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间词话@产品@IT·互联网
作为花了几千两银子的《得到》脑残粉,我必须来一把相爱相杀

作为花了几千两银子的《得到》脑残粉,我必须来一把相爱相杀

作者: 瓜叔很real | 来源:发表于2017-05-02 10:21 被阅读686次

本人是得到的脑残粉,目前订阅了七个专栏。


得到可以说不仅仅是改变了我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甚至也改变了我的一些生活方式:

吃喝拉撒烧饭做菜,骑行打车闲庭信步,只要一切碎片化的时间,不听会得到就觉得浑身难受。

然而相爱相杀,我辣么爱它,不吐吐槽怎么能痛快呢,当然吐槽不是目的,道理本来也是越辩越明,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下面具体说说我在鸡蛋里都挑了哪些骨头:

** 一,罗胖——第一性原理。**

得到一哥罗胖,罗辑思维罗辑,丫的逻辑思维肯定不是盖的,我也是从小听着他的音频长大的,但想要挑他的毛病,那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不过我发现有一期还是被万维刚老师实力打脸。

这就是第五季3-27号这一期讲的“第一性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看到问题要回归到本质,在这当中他举了伊隆·马斯克的栗子。

“ 大家都知道马斯克的一个创业项目是做电动车特斯拉,但很多人觉得电动车不可能做成,因为电池成本上降不下来。当时大概是 600 美元/千瓦时,它过去就是这么贵,一项东西的改进和降价总是很慢的,所以它未来也不可能变得更便宜。
好,伊隆·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登场了。
他说我不管现在的电池有多贵,我就回到本质问一个问题,电池的硬成本是什么构成的?无论如何也减不下去的成本是什么?
无非就是铁、镍、铝这些金属,除了买这些金属的成本是绝对降不下去的,剩下来的成本都是人类协作过程中产生的,那就有优化的空间。
总之,回到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个产品,他就是一些金属的组合,我们就有可能把电池的价格无限逼近这些金属本身的价格。
同样的思路,伊隆·马斯克的另一个创业项目是造火箭。
这事本来只有国家才有财力干,但是伊隆·马斯克说不对,我算了一笔账:一架火箭,它的原料成本只占火箭的总成本的2%,就算还有其他成本,那都可以优化。所以,他放话说,可以把现在火箭的制造成本,降低到只有现在的10%“

我当时看到这个栗子也是颇受鼓舞,卧槽,有些事情只要从源头上本质上出发就行了,管他那么多干嘛。

结果被万维刚老师在3月26日的“周末小议”中实力打脸。

万老师说,马斯克这个说法,并不是一个特别新颖的思路,而且这还是一个错误的思路。

“ 电池上的核心成本,并不是原材料,而是技术和专利,是几代人智慧的积累。马斯克说电池价格应该参考原材料价格,那我就想问问他,你家的特斯拉汽车是什么材料做的,多少钱一斤,能不能论斤卖?”

从源头和本质出发的企业家精神确实没错,但首先要认清楚源头和本质是什么。

在论述第一性原理的过程中,即使是马斯克这种超级大碗的言论,万老师也并没有直接引用,而是首先从企业家精神上给予肯定,再从逻辑推理的角度予以否定,显得更加客观而具有辩证性。

二,万维刚——面试根本不靠谱。

万维刚老师以理性思维见长,正如前文所说,思路非常之缜密。然而个人认为,同样也有有失偏颇的时候。

例如日课170中说,“面试根本不靠谱”

文章中说到:

“ 假设你心中没有任何偏见。假设让你观察的是一个陌生人,你跟他没有任何利益瓜葛,你的任务仅仅是跟他进行面对面的简单对话,然后对他的某一方面做出判断。那你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么?答案是,见了可能还不如不见。

在学术界,重要研究职位的面试要历时至少两天,你要做两个学术报告,跟十几个研究者每个人都单独谈上半小时,再加上以往的学术成就、大佬的推荐信,才算走完手续。更重要的是,学术圈是个很小的圈子,可能平时开会互相本来就都认识,每个人什么水平大家基本都了解,所以不容易判断失误。真正严肃的招人,得这么招。“

这篇文章我觉得唯一的局限性可能在于,万老师本身,以及他文中列举的纽约时报的文章作者,耶鲁大学的助理教授,都是学院派出身。而企业与学术机构所不同的是,企业除了追求人才的质量,同时对招人的速度也有要求,否则如果真像文中所说的,等你几天面试下来,各种大佬的推荐信搞到手,也许竞争对手的产品都比你先提前上线了。

以我在公司摸爬滚打了六年多,也面试过不少人的经验来看,短时间的交流也未必是什么都看不出来,应试者对于一些核心数据,核心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对于产品和行业的理解思考,都是一些可以参考的维度,当然,为了降低风险,配合适当的背调也是明智之举。

所以,个人认为,这篇文章认为短时间面试不如不面的观点也许更适用于学术界,对于企业界,该怎么面还是得怎么面。

三,李笑来——只字不差的阅读。
李笑来老师是我订阅的第一个专栏,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对我影响很大,我甚至还写过4000多字的成长记录。包括他推出的一块听听,我也是忠实的付费用户。

很多人说他标题党,包括罗胖也说过,表面上讲财富自由实际上讲的是方法论。但我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当你面对的是15万订阅用户,你必须要提炼那些普适的东西出来,这其实并不容易。

就好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很多人误以为是成功学,实际上确实大有干货所在。否则也不可能全球销量几千万册。

然而我要吐槽的是:李笑来老师经常强调的“只字不差的阅读”这个观点。

李笑来老师的订阅专栏是我订阅的这么多个专栏中唯一没有音频的一个,当初会这么做,也是出于这个理念,希望大家能更多的细读,而不是走马观花的听一听。

确实,只字不差的精读肯定能让我们不至于错失高价值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点。

但这里的问题是,要筛选出对于自己能有高价值的文章,需要建立在大量的信息输入基础之上,所以在这之前,需要有大量的“跳跃式阅读”“选择性阅读”

在我小的的时候,我很喜欢只字不差的去阅读那些“世界经典名著” 《飘》《基督山伯爵》 《双城记》等等,后来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后来长大了,知道什么东西重要,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并且“罗辑思维” “得到”app出现了,直接使我的阅读效率产生了指数级的质的飞跃。从一年最多读十几本书,并且有效利用率较低,到一年读上百本书,并且能清晰的记得书中重要的价值信息。

就拿《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来说,自己以前只字不差的精读的时候,觉得就是鸡汤而已。后来在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里读到,反而一下子抓住了重点,深受启发。

为什么呢,第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得到上的知识服务者们,已经为大家去干了“只字不差的阅读” 这件事情。

第二,得到上的知识男神,本身个人的格局和视野就比较高,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这些经典,有时候看到的维度也更丰富,再用读者容易理解的语言转述出来,对于知识的消化也要轻松许多。

当然了,就像前文吐槽罗胖和万老师一样,哪怕是这些高水平的人,也一定会有信息传递不准的时候,这个时候确实需要“只字不差的阅读” 但能识别出这其中的信息传递偏颇, 也是建立在大范围的信息输入的前提之下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共享经济时代,与其“只字不差”的去啃砖, 可以优先考虑利用知识服务平台的共享协作机制,快速的扩充自己的整体信息输入量级,在高输入量的基础前提之下,才能建立起 “什么是值得自己只字不差去阅读” 的评价标准,在这个标准之下,再去有的放矢的进行精读。

(所以笑来老师的专栏啥时候出音频版?)

四,刘润——概率偏见。

刘润老师也是我最喜欢的专栏之一,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干货性最强。但凡企业高管或者创业者朋友我都一定会墙裂推荐。

他是唯一一个上线第一天就把全年目录都规划出来的专栏,单从这一点就足以见其专业度。这是《金字塔原理》中所倡导的一种之上而下结构化的思维方式,这也是我观察下来很多成功企业家做事的方式(最著名的案例如孙正义在创业之前就做了未来10年的损益计算表、预测平衡表、资金周转表及组织结构图)

但我要吐槽的是 019 关于概率偏见这一篇。

文中为了说明概率偏见举了这样一个栗子:

“ 你参加一个节目,很幸运获得上台抽奖的机会。台上有A、B、C三个道具门,一辆最新款的特斯拉就在一扇门后,猜对了,车就可以直接开走。

每个概率都是三分之一,你选了B。这时,主持人打开另外两扇门中的一扇,空的。主持人额外送了你一次改变的机会,问你是坚持选B,还是选另一扇门?

你会选择换吗?统计显示,大部分人会选择不换。理由是,现在只有两扇门了,特斯拉在每扇门后的概率应该是50:50,既然选什么都一样,还是相信直觉,坚持第一选择。

恭喜大部分人 …… 你们都错了。正确的答案是:换。从B换成另一扇门,抽中特斯拉的概率,会提升一倍。”

这个是数学上的一个经典概率问题 “三门问题”

当时我看到这个案例的时候,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因为太反直觉了,在文章中没有阐述推导过程,然而作为爱死磕的我,后来花了很长时间才理解了它,为什么中间换一次,概率就会提升一倍呢,我用通俗的语言来说下我的理解(不是数学科班出身,可能不准确,可以探讨)

因为一开始另外两扇门抽中的概率之和是2/3。你选择那扇门的概率是1/3。

这个时候主持人打开一扇门,里面没有。请注意,在这个计算体系中,你当初选择那扇门的概率仍然是1/3。 而对于另外两扇门,我们已经证明其中一扇的概率为0,而另一个门中的概率也就是2/3了,也就是说比你坚持之前的选择,概率提高了一倍。

从纯数学角度来说,似乎没毛病。但我这个人比较奇葩,对于跟自己的决策出入太大的概念,我会反复死磕,直到想明白为止,不然浑身难受。

我就想,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大,不是三门问题,而是百门问题呢? 依照上述的推论,那么我们的最佳决策就是,每次主持人打开一扇门,就换一次,在打开最后一扇门的时候,换一次选中的概率是99%,比坚持当初的选择,概率整整大了99倍!

那么作为理性人,我会选择为了概率最大化,在每次结果出来的时候都跳来跳去吗?

并不会。

因为在刚才这个计算体系中,确实概率更高了,但我有自己的一套计算体系。

我的计算体系就是,把每一次的选择都当做一个独立事件。

在三门问题中,第二次选择我就当做之前什么事没发生过,就是两扇门,概率各50%。 并不会因为之前开过一扇门,我就觉得那扇空门那1/3概率的“人品值” 转移嫁接到了另一扇门身上。

在百门问题中,即使最后换一扇门的概率是99%,我也不换,因为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两扇门,我只认现在,对于我来说概率就是各50%,中不了,就认了。

所以,对于这个概率偏差问题,数学家有数学家的解释,但在实际决策中,未必数字就是全部。

相关文章

  • 作为花了几千两银子的《得到》脑残粉,我必须来一把相爱相杀

    本人是得到的脑残粉,目前订阅了七个专栏。 得到可以说不仅仅是改变了我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甚至也改变了我的一些生活...

  • 1168-原则戒掉抱怨

    我们大家心中多少有个领域的脑残粉,我是笑来的脑残粉。在思考践行方面笑来老师的脑残粉是Ray Dalio 是个神人,...

  • 我是中国脑残粉

    我想了很久,我到底是用“我是中国脑残粉”还是“我是祖国脑残粉”来做题目,最终决定用前者,因为我想突出我这个脑残粉是...

  • 一文搞定常见的链表问题

    相爱相杀好基友——数组与链表 作为线性表的两种存储方式 —— 链表和数组,这对相爱相杀的好基友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接...

  • 相爱相杀,相爱相杀?

    相爱相杀 婚姻与爱情,这个话题古老而永恒,爱情多样,婚姻亦多样。多样性的呈现,一是在形式,二是在结果。 ...

  • 相爱相杀

    我们时常“相爱”偶尔“相杀” ”相爱”“相杀”好似清晨的粥,深夜的酒,知己与混蛋,二者好似阴阳两...

  • 看过以后写点东西是对票价最起码的尊重

    首先,我必须承认自己是韩寒的脑残粉,但必须强调的是虽然我为人比较中二可绝不是脑残。《后会无期》非常的韩寒风...

  • 相爱相杀之庄子与惠子

    最近的荧屏热播大剧,都有相爱相杀来比喻男女主角的情感纠葛!看罢庄子与惠子的小故事,感觉用相爱相杀,来形容两者的关系...

  • 戴着镣铐跳舞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最近国家对外的各种宣传,不管军事还是人文,都让祖国的“脑残粉”热血沸腾,作为无数“脑残粉”之一,我也深受影响,连最...

  • 2017-06-25

    自古最悲帝王家,父子相残,兄弟相杀的惨剧,几千年来,发生的不止一起两起。 太子兵败之后,参与作战和平叛的官员将领都...

网友评论

  • ee63e6ce18b9:罗胖在喜马拉雅发音频的时候每期都不拉的听,后来腻了,书还是要自己读才有意思,快餐吃多了只能是虚胖。
  • 饿狼君:最后一个问题相当有迷惑性的。我觉得有两个前提:1.主持人知道哪扇门后面有奖。2.主持人从不是中奖的那扇门中随机打开一扇。这样可以换一种说法讨论,从52张扑克里面抽取一张大王,你在随机抽取一张之后,有一种算法可以帮助你从剩余的扑克里面打开一张不是大王的牌。循环50次之后,你会觉得当初选的牌正确,还是算法排除后的牌正确呢?但把“算法”换成“人”之后,“复杂度”就会陡升。因为主持人没有帮你排除这么多选项的动机。人们没办法不想,这家伙开了那么多门,是不是为了忽悠我的?所以这就成了一个无关数学的问题,如果你认为主持人帮你,你就按他排除的换,如果你认为主持人害你,就坚持自己的答案:blush:
    瓜叔很real:@饿狼君 哈哈说的对

本文标题:作为花了几千两银子的《得到》脑残粉,我必须来一把相爱相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kc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