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写作,你的文章会更出彩

作者: Darren谈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8-01-10 00:54 被阅读288次
    《谈写作》系列之十一

    前面一篇文章里,我分享了对素材进行加工的两个步骤:第一,问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自己是否相信这一中心思想,以及手里的素材是否支撑这一思想;第二,对素材进行排列组合,主要是对直接引语、间接引语、概述性内容以及描述性内容四种素材进行合理的搭配。今天这篇文章,我将继续分享如何对素材进行筛选和处理,从而让你的文章更出彩。

    细节性素材越多越好

    如果你写的是一个故事,那丰富的细节将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大家都爱充满细节的故事,主要出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充满细节的素材能增加故事的可信度;第二,充满细节的素材能使故事更有张力,同时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第三,细节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窥私欲”。很多优秀的文章和作者都深谙此道,以自媒体“老道消息”为例,它的创作就遵循“三从一大”思想,也就是从情、从史、从秘,大信息量。这里的从秘和大信息量,绝大部分都是丰富的细节描写。

    细节素材包含很多种,比如细节性的动作、情节和素材等。以大家熟知的《孔乙己》一文为例,在文中,鲁迅先生描写了孔乙己的穿着细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从这段简短的文字里,我们能得出哪些关键信息?第一,孔乙己好面子,所以他一直穿着长衫;第二,长衫又脏又破,似乎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了其即穷且懒。这些细节信息能让人物形象更生动。

    但是,也要避免为了细节描写而细节描写的情况。很多人在写故事时以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穿着开始,但这些内容和后面的情节没有关联,也没有展现人物特质,所以属于冗余信息,要予以删除。

    尽量避免说教性内容

    人性是反说教的。所以,当我们想传递一个观点时,最好把观点包裹在故事里。拿鸡汤文来说,实际上,绝大部分鸡汤文都有其核心观点,但是人们爱读,是因为鸡汤文充满了故事,人们阅读时思想负荷不高,感觉很轻松。

    通常,鸡汤文的套路是这样:故事一+小结一+故事二+小结二+故事三+小结三+总结升华。每一个小故事都会跟着一段总结,但文章的主体还是故事,所以就会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提到这里的小结和总结,我认为很有必要谈谈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海明威提出的“冰山理论”。根据“冰山理论”,写作者不必把所有话都写出来,要像国画那样,要有留白,在某些地方营造“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所以,如果想用故事来讲道理,避免将道理说得太多太透。话且保留三分,让读者自行品味。拿《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来说,作者在文中并没有讲太多大道理,但读者却能从故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所以,文章尽量做到真诚,以平等的态度来和读者沟通交流,避免高高在上的说教,否则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数据是毒药,但也并非无药可救

    数据是毒药。如果文章中有太多数据,读者很可能没耐心读下去。所以,写作时尽量避免使用数据。

    但是,如果数据无法避免,如何处理?第一是使用图表,第二是对数字进行转化。关于图表的制作,根据我的使用经验,Excel和Tableau都是很好的数字可视化工具。至于如何使用就不展开详谈了。这里我想谈一谈数据的转化。

    这里有一句话: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9,208,300余人由于缺乏足量的维生素摄入,因此患上了夜盲症。如何对这句话中的数字进行处理?

    第一是进行四舍五入,将这句话修改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3,000万人由于缺乏足量的维生素摄入,因此患上了夜盲症。这样修改就会好很多。

    第二是用比例来表示,将这句话修改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5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因缺乏足量的维生素摄入而患上夜盲症。这样就会感觉更直观。

    最后总结:写作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细节素材,同时删减说教性的内容素材。对于数字性素材,要进行四舍五入或者使用比例的方法进行处理,使其更直观明了。做到这几点,我们的文章就会更加出彩。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写作,你的文章会更出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hn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