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易地点的选择有什么规律?
乡下养殖疫情频发,兽医总是亲临现场施治,宠物生病却要将生病宠物送到宠物医院;二手家电回收,总是走街串巷沿街呐喊,新款家电上市,却是顾客上门体验付款;农村医生总是上门处理病情,避免病人路途劳顿,现代医院却总是要病人带病往返。为什么医疗条件升级后,选择的交易地点,居然是要增加无数病患往返折腾的麻烦呢?为什么新旧货物的不同,交易地点就跟着不同呢?
如果把上述买卖双方的交易地点倒转一下。现代医院携带大小检查仪器奔赴千家万户;赶着上百只生病的鸡鸭牛羊去找兽医;带着新款电器转悠在各大小区。从旧到新的损耗和售卖效率大不相同;大型医疗设备的转运折腾远高于各个病患独自前往的交易费用。交易地点是市场的选择,谁移动便宜就该谁移动。(顺手延伸:城市立交桥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城市商业中心的位置,交易地点追求最便宜的选择,要促成综合距离最优的结果。新区的繁荣,老城区的衰落。是拆迁的制度成本落差,与立交桥技术成本下降的综合结果,追求的是整个城市构建交易地点的最优)
二,交易地点汇聚并集中处理顾客需求,也有衍生代价
相近的品类所面临的众多局限中,总是有一个不小的比例属于大家所共同面对的;差异化的品类,所面对的差异化的局限,只占一个不大的比例。于是类聚总是有克服相同局限的优势。伴随着相近品类的交易地点集中选择在相同的地方,品类类聚成渠道便得以形成。类聚的渠道不仅给顾客提供移动的综合交易费用节省,还提供多种品类相互可比的信息费用节省(其实是综合移动费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虽然专业市场的形成,总是通过汇聚并处理一大类相近的需求,节省改变交易地点的费用和相互可比的信息费用。但获得一个好处,总是需要克服由此衍生另一些费用的增加。
类聚的渠道总是因为竞争抢客,且相互制造一些小麻烦而出现品类之间各自无法处理的一部分成本。比如:招牌相互遮挡的扯皮,现场再加工商品而胡乱排放的废料废水等,品类之间谁都不愿意为此单独支付一个代价去解决。
三,渠道品类的不断完善---不断权的合约安排处理相互干扰的“外部”成本
虽然品类类聚成渠道,获得两个费用节省的好处。但专业市场渠道的形成,总是充斥着相互的吵架扯皮的行为。消费或采购总是在布满废水与苍蝇蚊虫的环境下完成(可以回忆参考的是商业一条街,景区一条街,集市,大型综合商城的合约设计)。随着专业市场内的收入越来越稳定,租值越来越高。臭水沟与苍蝇蚊虫的渠道环境便显得格格不入。相互干扰的矛盾便上升为影响整盘生意继续做大的最大障碍。矛盾激化下,新的渠道合约结构便可以顺利产生。
渠道环境的升级,吸取曾经的经验与教训,将经营品类的选择权利收归一部分到渠道方,渠道内每个品类的窗口都开始接受渠道的统一指挥:什么品类入驻多少,分布在哪些区域;什么品类不能入驻;入驻之后哪些行为是负面清单等等,都使得类聚的品类有来更多约束,但约束之内可以自由发挥。
单个品类窗口解决不了的“外部性”成本问题,有了渠道这层产权的覆盖,使得“外部性”成本重新收纳到一个渠道方的产权之内。渠道方综合权衡类聚的移动费用和信息费用与相互干扰的成本之间的利弊,看着整盘生意的最高收益做规划,不断的对渠道合约的选择进行调整。当然,放眼前面提到的商业一条街,景区一条街等等,并没有太多渠道方对此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汇总:品类类聚成渠道,渠道品类起于交易地点的选择;发展于解决单个品类窗口无法解决的“外部性”成本问题。伴随这产品品类生意的丰富及稳定,租值积累的提高,渠道品类不断升级以调和租值的相互搭配。
(加入“核心商业模式研讨社群”,添加微信:jieye37,备注:参与传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