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同学丽青的女儿考上了北大,同学群炸了窝,鲜花掌声过后,私下都犯起嘀咕:她那时学习一般,当初也只上了个普通师范,老公是个水厂工人……
咋教育的?
丽青从不群聊,像小时候一样,沉默寡言。于是大家一起去加她微信,一时间丽青成了香饽饽。
丽青似乎很忙,艾特不出来。打开她的微信圈,我吃了一惊,那个有点x形腿的瘦弱女生已经变成一个气质高雅的中年女人!
我翻阅她的文章,心里的谜团逐渐揭开,原来丽青十多年前就投身教育培训,而且取得了教育硕士学位。
在最新的一篇文章里,她写了自己与女儿的故事。文中写道:“孩子一上小学,我下决心放弃了乏味的工作,逼着自己从头学起,目的就是给孩子做个榜样。”
我从头读到尾,感慨万千。我们大多数人一做了妈妈以照顾孩子为由放弃了自己的修炼,而丽青却另辟蹊径,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她熬了三年最后考上社科院,靠丈夫的薪水和自己做家教写文章读完了书。
“女儿的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说妈妈比她学得勤奋,她觉得惭愧。”看得出,丽青很欣慰很自豪。
抛下三年级的孩子,独自赴京读书,与一群豆蔻年华的孩子成为同学,丽卿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常常打着手电筒在被子里看书,几乎不逛街,三年没买过新衣……”
对于大城市条件优渥的家庭,孩子上顶尖大学不算什么大事。而在一个中部地区小县城,这是几十年不遇的奇事。丽卿凭着狠劲,最终从事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同时也成功地带动孩子进入优生行列。
怎么可以让孩子变得优秀,八仙过海各有妙招。但这些孩子背后,少不了一个厉害的家长。
董卿在接受采访时,声泪俱下地回忆起父亲对她的严苛,虽然苛责到不近人情,造成了女儿一生难以摆脱的紧张情绪,但董卿对父亲是感激的。
她说:“我爸爸自己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就是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就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所以对我也有着这样的期望,觉得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董卿说,爸爸是个很严谨、很坚忍也很善良的人,很庆幸自己身上继承了他的这些优点。
爸爸的教育,让董卿学会了坚持和忍耐,她从毕业后考入浙江省话剧团、浙江省电视台,到两年后被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录取,再到离开已经生活安逸、小有名气的上海,进入不知前途几何的央视西部频道,经过十年的打拼,最终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那一刻,她彻底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以后,会不会用这种方式对他,我很害怕,因为我本能的觉得,我会,因为我认同了我父亲的这种方式,我现在觉得,他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
董卿是名人,我不要孩子成名,我只想让孩子做个幸福快乐的普通人。可能不少家长和我一样有过这种想法。
我一直是虎妈狼爸的反对者。我笃信孩子应该顺其自然,自由发展。所以我从来不给孩子报班,也不会列提纲做计划要求她成龙变凤,直到孩子初二那年,我听到父女俩的对话。
丈夫说:初二了,得抓紧学习了,不能一回家就看手机,明天开始早起……
没等丈夫说完女儿抢白道:凭什么呀?你们俩一天玩儿的不比我多? 我才不早起,我要陪我妈睡懒觉!
我顿时觉得自己的确是个不合格妈妈。女儿的成绩不上不下的,班主任说她很灵气,就是散漫没进取心,也不爱吃苦钻研。看来不是孩子的原因,是我做了个坏榜样。
读了丽卿的教育经历,我从暑假开始操练自己,和孩子一起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女儿开始非常抵制,我便拿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女儿一看来了劲儿,提出要互相监督,做不到罚款。我心里有点虚,但想想丽青受的苦,立刻咬牙答应。
从八月份到现在,我欣喜地发现,开始拼命挣扎才能做到的事(如早起锻炼,读书写心得)已经变成了习惯。当我把十万字的读书心得给女儿看时,她呈上了月考排名进步40的战绩。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所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这并非指有了子女,父母便自动具备了做导师的能力。不学习,不自我教育,不自我提升的父母,没有资格教育孩子,有的甚至会拖孩子后腿。
小姨的儿子如此评价父母:“我爸妈,除了干活就是玩麻将,啥都不懂。我高三报志愿,都没个商量的。70多的爷爷都比他们知道的多,爷爷每天读书看报纸。”
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认为,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好榜样。
“以教人者教己”,众多成功的案例证明,严于律己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更有权威,孩子也更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