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香味俱全。be good in color, flavor and taste.美食就如京剧,讲究个神,心,景都合一
总碰到人在拒稿之后来理论个几声的,为什么要拒稿,难道番茄炒鸡蛋就不是美食了?青菜面就不是美食了吗?
或者是,我这图片拍的这么好看,为什么要拒稿?
又或者,也有来指责说主编喜欢美图的,普通的图片就不收了。
我诚惶诚恐受不得这指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不但爱图美,也深爱文字之美。
01美食确实是食物,但食物却不一定就是美食了
诚然美食是食物,但是食物却不一定是美食了。
这一点逻辑我想看官们是明白的,也不会浪费口舌与我来争辩。就拿这一碗青菜面来做引子,怎么就不算美食了呢。
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见过,说一家老字号的面店,师傅每天夜里三点起来,开始拿牛骨熬汤,牛骨也不是普通的牛骨,是供应商精选特供到这家专用的牛骨,只取这么几个特殊的部位,然后骨头得熬足了时辰,才算是做成了汤。再说到面的部分,掺几种谷子做成的粉,揉多少下,用多大力,放多少水,放个鸡蛋,鸡蛋是用的哪座山哪个村特产的母鸡生的,都需要讲究。最后这青菜,以前是这家店,自己的亲戚种好了送过来,再后来选哪个有机菜品供应的哪个品牌的青菜,青菜的口感,脆劲,都要受到检查。
一碗面当作一个产品,当作一个项目,每一个组成都严格把控,或者你拿个最近流行的,文艺的词来形容——匠心。拿这一碗青菜面,与自己家给的一碗青菜面比起来,哪个是食物哪个是美食,高下立判。
我并不是在贬低说自己家煮的青菜面多么的不值一钱,不算是美食。就算同样价值的食物,在不同的态度对待之后,也是不一样的。
电影《澄沙之味》《澄沙之味》里,千太郎在遇见德江阿婆之前,一人经营着铜锣烧店,红豆馅料都是从超市购买的便宜的食材。德江阿婆固执的要来帮助千太郎,在鸡鸣之前早早的到了店里,买了食材,然后一点点洗刷红豆,当她把红豆放在锅里翻炒的时候,贴近耳朵,一点点听红豆跳动裂开的声音。再把放凉的红豆,一点点熬制成泥,轻轻的放糖,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江阿婆给了红豆馅料赋予了不一样的生命,被温柔对待过的红豆馅料变得松软,甜却不腻的口感,帮千太郎招来不少客人。这个时候,普通的铜锣烧才真正的变成了美食,让人也产生了不断的想要更加up的心情。
美食与食物的区别不言而喻。
再说回这一碗普通的青菜面,先仔细体会你附加在上面的故事,你认真对待的心情,再问问看你自己是在写一道美食,还是只是在描述一个丝毫不打动读者只是打动了你自己的食物吧。
02美食确实是需要美图,但有了美图的食物就是美食了吗?
美食比食多一个美字,美在哪?
美在色,美在香,美在味。色香味俱全才是一绝。
图片是色,你拍的好看,这才有吃的欲望。现在手机拍照方便,又有着各种各样的app,后期也方便,滤镜一加,拍的好看也不是难事。但我这人总爱给自己找找麻烦,光是看美图还不够,美图那么多,我总想着得有特色一些,和别人的不一样,要是作者能拍出点故事,怕是最好不过。但是怕就怕在,拍的过了,掩盖了食物本身的气质,本来的色全毁了,本来的精致变的做作,本来的磅礴也被滤镜染上了娇气。再有甚者加上荧光星星点点,或者一篇文章里带些自拍,这就是不好了,毁了食物本身,一篇文章,显得更像是发了一个朋友圈。
酱油,虽然图片不美,但故事性却饱满光有色行吗,一张照片拍了放那了,下面注释一条,“我今天好开心,去了XXX店吃了牛排,好好吃”。
牛排拍的艺术极了,黄金分割比例,带上恰到好处的灯光,牛排散发着微微热气,黑椒汁也淋的十分漂亮,甚至连服务员的手都修长细嫩。结果什么味道呢?香吗?还是腥?几成熟?所以光放着一张图,让大家自己体会酸甜苦辣,其中滋味吗。
如果我没有吃过牛排,没去过西餐厅,我体会不到牛排的质地,是松软还是硬实,配汤奶油蘑菇是什么浓郁的感觉,我也不知道餐厅里用的是哪款芳香剂,我融入不了你的文字,感受不到你当下的感受。那当读者无法和作者连最起码微弱的共鸣都无法产生,那这一篇是日记,而不是文章,更有可能若干年后作者自己看都觉得无法回忆,只是当下的一时的写作之爽而已。
03写字写的是个情,是个理,是给别人看的
你写的是个日记,随便写,写的烂,写的好,写的没人看得懂都无可厚非。
但是当你来投稿,想要展示给别人看时,你在写些什么?
我自认为,写字和写文章是两回事。作家写文章,写个故事,是要讲这么个事,打动读者也好,讽刺社会也行,他终归是为了展示给别人看的。他要警示你,感动你,娱乐你,给你讲个道理,传授一点知识。
写美食呢,我想一部分人是为了记录,一部分人是要分享。
为了记录的这些人呢,你记录的自己的事,也不是为了博得什么关注度,如果不合适,没什么人阅读也不是什么损失,作者是自己,读者也是自己,强迫着朋友恋人看看,也是一种回溯。
为了分享的,就得说道说道了。既然是为了给人看,希望人看,那为什么不选个有看点的主题?选个好看的图片?做一些精致的句子?讲不出大道理,咱们可以整干货,也别分享些大家都知道的,什么《生理期必喝的十碗汤》,《得了湿气一定要吃的一道粥》,冬至大家都在分享包饺子,元宵都在教你揉汤圆,端午节一百篇投稿都是包粽子,这些在朋友圈都刷出茧的东西,你写的破了天,也不一定有人看。
那就有人要怼我了,说没什么可以写了?
然而我觉得可以写的多了去了,就拿前些日子,美食专题做了次征稿活动《年味大作战》,投稿的人很多,八成都是相似的内容,年夜饭也大相径庭,很多都甚至没有收入征稿池。但是中国这么大,客家族怎么过年,藏族过年什么风俗,丽江的那群小年轻们,北京回不去的工人们,除夕夜又都吃的什么,这些没人关注,也没有人写。我不知道这样的东西有没有人看,但是我真心觉得,大家有责任去关注这些。甚至于最简单的,十年前你家怎么过年?五十年前,父辈那一代怎么过年?也少有人写,少有人问,我觉得写作之人,就怀着一种责任,来传承这些没有人注意到,渐渐遗失掉的东西,这种传承也是给读自己文字的人的一种感谢。
最难过的大概就是,学习之人很少,大家都过于关注当下,甚至于满足当下。没有吃过的美食,只是在动漫里,古书籍出现的美食,或者是你在某本杂志里,看来的有关美食的东西,你都可以分享出来,当然不能是抄袭的形式,而是自己有理有据,分分条条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变成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下来,也就变成了大拿,牛人。这样远比分享周末去了某某地吃了某某菜来的有意义的多。
04我所想要呈现的,或者是所有人想要呈现的都是最好的那些。
所有人都想要呈现最好的一面给别人。
那很好,我也是。
或许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很好,但是我在对比的过程中,选择了更加合适的文章,来展示给所有人。
这不单单是为了现下,也是为了长期发展。更多精品文章的专题,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那文章的阅读量也更大,作者也会接触到更多的发展的机会。当下没有收入文章的作者,也才可以通过不断的对比,来纠正自己的选题,文笔,图片处理等各方面,找到自己专长的方向,找到自己的独特点,才会更加有发展。
如果一开始一视同仁的收入了所有的文章,势必会照成恶性循环,没有阅读量,于是大家不投稿,专题死去,没有人写作,大家都得不到提高。
最后一句话,虽然老套,但却适用于每一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们——
你一定要努力,但是千万别着急。
la la land里的主人公追求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