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非首发,且有修改,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7期“味”专题活动。
民以食为天,“食知其味”,“吃嘛嘛香”是人们相互之间最接地气的祝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滋养一样的味蕾。
自古以来,南方地理条件相对优渥,山川延绵,水流不息、土壤肥沃,森林植被繁茂,能搬上餐桌的食材亦相对丰富一些。
南方的故乡地处鱼米之乡,每天必吃的是大米,煮大米稀饭,大米干米饭。吃剩的米饭第二顿可以用来炒米饭,有蛋炒饭、油盐炒饭、酱油炒饭、豌豆粒胡萝卜炒饭......单是米饭种类这一项,就够摆一桌。
大米粒的零食有落口消、炒米、锅巴等。
儿时,常有邻乡的老人背一小机器走街串巷吆喝“扎落口消咯”,而后在村口空地扎将下来,不出一会儿,小娃们定会蜂拥而至,有些甚至会央求父母跟着一探究竟,于是村民们陆陆续续端着大米排队对等着扎落口消。
大米碾碎后的米浆包裹在螺栓口,随着手柄摇动,迅速形成空心管,另一人在在一侧辅助,摇的时间越长,白色空心管越长,大约长至80公分时,辅助工就咔咔咔对着两次,将爆好的落口消堆放在透明袋里。小半斤大米,爆满满的一大袋。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类似这种,但不会爆响小孩子们蹲在一旁看得聚精会神,口水直流。为何叫“落口消”?因为入嘴即化,落口就消。
对家有学子的家庭而言,每家必备的零嘴食物是炒米。有了炒米,每天上学,仅需一分钟就能搞定早餐。
一锅清水烧开,舀一小勺炒油腻腻白花花的猪油,放入沸水煮化开,打一个鸡蛋花,迅速倒入炒米,锅铲搅拌几下,就可以盛起食用了。蛋花的绵软中和掉猪油的油腻,浓香扑鼻,佐配一小碟腌萝卜,嘎嘣一口,沉醉绵久。
炒米的制作过程很简单,淘去沙砾,冲洗干净。一面大铁锅,一把大大的长柄铲子,一把筛漏,工具备齐,就可以启动了。将沙砾放入大铁锅中,大火翻炒至滚烫(用的是柴火灶),倒入大米,同时翻炒,只听得啪啪啪作响,米粒在沙砾间起舞旋转起跳,细瘦透明状的颗粒,砰砰砰变身成白色的小胖子。
泛着米香的炒米,保质期很长待所有米粒悉数变身成功,就可以用筛子舀起,一手端起筛子,另一手敲打筛边,让沙砾从缝隙中掉落回到锅中。沙砾过滤完毕后,将炒米倒入干爽的空盆,一旁的小伢迫不及待抓起白花花的炒米放入口中,结果下一秒就呲哇乱叫“哇哇哇…好烫呀!”,大人赶紧夺过盆子,呵斥住“搞么斯,小心点!”
小伢一边吐着舌头,一边用手扇风降温,眼睛还不停地往锅里瞟,又不甘心,想让炒米快点凉下来,深呼吸一下,憋紧嘴巴,一口气吹出去,炒米四处飘散,如冬季正浓时烈风的裹挟的雪花片,洒满了一地。“你个伢,几浪费啊…”大人怒了,挥手就是一下,小伢挨了一记手掌,泪眼朦胧,可怜巴巴地蹲在一旁,眼巴巴地盯着,脑袋随着翻炒,起锅而上下晃动......像是捱了一整堂课,猫了许久后,小伢终于按耐不住了,冷不丁出其不意抓一把塞入嘴中,淡淡的甜,温暖脆爽,满满的一口,米香四溢,回甘无穷,仅仅一口是不够解馋的,再抓一大把,一旁的大人宠溺地笑了,“慢慢吃,不着急,多的是。”
让人眷念的,还有麻糖。每年腊月初,大人们早早地准备好麦芽,用水泡发,要经常定期换新水。小伢们会相约着每天串门,看谁家的麦芽发得快长得长,输了的小朋友要请客吃一粒泡泡糖。
终于等到了腊月廿四小年,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熬制麦芽糖。大火攻势下,麦芽在大铁锅里慢慢成了褐黄色液体,铲子匀速搅动。成了金黄色透明状,麦芽糖形成了,拿起筷子粘一下,透明薄薄的一层硬化了,将锅里滚烫的麦芽糖取出,倒在干净的石磨,圆形石磨的中心缝里立着一根光滑亮洁的粗擀面杖。
扯麻糖迅速将麦芽糖汁一点点盘到中心的擀面杖上,一圈一圈的扯动,随着扯动次数越来越多,麦芽糖也慢慢降温,由褐黄色变成金黄色糖瓜了。扯麻糖不止是个力气活儿,还讲究团队协作,一般是两人配合,家里兄弟姊妹多的,轮番上阵,还要把控好交接节奏,换手时还不能慢了动作,否则麻糖会疲软垂落,再扯起来就费劲了。一人盘糖,另一人拽着拉扯,越扯越长,拉扯越久,麻糖越硬。直至扯不动了,才得以作罢。
咬一口,甜润沁心拿着小锤敲打麻糖,分解成多个小块,以便存放备用。拿起一块 ,猛咬一口,会硌到牙齿含在嘴里慢慢融化,甜润沁心。
提起年货,南方备的年货有很多:油炸翻绞子,因面皮翻转,被称作翻饺子,手艺好的人家炸出来的是金黄色。
还有五彩颜色的荷叶子,用糯米汁熬成,有时会放入食用色素调配出不同的色彩,待风干后切片保存。预备食用时,单片放入油锅,面片膨胀,边角缓缓收紧,因外形类似荷叶,被称作荷叶子。
糖馅儿手工饼,与云南的鲜花饼类似,直径约五六厘米,每十个包成一筒。多以喜人的嫩粉色软油纸着以包装,是喜宴必备之伴手礼。
儿时饱尝的美味还有很多,煨豌豆、腌豆豉、锅盔......每一道都有一份专属记忆。
现如今,不管脚步遍及哪个城市,即便远离那生我养我的那片天地,心中仍念念不忘的是潜在岁月记忆老家的那一口汤、一颗糖,最魂牵梦绕的还是那牵肠挂肚的乡味,更不易割舍的是那再也返不去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