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倦行役,秋来瘦几分。
因看河北月,忽忆海东云。
客路八千里,乡心十二时。
寇准:臣命薄如叶,流离万里行白居易乐天好命逍遥自在,一曲琵琶行,一首长恨歌,今朝衣冠犹满坐,寥寥数语入史册。
张仁愿文武全才受人敬仰,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屡胜突厥守卫国土,一柄长剑倚天下,声名鹊起赫四方。
渭南“三贤”之名,独寇准一人,一语成谶,晚景凄凉,一生勤勉正直,一生忧国忧民,转眼皆成空。年少之时无意作的“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暮年当真是客死雷州,离海岸只有十里,远离家乡万里,可怜可叹。
年少成名之人,结局向来令人叹惋,秦有甘罗十二称相而后销声匿迹,唐有王勃声名鹊起而后落水英年早逝,而寇准其人,亦是难逃如此噩运,七岁作华山之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引兵客惊叹,十四岁时所作诗词已为人传颂称赞,十五岁时就能精习《春秋》,天赋异禀,年少有才,加家世优越,曾两度入相,可这样一个平步青云的少年不知收敛生性耿直而刚正不阿,终是含冤被贬,病郁而亡。
宋太宗,这个赐予他官职的帝王,虽是一杯毒酒赐死南唐后主李煜惹得名声受损,虽是烛影斧声”之谜未解而受人猜忌,虽是小周后之流言蜚语未曾断绝,可作为君王,勤恳于朝政,不迷酒色,不耽后宫,善纳他人之言,于他,亦是值得庆幸的。
初入殿试,有人告知他年纪尚小可谎报年龄,而他却一意孤行,认为不可有欺君之罪,终是凭借才华让从以年龄以资历选人的君王刮目相看。
因着向来忠言逆耳,因着治国大道难行,因着他不知变通,君王拂了脸面转身便走,而他却毫无顾忌抓住君王龙袍一角,劝人落座固执的陈述己见。如此大胆之举,古今只他一人,幸得君王赏识,以此事自喻唐太宗与魏征。
良臣遇明君,因是如此,君王因立储忧心,他便多加引导。君王因流言积郁,他便好言相劝。岁月难逃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在他最大放异彩的时候,君王辞世,虽有诸多遗憾,不如抱憾前行,与其为此忧郁,不如辅佐江山安稳。
宋真宗,年轻气盛的帝王与从政多年的他,从最初的相互扶持到后来的日渐猜忌,未变的是他一如多年的忠心,变的是君王受人蛊惑的非议。
彼时,太宗因外界流言蜚语不知立自己孩儿还是立大哥之子,若非他善于引导,太子之位尚有争论,君王对他是感激的。
彼时,身为太子的君王与先王一同出行,百姓高呼少年天子,惹得先王眉头紧躇,心身不满,若非他劝谏得体,太子之名亦难定夺,君王对他是依仗的。
彼时,辽国举兵来犯,朝野上下无心迎战,一味只想割地求和,唯独他一人力排众议,建议君王亲征,因而士气大振退人之兵,虽有澶渊之盟,百姓无忧,山河未破,亦不失为良策。
太子之时便知他才华横溢而生性耿直,遇事较真而得罪他人,如今贵为君王虽迁升他为相却心存忧惧,不知他是否能安抚朝臣。可笑的是,朝臣虽可抚慰,污泥却难澄清,君臣对他信任有加,君王却因污泥所染而日渐疏远。
《暇日》
江楼昼静春阴变,日午帘空飞乳燕。
帆稀客散野岸空,隐隐遥峰望中见。
《病中诗》
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
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
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
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昔日,他在京城府邸登楼远望,暮色苍茫,心绪如飞,尚且称之贵胄子弟的逍遥叹,如今,落魄潦倒贫寒度日依靠百姓才勉强有了住房,既知朝中乱象,却无力为之,积郁成疾,郁郁而终。
他病故于雷州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但因所拨费用有限,灵柩运至中途,钱已用完,只得落葬于洛阳巩县,一身功勋,一生勤恳,到头来,却难以落叶归根,应了年少戏言。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