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的儿童观 4/4

作者: 三珏 | 来源:发表于2017-05-03 16:27 被阅读62次

    《庄子》中的“儿童”(下篇)

    山木第二十

    原文: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翻译: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

    《山木》一章通过林回、捕蝉等例子,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象,要深思熟虑、深究其根源。祸福相依、无用之用,世事无常,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居安思危。

    选句中,林回为了孩子舍弃碧玉,我想,要是婴儿不柔弱不珍贵,林回也不必舍弃碧玉吧。后文又说“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所以林回是将自己同婴孩相提并论了,在这里,他不仅承认了婴儿的柔弱,也表示了婴儿的“君子”性情,“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也就是率真、顺化、淡泊。

    转化为形容儿童的词语则是率真、没有功利心。

    知北游第二十二

    原文: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翻译:玄德将为你而显得美好,大道将居处于你的心中,你那瞪着圆眼稚气无邪的样子就像初生的小牛犊而不会去探求外在的事物!

    《知北游》一章是在告诉我们,在探寻道的真谛上,如何更加接近于道——不闻、不言、不见、不为,道自然就出现了。

    新生之犊无求其故,必求其内。与世无争、不关心外界纷扰,那这个人的心灵一定是守虚静的。下文有具体解释:“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朴实的心思返归本真,而且并不因为这个缘故而有所矜持,这句点明了儿童的纯真,也体现了儿童行为的自然,不谦虚、不矫揉造作,只是落落大方地接受。这样的人因为太单纯所以“不可与谋”,可谓无用之用。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计算良久但运气和机会也不可或缺。没人找无心机的人谋事,那他就可以远离勾心斗角的纷争,自由徜徉在丰富博大的内心世界。

    结合《应帝王》中“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我想到现今人说的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慢慢开窍的过程。生活中总听到说“你某某方面还没开窍”,说不定就是从庄子这话来的。

    庄子将心智的成长形象为人的五官七窍,认为人最初是没有七窍的,也就是没有心的(无心),但刻意开了窍,有了自个儿的心思,这人就不再自然了。有句话说“人从出生开始就走向死亡”,我们年龄渐长慢慢老去,不是因为时光,而是因为我们越来越远离原本可以让我们永恒的本初的“和”的境地(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因为我们开窍了。

    这一段中儿童的特点是纯真,没有心机。

    庚桑楚第二十三

    原文: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据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翻译:婴儿整天啼哭咽喉却不会嘶哑,这是因为声音谐和自然达到了顶点;婴儿整天握着小手而不松开,这是因为听任小手自然地握着乃是婴儿的天性与常态;婴儿整天瞪着小眼睛一点也不眨眼,这是因为内心世界不会滞留于外界事物。行走起来不知道去哪里,平日居处不知道做什么,接触外物随顺应合,如同随波逐流、听其自然:这就是养护生命的常规了。

    原文: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翻译:婴儿活动不知道干什么,行走不知道去哪里,身形像枯槁的树枝而心境像熄尽了死灰。像这样的人,灾祸不会到来,幸福也不会降临。祸福都不存在,哪里还会有人间的灾害呢!

    《庚桑楚》一章体现了“扰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告诉我们应“乘物以游心”、保持心态平和、最好是忘心,这样才是保全自己又让社会太平的万全之策。还值得一说的是,“游心”是介于“入世”与“避世”之间的,明确来说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状态,做想做的、该做的事,远离与己无关的、扰乱心绪的事。不是自私,而是由内而外的冷漠、无心,让心保持沉睡、没有开窍的状态。

    在儿童身上,游戏心理就是“游心”很恰当的体现。游戏,从几位大家给它的定义中,我发现游戏是需要特定情景的,再加一点规则,然后做一些像现实又不同现实的事,这种“事”我想简单概括为模仿。因为现实是基础,思维的运作是派生的。

    结合《天道》中君王治国效仿天地才可取,儿童成长模仿社会环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这里“社会环境”对儿童而言是大自然。由于我们远离真正的大自然时日已久,给儿童的误解也就在所难免。儿童的游戏多是从模仿出发,加以自己的创新,游戏过程是活跃思维、发泄情绪、步入新世界的过程。几乎所有粘“儿童”的东西,儿童影视、儿童文学、儿童玩具,甚至儿童套餐(食物),我觉得都是在为方便儿童模仿服务。前文《人间世》中“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一句也是模仿的体现。儿童自我意识尚未发展,大脑是一团懵懂。大多数人长大后记不得自己三岁前都干了些什么,这就是很直观的游心的证据——没有心、没有记忆,只是在盲目的动物本性的驱使下进行模仿。

    《庚桑楚》这两段觉得是重点,因为庄子直截了当地说明白了婴儿是道的化身,婴儿是精神的至高境界。

    所以婴儿(儿童)的特点是没有心思、单纯、盲目。

    徐无鬼第二十四

    原文:黄帝曰:“……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翻译:黄帝说:“……我还是要向你请教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听了拒绝回答。黄帝又问。”治理天下,跟牧马哪里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去除过分、任其自然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这一句觉得很有意思,黄帝向牧童问治国方法。牧童的方法“去其害马者而已”,就是不要过于纠结治国方法,要顺其自然,为无为。通过“不敖无告,不废穷民”等方法,且不“使民心竞”,把握好平衡,这样才能治好国家。

    牧童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在放牧时就做到了顺其自然,而且发现行之有效,牧马不会很累也能让它们不乱跑。所以这段体现的儿童特点是行事自然而然、顺应自然。从黄帝两次问牧童,他才开口的这个细节,还能看出牧童的虚静,有些低调不争、韬光隐晦的意思。

    外物第二十六

    原文: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

    翻译:摒弃小聪明方才显示大智慧,除去矫饰的善行方才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婴儿生下地来没有高明的老师指教也能学会说话,只因为他跟会说话的人自然相处。

    学一门语言,语言环境很重要。出生在两国语言家庭中的孩子,多半父母的国语都能说上。即便不是混血,在国内大部分人会说普通话也会说家乡方言。都说学语言的黄金时期是在年少,因为他们脑中没有思维定式,所有的语言发音、语法逻辑都是新建的,所以学得很快。而学习第二门语言的时候,比如中文母语者学习英文,英文是音标文字,中文是象形文字,已经掌握中文之后,再解构原有的语法体系学习英语、或者读法语中的颤音就会很难;而北欧地区同国内各地一样,都是同样的语言,只是小片区间的发音方式有一点差别,这样的差别就比较容易掌握。

    所以这一章中体现的儿童特点有单纯、自然。所谓虚怀若谷,有容乃大。儿童要足够的“虚”,才能足够轻易得学到知识。

    《庄子》一书中提及儿童的段落我暂时只找到这几处,总的来说,书中体现的儿童的特点有纯真、没有心机、没有功利心、敏感、柔弱、善良。


    总结

    再将老庄思想合二为一,道家思想中,我觉得“婴儿”(或儿童)的本质是“道”,他们只是将道比喻成了“儿童”,所以道的概念或许就是儿童的特点。老庄将婴儿与道相提并论,可见婴儿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就像现在“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一样。儿童因其纯洁,在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可塑性。道家的终极理想是大同社会,儿童的成长越是得到正确引导、越接近道,国之未来就越接近大同社会,应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吧。

    这样看来,“儿童”在书中是“道”的化身,儿童象征着道的至高境界:自然。儿童的柔弱因其貌不扬,在道家视为“玄德”;儿童说的话因其漫不经心,在道家思想中为“卮言”;儿童做的事(=玩的游戏)因其盲目跟从,在道家看来是“无为”;儿童的思维因其尚未发展,在道家理解为“无心”。结合整篇文本,“儿童”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则是“道”的具体表现:精力旺盛、纯真、柔弱、没有功利心、善良无害和没有戒备之心。

    精力旺盛,从生理上说,儿童的思维与身体活动频率都比成人高,而且他们休息的时间也比成人高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所以长时间的有力气活跃。从心理上说,他们广纳新事物,又不断地模仿学习,因为不是可以刻意而为之,所以并不会消耗太多能量。

    纯真,因为儿童未经雕琢,诞生于世,是最朴素、最原始的状态。

    没有功利心,因为儿童说话做事都不抱有目的性,他们自我意识尚未发展,也就没有私欲。

    善良无害,因为在儿童眼中,没有善恶区别,也没有好恶之分。“善良”是从思想上而言,儿童没有恶意;无害,是从行为上而言,儿童柔弱,没有攻击力。

    没有戒备之心,这是 “纯真”、“儿童不分善恶”两点结合起来的派生物。因为纯真,所以能接纳万物,包括“恶”。


    参考资料:

    王孺童,《道德经讲义》,中华书局,2013年。

    王蒙,《老子十八讲》,三联书店,2009年。

    刘文典,《庄子补正》,中华书局,2015年。

    陈鼓应《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中华书局,2015年。

    高立民,《有无“之间”——庄子道论释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颜世安,《庄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庄的儿童观 4/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xl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