡欲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尽心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养心莫善于寡欲”颇有感触,养心是精神层面的修炼,欲望是物质层面的追求,孟子认为一个人欲望少,保存天然善良的本心就多,一个人欲望重,保持天然善良的本心就少,“欲,如口鼻耳目四肢之欲,虽人之所不能无,然多而不节,未有不失其本心者,学者所当深戒也。  ” (宋代理学家朱熹),一个失去本心的人,就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就会做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比如:教书的使命是为了培养人才,但是一旦人们把教育当成一种谋利的产业,于是就会导致教书育人原来只为稻粮谋,就会渐离崇高的本心,就会把收益看得更重!把教育的结果与使命看轻。

    原文如下: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大意是:

          孟子说:“养心的方法,没有比尽量减少欲望更好了。  那些平素欲望少的人,尽管也有失去天然本心的,但为数却是很少的;那些平素欲望多的人,尽管也有能保存天然本心的,但为数也是很少的。  ”

    个人看法:

            一个保持善良纯真的天然本心不变,其实就是一种成功修行,像孩童一样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幸福满满,不会为未来忧愁,不会为过去后悔,活在当下,快乐幸福。一旦渐渐长大,接触到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物欲世界,就会发现自己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人就不知不觉的迷失在物欲追求的虚幻中,从而失去原来天然善良的本心,人开始为了一些不恰当的利益,与他人明争暗斗,一个一个变得面目可憎。其最典型的反应就是人会莫名其妙的充满焦虑不安,整天忧心忡忡,要不担心这个,要不担心那,想得到又怕失去,于是各种精神上的困扰与疾病来袭,表面上的幸福也难隐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

          用佛陀的观点看,失去本心的人就是“苦业”,“贪嗔痴慢求不得”是世人常见的痛苦,所谓众生皆苦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失去本心的人,整天都会陷于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中。

        用耶稣的观点看,世人皆有原罪,唯有惭悔,才能够回归本心,唯有全然的信奉上帝,才能够得救!这个得救就是找回人原本天然善良的本心-耶稣说:“你们不要忧愁吃什么,喝什么,天上的鸟,飞虫,不播种不工作,天父尚且养活他们,更何况你们呢,不知比它们高尚多少”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人失去本心的后果:整天处在忧愁之中!

          曾国藩曾经给其子曾纪泽的家书中就慎独的功夫谈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谦,《中庸》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傀、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曾国藩将养心安神当作慎独的基本功!可见他是非常深刻理解保养天然善良本心对于一个人何等重要,否则,他怎么可能在清末剿平太平天国之后的复杂局面中,尤其在功高盖主之时能够安然无恙,依旧受到朝廷的信任,受到同僚的敬重!

          回到现实生活中,以我自己所从事的保险工作为例,帮助客户构建周全的财务保障是我们的重要使命!这是我们的工作初心,这个初心其实就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宗旨,如果中途为了达成所谓的业绩,去做了一些大擦边球的事情,甚至违法违规,那就是违背了初心,违背了原本善良本心,这样的结果就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惩罚,这个就是失去本心的代价。

    余超林早读 《孟子》感言集之253:养心莫善于寡欲

    2019-2-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感言集之253:养心莫善于寡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sw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