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儿时伙伴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回老家了没,我说没有,他有点失望地说,“赶上春节,原本想着在一起聚聚的”。寒暄一番后,聊着聊着也就没有话题了,互祝平安,挂掉电话,心里忽然生出曾经在一起玩耍的点点滴滴。

我们总会交接新的朋友,然而老朋友却一个个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即使往日再要好,分开之后生活和圈子都变了,话题也越来越少,联系也越来越少,终至到后面即使见面也只是简单地叙旧。有人说,世间最痛苦的不是未相知,而是相知后的陌生,我们曾经都把彼此当做很要好的朋友,而现在只能在一起“呵呵呵”、“哈哈哈”了。更让人伤心的的是,我们都能清晰而敏感地感受到这种疏离感。
人生就是不断地离开与融入,成长的代价就是新朋友不断变成了故人直至遥远的记忆。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还会感受到生死的离别,从朋友分离到生离死别,我们会越来越孤单。

星是我儿时的玩伴加小学同学,我们原来在一起上学下学,一起上树掏鸟,下河摸鱼,一起各种恶作剧。初中时,我们分到了不同的班,但仍然习惯于放学后一起骑行5公里回家,只是不再像小学时那么整天腻歪了。后来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初一留级后,我继续上初二,可供我们闲聊的共同话题便少了很多。两年后,我离开那个初中,去市里上高中了,他还在那个初中上初三。
再后来,我们先后上了不同的大学,每年寒暑假还会相聚,但平常的联系也不再频繁。那时他沉迷于古文学,开始写一些古体诗,而且沉迷于古人的生活方式,谈古论今必推崇古人。他上的是一所西安的三本院校,什么专业已经记不清了。等他毕业时,我已工作,就此分别后貌似还见过一两次。每次见面他好像都心事重重,而又有点自我封闭。最后一次相见是至少七八年前的春节,我回老家后去找他,但我们只是聊了聊热播的《水浒传》而已,他有意的回避一些话题,好似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道墙,我们的往昔就此打住。后来打过几次电话,也只是聊聊各自的生活起居,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我们就此失去了联系。
小时候,他妈和我妈因为我们的关系,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如今他们依然很要好,只是他妈也从不提及他,即使对我妈,讲述最多的却是他的弟弟。我不知道,他在经历着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只是从我妈零星反馈的消息里知道他还未结婚。我结婚后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接父母同住后回去更少了,我们就此淡出了彼此的生活。
至今,我还会偶尔想起我们儿时的故事,以及他沉迷古文时,学着古人的模样给我吟诵自创古诗的情景。然而,我们终究在自己的车道上行驶了,曾经已然成了曾经。生活中,这种别离是很让人伤神的。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新交的朋友已经很难再有那种深度和默契。

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他恋恋不舍的是那个脖子里带着项圈、手执钢叉,精灵勇敢地在月色中和他一起插刺猬的少年闰土,那个时候,他们就是伙伴,他们只是伙伴。多年后鲁迅再回故乡,只能吁叹生活对人的磨砺,他们曾经的亲密无间就此成为一段往事,而且他还很清醒的知道,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我的童年里有你,而你也将永远留在我的童年里。各自珍重吧,我亲爱的兄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