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犹未尽”出智慧

作者: 甘肃__王兴邦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11:28 被阅读169次
“意犹未尽”出智慧

01

一轮复习开始,学生课堂交流《赤壁赋》,最后聚焦于课后第四题。

问题表述: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大量名篇。如何看待“穷而后工”这种现象?你还能够从给的文学家之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小组展示从高生翔开始,他分四点来谈。首先解释“穷而后工”,多指作家历经人生挫折苦难,最终写出好的诗文。他举到司马迁、杜甫等人,他们都是身处逆境,不改初心,笔耕不辍,有佳作传世的例子。又说“不穷”能写出佳作的不多,也举了例子,“穷”和“不穷”都是一种生存状态,关键看你怎么应对。我补充说:不如把“不穷”改为“达则兼济天下”的“达”,更好表述些。

高生翔站讲台有气场,肢体语言配合得好,解读到位且具体,举例都是课本的,板书和表达条理清楚,激发了大家讨论的欲望。

“意犹未尽”出智慧

02

既然大家意犹未尽,那就先不结束讨论,索性让他们说个痛快!

曹锋首先发言:“穷而后工”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创作境界。身处于逆境,仍然坚持不懈,写出好的诗文,这样作家除了苏轼,还有杜甫、屈原等人。有时候,“忧患”“苦难”会是你成功的动力,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然,也有“不穷”出佳作的例子,比如莫言、毛泽东等,李白的生活其实也很顺的,照样写出好诗。人生于世,顺境与逆境都说常态,最终能否成功,关键看你的胸襟气度了。

张炯辉边比划边说:我想到“知耻而后勇”这句话,文人们科举失败、官场失意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就要换一种方式,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比如《离骚》这首抒情诗,就是屈原的“牢骚话”。屈原能写出这样的名篇,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不甘心失败的勇气使然。许多文人都一样,人生之路受挫后,不愿接受对手的白眼,又不甘于政敌的羞辱,躲进小楼成一统,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华章。

王泽龙站起来就说:我从“寒门出贵子”说起,“穷”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一种精神状态。“寒门”也不都是穷人,好多名家并非生活条件差,而是遭受的打击太多,“穷”则思变,就要跳出寒门,摆脱困境,光宗耀祖,发愤读书,改变自身和家庭的现状。所以,有了自身的遭遇和后天的努力,他们的诗文也就“工”了。

谢珊珊常能出语不凡:“穷而后工”给我的启示很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个人和天地,和人类历史长河相比,真是太渺小了。所以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今天受挫了,心态不好了,明天会怎样,未来会怎样,都不好说,要紧的是坚守初心,做好以后的事。像苏轼、屈原、杜甫等人,保持一颗平常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珍惜眼前,做好自己,才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杨丽娜是第二次发言,她反复强调“穷”的精神内涵,坚守自我,坚守初心。她举孔子话,“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颜渊的安贫乐道、乐而忘忧的精神,和“穷而后工”的文学家是一样的,都给我们许多人生启迪。杨丽娜的课堂展示,居然写了大块黑板,都是自己的感悟。她是能结合书本,活学活用,举例恰当,把课文读懂读透的人。

我的总结是:“穷而后工”这话题,五位同学交流,各有侧重点,也各有特色,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穷而后工”本来是说写文章,大家却能意出尘外,谈的更有高度和深度,这是一种开放思维,也是成功的课堂互动。我再补充曹锋的意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论“穷”还是“达”,都能用平常心对待,毛泽东就是这样例子,他的诗文都很“工”,穿越古今,无人能及,这源于他的大胸怀和大境界,我们常人又怎能相比呢!

“意犹未尽”出智慧

03

荀子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话一般用来评价学生,我觉得更是老师对学生的希望。圣贤书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不是用来顶礼膜拜的,而是要领悟其精髓,要我们不做书本的奴才,超越书本,超过前人,超过老师,做个性的自己。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敢地说大声地说,说错了也没关系,有老师和同学补充呢!在合作探究中,在交流辩论中,学生眼界开阔了,思维放开了,语文素养提升了,这是比考好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交流要讲究策略。先完成文本学习,再小组专题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展示。这样的自主学习流程,学生动了起来,内容又很灵活,交流广泛而且有效。其中,小组长的作用很重要,要发挥引领作用,组织有效的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也要遵循教材的规律,比如课后问题,四道题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好材料,教师一定要用好它,达到“回归课本”的复习思路。实践证明:在这节课上,7班同学的交流是成功的,尤其是5位同学的发言,引领了课堂交流的高潮。

有收获也有遗憾,第6组没有参与。主要是我安排不到位,每次有一名同学展示,结果存在应付了事,等靠他人的思想,发言又不得要点,照本宣科,大而化之,大家不太满意,小组成员也丧失信心,没有了凝聚力。所以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全面,进行方法指导,强化执行力因素,这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意犹未尽”出智慧

04

这节课,对“穷而后工”的探究是成功的,如果让7班同学写这篇作文,我相信他们会很棒的。我的感悟是:偶然的心灵碰撞,也会产生智慧的火花。

要相信学生,放手学生去思考。多次的课堂展示,他们把要点写在黑板上,登上讲台去讲解,好多同学要点清楚,举例恰当,发人深思。学生有收获,我也有收获,我的简书文章,好些想法和构思都来自学生,所以我说,课堂也是很好的写作资源。

要创新方法,注重学法的指导。我设计的几个理念:纲举目张、提要勾选、见微知著,入室升堂,从内容到方法都予以设计,学生复习就有了把手。课堂讨论与展示,一次,两次,三次,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大家就好掌握了。交流过程中,不干扰学生,让他大胆去说,教师及时点评,既是要点的提炼,也是对学生的鼓励。持之以恒,不断更新,复习思路就形成了。

要静待花开,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验告诉我,大多数的课堂,学生时间不够用,考虑不充分,交流往往浅层次,学生智慧含量不足。所以,不要怕时间过长,都是农村的孩子,无法和都市学校相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其做充分的准备,交流就会有效高效。学生互动时,也不随意打扰他们,他们喜欢的话题,不要怕说错,尽管让他们去说吧。课文本身就很人文,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编者的重点,也是重要的考点。专家和学生的感知应该是相通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提升思维品质,鼓励个性化思考。那天的“时事点评”,王泽同学说“材料一般化,观点也没深度”,我肯定他的说法。课堂交流要有专业水准,要选择热点焦点,要有思维的高度,要有思辨的价值,都说格局决定高度,这就是思维“格局”。我们相信,总会有同学思维很超前,思考有深度,出人意料,发人深思,带来课堂的高潮。所以,鼓励学生的大胆发言,肯定课堂的个性思维,这就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舌头能生智慧,肯定学生的“意犹未尽”,这也许是课堂的契机,也许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意犹未尽”出智慧

相关文章

  • “意犹未尽”出智慧

    01 一轮复习开始,学生课堂交流《赤壁赋》,最后聚焦于课后第四题。 问题表述: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苏...

  • 【2015年读书笔记】57、《银狐》

    12月26日:《唐砖》《大宋的智慧》之后,孑与2新书《银狐》开始连载了,已出的24万字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 (以...

  • 村里出智慧

    村里有两个邻居,左邻右里,一家姓杨,一家姓丁,墙与墙隔条马路不过50米,两家不知打何时起,开始比着过日子,他家院墙...

  • 闲暇出智慧

    偶然在朋友圈看到晓辉对俊华追剧的幽默点评“追剧出作家”,我立刻想到了亚里士多德的“闲暇出智慧”。 闲暇出智慧的背后...

  • 闲暇出智慧

    人生于世,大多数是忙忙碌碌的,忙着上班,忙着养育下一代……,唯独忘记关爱自己,抚慰自己! 习惯于忙碌是可怕的,因为...

  • 这本书我觉得看几遍都不嫌多

    今天,我终于把《人生的智慧》这本书看完了,看完的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还应该多看几遍,意犹未尽。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

  • 附中交流

    闲暇才能出智慧

  • 2019-11-05

    言语、行动,皆出智慧

  • 意犹未尽

    断裂了 无法拼接 开花了 没有果实 分岔了 不能再修饰 是黑色 是金黄 是白色 什么样的 什么人的 有你你都在 意...

  • 意犹未尽

    辻村深月的《告别世界的最佳方式》。说实话第一遍读到五分之一我就放弃了,我一度很不理解剧情中的中二行为,很荒谬,很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犹未尽”出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dy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