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余不耐学词,嫌其必依谱而填故也
十四、志不坚不成仙矣
【原文】檇李顾牧云流寓襄阳。一日独游隆中,凭吊武侯遗迹,避雨临龙冈,见山腰有茅庵,一叟出迎,风貌奇古。正欲与言,则庵侧蹲一猛虎,顾惊且仆。老翁笑曰:“子无惧,此虎已归依我作弟子矣。”且曰:“知子能诗,盍题数言见赠?”顾辞以目疾。翁取几上芋与食,命瞑坐一刻,开眼,果察秋毫。顾异之,即题石壁云:“一衣一钵一军持,云水天涯任所之。莫笑道人无侣伴,新收猛虎作童儿。”“偶向山前咒毒龙,风雷欲拔万株松。须臾明月当空起,归到茅檐打晚钟。”翁留宿庵中。临别,曰:“明年正月上寅日,吾开丹炉,与子服一粒,体轻成仙,勿忘此嘱!”次年,及期赴约,行未十里,风雪大作,山无行径,又恐老翁不在,猛虎独存,怅怅而返。后十馀年,目渐昏,体渐衰,悔从前向道之心不勇。又赋诗云:“老堪嗟,驻颜何处觅丹砂?老堪恼,五官虽具无一好。凋零浑似过时花,憔悴不殊霜后草。手频战,头屡颠,行来蹩躠足不前。自憎容貌改,人恶性情偏。吁嗟乎!我今八十已如此,愁煞蓬莱千岁仙。”
[译文]榜李的顾牧云流落寓居于襄阳,有一天他独自一人游玩隆中,凭吊武侯诸葛孔明的遗迹,在卧龙岗避雨,见山腰有一座茅庵,一位老翁出来迎他,风度相貌奇清古雅。正要和老翁搭话相谈,则看见庵旁卧着一只猛虎,顾牧云惊慌失措,仆倒地上。老翁笑道:“先不要害怕,这老虎已经皈依我,做我的弟子了。”又说道:。知道先生诗作得很好,不知能否题上几行来赠给我昵?”顾牧云推说眼有病,不能写。老翁取来几上放的山芋请他食用,命他闭目静坐一会,睁开眼,果然眼睛雪亮,极为敏锐,可察秋毫。顾觉得很诧异,就在石壁上题诗,诗中说:“带着一袭衣衫,一件钵器,随意可以踏遍山山水水,天涯海角。不要笑道人孤零一人,无人为伴,新近收了猛虎作童儿。”。偶然在山前念咒收拿毒龙,即时就见狂风骤起,雷鸣轰隆,震撼群山,千万株老松似乎都要被拔倒。顷刻间就见天空澄清明净,明日当空升起,便回到茅庵之中去敲晚钟。”老翁留他在庵中歇息。第二日顾牧云告辞,临别之时,老翁嘱咐他道:“明年正月上寅日,我要打开炼丹炉,给你服用一粒仙丹,便会身体顿轻,可以成仙,不要忘了我这番嘱咐。”第二年,顾按期赴约,走得不到十里,大风夹着雪花纷纷扬扬下个不停,地下厚厚一层的雪,竟掩了山上的路径,又恐怕老翁不在庵中,只留一只猛虎,怅怅返回。
后来又过了十几年,眼渐渐昏花起来而身体也日见衰弱,后悔以前问道之心不够坚定,又赋诗道:“嗟叹如今老了,欲得青春常在,何处去寻觅仙丹?烦恼如今老了,虽有五官却没有一个是好的,飘零衰落就像开败了的花,憔悴不堪和经霜后的衰草没有什么区别。手频频打战,头总颠摇,走起路来颤颤巍巍,足不前,自己嫌憎自己容颜大改,别人讨厌性情乖僻。唉呀!我如今才八十岁就这个样子,蓬莱上的千岁仙人不知会是什么样子。”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 讲述了一个“ 志不坚不成仙矣”的故事。
檇李顾牧云流寓襄阳。
一日独游隆中,凭吊武侯遗迹,避雨临龙冈,见山腰有茅庵,一叟出迎,风貌奇古。
正欲与言,则庵侧蹲一猛虎,顾惊且仆。
老翁笑曰:“子无惧,此虎已归依我作弟子矣。”
且曰:“知子能诗,盍题数言见赠?”
顾辞以目疾。
翁取几上芋与食,命瞑坐一刻,开眼,果察秋毫。
顾异之,即题石壁云:“一衣一钵一军持,云水天涯任所之。莫笑道人无侣伴,新收猛虎作童儿。”
“偶向山前咒毒龙,风雷欲拔万株松。须臾明月当空起,归到茅檐打晚钟。”
翁留宿庵中。
临别,曰:“明年正月上寅日,吾开丹炉,与子服一粒,体轻成仙,勿忘此嘱!”
次年,及期赴约,行未十里,风雪大作,山无行径,又恐老翁不在,猛虎独存,怅怅而返。
后十馀年,目渐昏,体渐衰,悔从前向道之心不勇。
又赋诗云:“老堪嗟,驻颜何处觅丹砂?老堪恼,五官虽具无一好。凋零浑似过时花,憔悴不殊霜后草。手频战,头屡颠,行来蹩躠足不前。自憎容貌改,人恶性情偏。吁嗟乎!我今八十已如此,愁煞蓬莱千岁仙。”
网友评论