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去吉林舒兰一个叫莲花的地方参加同学的婚礼。
我们是一帮同学相约赴会的,妻子吵吵嚷嚷着说要看看嫂夫人,只好做为特邀嘉宾一并带去。大家好久不见,难得聚在一起,一路上有说有笑,打着扑克,抽着好烟,煞是热闹。临近村子时,路上不时传来鞭炮声,响声震天。大家惊呼,这老兄几年不见阔气了,这欢迎仪式也搞的太隆重了吧。一问方知,原来那天是财神爷过生日。
进了村子,远远地便感到一派歌舞生平的气氛。有人说,这是到“刘老根大舞台”了咋地。歌声越来越近,车停下,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一哄而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大舞台。舞台上,一对俊男靓女正在起劲地唱着东北特色“二人转”。原来这是老兄为家乡村民准备的一场大戏。在东北农村,只要有喜事,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就会雇个戏班子,搭台唱戏,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一来烘托喜庆气氛,聚拢人气;二来戏一开唱,村里人就知道有人家办喜事了,省去了挨家通知的麻烦;三来村里人觉得掏钱随礼了,不但能大吃一顿,还能过把戏瘾,这钱花的值儿,也就心安理得了。东北人大都喜欢看二人转,这也许和东北的文化娱乐生活不够丰富有关吧。你看那舞台上,这边你一句我一句地唱着,那边的喇叭手、键盘手、鼓手摇着脑袋也配合的起劲。舞台下,不时有村民搬着小凳子加入到观众的队伍中。大家抬着头、咧着嘴,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跟着哼唱几句。
同学久别重逢,自然兴奋,我那老兄也是西装革履,显得格外精神,很有大家派头地与我们一一握手寒暄,然后领我们见过家人,最后才让我们一睹新娘的芳容。我那老兄还真有艳福,惹的几个同学见了夸张地锤胸顿足,大喊下手晚了。妻子这时派上了用场,挽着新娘的手臂甜甜地叫嫂子,让我们这些“小爷们”感受到了作为女人的优越感。
久别重逢,酒是最好的媒介。白酒垫底,啤酒收尾。大家喝五吆六,轮番上阵,开怀畅饮,好一个不醉不罢休!真应验了赵本山的台词“先用碗后用杯最后对瓶吹”。我们几位酒量小的几次逃离现场都被拉回。后来,一人提议说给新人献歌助兴,大家乘着酒劲,放下杯子,一边嚷嚷着一边晃晃悠悠地上了舞台。
先是一曲臧天朔的《朋友》,大家一起放开喉咙咋过瘾咋喊,接着又一首《真心英雄》,四人唱,唱得如痴如醉,最后来了一首《父亲》,这下可坏了,台下先是一片掌声,最后没了声息,我分明看到舞台下的新娘正在偷偷拭着泪水。而台上,我们依然反复在唱:“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蹬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夜渐渐深了,热闹了一天的人们渐渐散去,村子的上空不时传来爆竹声,村外稻田里的青蛙依旧在不停地聒噪。我躺在床上,听着屋子里此起彼伏的鼾声,久久不能入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